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简答题
一、什么是文学文本?它与文学作品的区别?
1.文学文本是供读者阅读的包含冠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 ,语言艺术品的基本存在方式。 2.文学文本是作家创作出来供读者阅读而未阅读的语言形态。
3.文学作品已被读者阅读并赋予一定读法的语言形态。
二、如何理解文学文本?
1.是指一种实际的语言形态。它不是指理想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社会语言结构 ,而是指特定的个体或群体 在社会生活中对语言的具体运用。
2.表达某种相对完整的意义。
3.被创造出来被读者阅读和接受的。
三、什么是文学文本的组成?
1.文学语言组织。 2.文学形象系统。 3.文学意蕴世界。
四、什么叫文学文本中的语言 ,有何重要地位?
1.文学文本的语言是作家经过加工的, 旨在创造艺术形象 ,表达意义的语言形态。 2.是文学文本的基本存在方式。
3.是意义不可分离的生长地。
4.不仅表达意义而其本身就是意义的组成部分。 5.是文学文本的美的组成部分。
论述题
一、什么文学语言组织?特征是什么?
1.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 ,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 造。
2.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3.具有整体性。
4.具有表现目的和个性特征。
二、文学语言组织由哪些层面构成?
1.语音层面。 2.文法层面。 3.辞格层面。
三、什么是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1.文学语言审美特征是指文学语言组织的美的具体表现方式及其相应的构成法则。 2.内指性。
3.音乐性。 4.陌生化。 5.本色化。
叙事作品
现代叙事学:关注叙事作品的结构方法的研究叙事艺术理论和批评方法。
中国叙事学:综合西方传统叙事学和现代叙事学 ,具有创新性和个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和理论建构。
叙事:通过语言组织起人物的行动和事件 ,从而构成艺术世界的文学活动。
叙事的层面: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来观察、分析叙事活动。叙述语言、叙述内容、叙述动作。
叙述语言:使故事得以呈现的口头或书面陈述。叙述时间、叙述视角、叙述标记。
叙述时间:故事时间与文本时间相互对照形成的时间关系。时距、次序、频率。
时距:故事时间长度与文本时间长度对照形成的关系。省略、概略、场景、减缓、停顿。
次序:故事时间中事件的接续前后顺序与文本时间中语言的排列顺序对照形成的关系。
频率:叙述语言或故事内容自身重复的关系。
叙述视角: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 由叙述人称决定。
第三人称叙述: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角度进行叙述。全知视角 ,剥夺读者的探索求解权利。
第一人称叙述 :既是叙述人又是故事中的一个角色。
第二人称叙述:故事中的主人公或某个角色以“你”的称谓出现的。
叙述视角与人称的变换 :以两种以上叙述交替出现的叙述。
叙述标记:对于理解故事来说具有标志作用的叙述手段。
叙述内容:文学文本所叙述的东西 ,即故事本身。人物、结构、行动。
故事: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 ,涉及事件、情节、情景。
事件:故事中人物行为及其后果。
情节:按照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
情景:人物的行为与环境组合起来的实际场面和景况。
人物:推动故事的进展和具体生动的形象。扁形、圆形、表意、典型、性格人物五个类型。
表意性人物:不具有性格内涵仅仅表示某种抽象观念的人物。
性格人物:具有一定秉性、气质等心理与人格特征的人物。
结构:故事的各个部分组成的整体存在形态。分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表层结构:按照叙述顺序组成的各叙述单元之间的关系。
深层结构:故事各要素按故事的文化背景某种内在结构关系排列组织起来的超出叙述顺序的整体。
行动:是人物有目的的行为。叙述功能、叙述逻辑、符号矩阵。
叙述功能:根据人物在情节过程中的特定作用而规定的人物行为模式。
叙述逻辑:根据人物在逻辑上的可能性而总结的人物行为模式。
符号矩阵: 由四个符号要素组成的显示人物行动意义的矩形图式。
叙述动作:讲故事这一行为本身。叙述者、接受者。
作者:创作作品的人。
隐含的作者:进入作品的叙述活动后的作者。
叙述者:讲述作品中语言的人。
叙述声音:体现叙述者叙述动作的口气或基本态度。显在叙述者、隐在叙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