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简答题
一、简述中西方叙述学的发展?
1.西方:神话、史诗—戏剧—长篇小说 2.中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志怪传奇—“说话”、戏剧—长篇 小说
二、中西方叙述艺术理论的发展?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虚构、情节—古罗马贺拉斯《诗艺》,人物形象—法国布瓦洛,类型化—黑 格尔 ,性格中心—恩格斯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2.明代后期 ,评点式—梁启超 ,小说界革命—王国维
抒情作品
三分法:把文学作品为成三大类:叙事作品、抒情作品、戏剧作品。
抒情作品:表现传达作者以情感为核心的内在心性的文学作品。
情感:人对与之人发生关系的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
情绪: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人对外界刺激带有特殊色彩的主观态度。
审美情感 :审美主体对客观审美对象是否符合自己需要所作出的一种心理反应、态度和体验。
艺术情感:对客观现实与表现对象持特定审美态度的一种情感体验。
表现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 ,又称情感论。
托尔斯泰传达论:借助“外在符号”“传达”“感情”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兴 ,抒发情感;观 ,反映社会生活;群 ,沟通人与人;怨 ,批评时 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 ,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 ,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 ,恪守“三一律”;明显的保守性。
灵感:文思敏捷、思维活跃、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很顺利的创作心境。
抒情策略:创作时 ,在语法或修辞采用某种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抒情的目的并强化抒情效果。
原型意象:在某种抒情传统中长期反复使用并因之产生了固定内涵的模式化意象。
抒情母题:在某种抒情传中基于某种原型意象而形成的内涵相对固定的大型主题。
抒情小品文:一种短小而富有抒情意味的散文。
抒情的语法策略:从语言的结构方式这一角度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抒情的修辞策略: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强化抒情效果的方法和手段。
简答题
一、抒情作品的情感表现特点有哪些?
1.表现情感的方法、途径和手段多种多样。 2.表现的情感是多种多样的。
二、表现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人物?
1.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表现情感 ,又称情感论。
2.首倡 ,法国弗尔龙;意大利克罗齐;英国科林伍德; 3.情感与表现是互动的。
三、什么是抒情原则?有哪些种类?
1.在创作过程中 ,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 ,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2.古曲主义抒情原则。
3.浪漫主义抒情原则。
4.象征主义抒情原则。
论述题
一、抒情性作品的一般性原则是指什么?
1.诚挚性原则。 2.独特性原则。 3.感染性原则。
二、抒情作品的抒情途径有哪些?
1.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2.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
1.在内容上高度自由。 2.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文学的风格
文学风格:作家的创作个性在文学作品的有机整体和言语结构中所显示出来的、能引起读者持久的审美享 受的艺术独创性。
创作个性: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审美追求等主观因素综合而的一种 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升华。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日常个性: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它是创作个性形成的基础。功利性。
文体:文学风格的载体 ,是一些持久性的体制、样式、类型 ,都是广义的语言秩序。作品的体裁、体制; 文学的语体;文学的风格。
文学语体:与一定的体裁相匹配而显示其特征的文学语言,表现为特定的语言体式。抒情语体;叙事语体; 对话语体。
规范语体:具有规范性的语体。
抒情语体:一种表现对情感的体验、特别钟爱声音功能、擅长偏离语言常规且频繁运用修辞手法的语言体 式。
叙述语体:用于叙述事件 ,在叙事性文体中广泛使用的语言体式。
对话语体:富于动作性 ,要求性格化和口语化的语体 ,多在戏剧文学创作中使用。动作性、性格化、 口语 化。
自由语体:在规范语体的基础上加以自由创造的语体 ,为创作个性的自由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是作家创 作个性发展为风格的唯一途径。
文采:文学作品中的言语色彩 ,是语言的特殊组合 ,是文学风格的外衣。
情调:作品中的情感格调。
气势:文学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
氛围:弥漫于作品的特定气氛 ,往往与景物、环境结合构成意境和情境。
韵味:作品言语结构所产生的情趣和意味。
时代风格:作品在总体特色上所具有的特定时代的特征,是时代的精神特点、审美要求和审美理想在作品 中的表现。
民族风格: 民族文化、 民族精神渗透于作品中所形成的特定民族文学的总体特征。
地域风格:是某一地域作家在创作上所形成的地方特点。
流派风格:一些思想观念、审美理想、创作主张和语言格调等相近的作家在创作上形成的共同特点。群体文化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