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六章重点

2024-09-05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29

【自考课程名称】文学概论(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风格的诸种理论(注 1) 风格(注 2)

创作个性(注 3)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注 4) 文学风格与语言组织(注 5)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注 6) 文学风格的特征(注 7)

文学风格类型的划分(注 8) 风格的审美价值(注 9)

文学风格与文化(注 10)

注 1 风格的诸种理论

(一)风格是独特的语言形式

此种风格理论着眼于从文本以外在形式所呈现的特色来理解风格 ,认为风格就是一种言语形式。

“风格”一词源于希腊文 ,最初属修辞学的概念。亚里士多德认为 ,修辞的高明就是风格 ,斯威夫特(英 国十八世纪著名作家)认为风格是“恰当场合的恰当的词”。近似持上述观点的学者或作家还有巴依(瑞  士语言学家)、阿伯拉姆(美国学者)、德莱顿(英国作家)。

(二)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作品中的自然流露

此种风格理论是从风格形成的内在根据来理解风格,它把作家的创作个性与作品的风格联系起来。在中国, 司马迁的“志”、扬雄的“情”、曹丕的“气”都是从作为风格的内在依据提出来的观点 ,刘勰将上述三者  整合丰富 ,以专论的形式充分阐述了作家的创作个性对文学风格的形成所起的决定作用。在西方,此种风  格观起源于古希腊 ,西方代表性的人物有亚里斯多德、布封(“风格即人”这一著名命题的提出者)、黑格  尔、马克思、歌德、别林斯基等。

(三)风格是主体与对象、 内容与形式相契合时呈现的特色

此种风格理论是从作家的内在个性与表现对象的结合及内容与形式统一的观点来理解风格,这是一种比较 切近实际的理解。

在中国,刘勰较早地从有机整体性的角度指出风格是作家的内在个性与外在形式的结合(基本观点:首先, 风格与作品要表现的题材和主旨有关;其次,风格与体裁样式有关。刘勰的第二个看法显然是受了较他更  早一点的魏晋时期著名语言化家陆机的启发。)在西方 ,黑格尔、歌德、威克纳格都持类似观点。歌德把   艺术由低到高分成三个等级:单纯的模仿、作风、风格,威克纳格提出过风格的二因素说:风格的主观方  面和风格的客观方面。

(四)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

此种风格理论是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

注 2 风格

风格是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文本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受的艺 术独创性。

注 3 创作个性

创作个性是潜在于作家的内心,表现为作家独特的个性气质、人格精神、艺术情趣、审美追求和文学才能 等有别于其他作家的个别性的总和 ,它属于文学风格的主观方面 ,是作家创作风格的有机组成部分。

与“创作个性”可以相提并论的另一个概念是“ 日常个性”,简单说,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 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

关于日常个性与创作个性的关系,一般说来, 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现实 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又总是为功利所困扰;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日常个性一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部分缘 自后天生存环境中的习得;创作个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 特征 ,它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的 行为方式 ,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是自在的;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 ,为了实现而有 待于形式化。如用一句话来区分,那么可以这样表述: 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 面的独特性 ,创作个性是在其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注 4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创作者的人格修养、生活个性并不能直接转化为风格 ,它们须在与作家的审美素质有了内在的适应性,并 接受审美素质的改造、转换后,才能成为创作个性的有机构成因素,然后通过整个创作个性的作用,才能 转化为风格。

注 5 文学风格与言语组织

(一)文体三层面

文体是风格的载体,它们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是广义的语言秩序。文体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作品的体裁、体制。中国古代文论指出不同的体裁有不同的风格要求。

2、文学的语体

规范语体,每一种体裁 ,都有自己的语言体式,构成其规定性,从而与其他体裁既相交通又相区别 ,这种 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就称规范语体。它可有三种基本语体:抒情语体(特点:音乐性、更注重陌生化、频 繁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叙述语体(特点:虚拟性、双声话语、多音齐鸣 ,后二者的提出者是苏联文艺理  论家巴赫金);对话语体(特点:多用于戏剧文本 ,有动作性、性格化、 口语化等特点)。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我们称之为自由语体 ,它真正体现了作家的艺术品 格。

3、文学风格

当作家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创造出适合自己的自由语体并与作品的其他因素相结合时 ,便形成了文学风 格。

(二)语言的编码、词语的分布与文学风格

从言语的角度看文学风格,首先是风格与作家对语言的编码和超码密切相关,此说源于索绪尔。现代风格  学认为,语言本身作为未经使用的素材整体,是一种中性的代码 ,而经过作家加工的作为文本的语言是活  的言语,是作家对其编码或超码的结果。也就是说,中性的语言素材经过编码和超码后,不但传递了信息, 而且还带有感情色彩 ,从而体现了风格特征。

从言语的角度看文学风格,风格与词语的分布频率也有关系,通过科学的统计,可进而判定某些作家偏爱 何种风格以及他们之间的区别。

注 6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

文学风格的审美构成有:文采、情调、气势、氛围、韵味。 文采指作品中的言语色彩 ,是文学风格的外表;

情调指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指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指弥漫于作品中的特定气氛,往往与景物、场面、环境相结合,构成特定的意境和情境 ,常见于抒情 作品和叙事作品;

韵味指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注 7 文学风格的特征

独创性(最突出的特征);稳定性;多样性。

注 8 文学风格的类型划分

(一)西方文论的观点

西方倾向于三分法:安提西尼把风格分为崇高的、平庸的和低下的三种;但丁将风格分为高雅的风格、较 低下的风格和不幸的人的风格;黑格尔区分出严峻的风格、理想的风格和愉快的风格;威克纳格从文体的 角度区分出智力的风格、想象的风格和情感的风格。

(二)中国古代文论的观点

中国古代文论区分风格的特征:有简繁两法,趋势是由简到繁 ,二元对立式地递加;对风格范畴的概括简 约 ,且多描写语。

中国的简分法是将风格分为“刚”和“柔”两类 ,也有“虚”与“实”、“奇”与“正”等二分法 ,但以刚 柔说影响最大 ,代表人物曹丕(提出“文以气为主 ,气之清浊有体”)、姚鼐(主张刚柔相济)。

繁分法始于刘勰(四组八体 ,正反相对),其他代表人物有皎然(“辨体有一十九字”)、司空图( 二十四诗 品),现代学者陈望道(四组八种)、童庆炳(八组十六种)。

注 9 风格的审美价值

研究风格的审美价值须注意两点:风格是可以超时代、 民族、阶级的;受到时代价值取向的影响。

注 10 文学风格与文化

文学风格与时代文化; 文学风格与民族文化; 文学风格与地域文化; 文学风格与流派文化。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0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9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8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7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6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5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4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3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2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九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八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七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六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五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四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三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二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一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6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5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4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3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