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一)

2024-08-26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37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现代文学史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呐喊》、《彷徨》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和主要表现手法。

答:一、创作方法:开辟了多种创作方法的源头。《孔乙己》《祝福》《阿 Q 正传》等显示了庆幸的现实主义的特点 ,而《狂人日记》则是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之作。

二、在艺术风格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显示出了多样化的特点。鲁迅作品在整体上注重白描, 但也有出色的抒情小说和接触的讽刺小说。在格式上 ,鲁迅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

三、在表现手法上,《呐喊》、《彷徨》中的小说也堪称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在情节的提炼和设置方面。 鲁迅强调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他并不追求情节的离奇与曲折,而是严格依据表达的主题和塑造的人物性  格的需要来设置和提炼情节 ,注意情节的深刻蕴涵。

四、在人物方面 ,鲁迅注重采用“杂取种种人 ,合成一个”的办法 ,对生活中的原型进行充分的艺术  集中和概括 ,使人物形象具有较为广泛的典型性。鲁迅强调写出人物的灵魂 ,要“显示灵魂的深”,因此  他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常常是以“画眼睛”的方式,通过眼睛这一心灵的窗户来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此外, 鲁迅小说在塑造人物时 ,还特别注重将人物摆在一定的环境中来加以表现。

总之 ,鲁迅的小说在艺术上一方面大胆借鉴了西洋小说的表现手法 ,另一方面又融合了中国传统小说 的长处 ,从而创造了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

2、论述鲁迅杂文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答:一、鲁迅的前期杂文的特色是广泛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 ,民主与科学是他的指导思想,彻底的反封 建的精神是贯穿他杂文始终的灵魂。

二、鲁迅后期杂文:思想更为锐利, 内容也更为丰富 ,政治内容大大增加。

三、艺术特色:(1)善于抓取典型 ,画出富有典型意义的形象 ,使得议论和形象相结合 ,如《中国人  的生命圈》从“圈”到“O”,层层推演,逻辑严密,议论深刻,并创造出了具体的形象,蕴含了爱憎之情。

(2)善于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展开逻辑严密的论证,善于联想,增强作品历史底蕴  和深邃内涵,篇章短小精悍,笔墨凝练犀利,锐利如匕首投枪。鲁迅杂文造语曲折,往往不直接得出结论, 而采用比喻暗示对比等手段 ,通过叙述描画突出事物的内在矛盾 ,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3、郁达夫小说的主要艺术特点

答 :(1)自我的写真,“自叙传”的色彩。从郁达夫相当多的作品中 ,都可以看出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作品中的那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 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 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他”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抒发自己的情怀,构成了时代 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 ,而注重于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绪 ,坦诚率真地 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的颓废心境。他对忧伤的情绪特别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 的郁达夫小说 ,轻视情节的营构 ,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 ,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 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郁达夫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据人物感情的波 澜起伏结撰成篇 ,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蕴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 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文笔清新、流丽。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是高 度一致的。

4、闻一多诗的主要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答:主要思想意义: (1)歌颂祖国、思恋祖国。闻一多身在美国,笔下流泻出浓烈的思乡念国之情,如《孤 雁》中,他以流落的孤雁自比,从内心深处发出“不如归去”的感叹。他眷念的家不仅仅是小家,抒发的 情也不是小“我”之情.在一定程度上 ,闻一多的这种感情,正准确地代表了所有身在异国心念故土的炎 黄子孙的共同心态。

(2)反帝反种族歧视。他在一些诗篇中抨击了“金元帝国”的罪恶。捍卫民族尊严,抒写华工的劳碌和 遭受凌辱的境遇 ,喊出对民族压迫的沉痛抗议。《洗衣歌》从另一个角度表现了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 视和中国人的正气以及民族自豪感。作品在平易的诉说中 ,饱含着对同胞的深厚同情与尊敬。

(3)对军阀统治下祖国黑暗现实的失望和对祖国新生的信念。在以《死水》等为代表的一些直面中国现 实的作品中 ,作者一方面为祖国人民唱出了悲哀的歌声 ,表现出自己的希望破灭的深深痛楚;另一方面, 对自己心爱的祖国怀着总有“铁树开花”一日的信念 ,这就是一直潜埋在心底的对祖国新生的信念。

艺术特色: 作为前期新月派的主将之一,闻一多的诗歌理论对新月派诗人有着很大影响。其诗论的核 心内容是讲究诗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闻一多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了这些主张。

音乐的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脚的和谐,一行诗中的音节、音尺的排列组合要有规律。闻一多在“顿”、 “音步”的基础上.提出“音尺”的概念,“音尺” 由音节组合而成。《死水》是闻一多自认为“第一次在  音节上最满意的试验”的力作。

绘画的美,主要是指诗的辞藻要力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他的诗中,经常 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感的物象,注重色彩对比,使诗 画相通。设色浓淡相宜、深浅适中、错彩镂金、斑斓繁丰 ,令人目迷五色。如《忆菊》、《秋色》、《死水》 以及《色彩》都是这方面的例子。建筑的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 之间要均齐 ,以求整饬。《死水》、《口供》、《静夜》、《一句话》、《洗衣歌》等都是具有建筑美的范作。

5、周作人散文的内容和艺术成就

答 :内容: (1)批判死鬼的精神。周作人在他的散文中传达了一个很特别的历史观念 ,即“过去是如此 , 现在是如此,将来也是如此”。所以,“僵尸”、“死鬼”、“重来者”是他常用的名词。周作人警醒人们要认 识到自己身上的“死鬼”精神 ,警惕各种历史沉渣的泛起。

(2)抨击国民性的弱点。如在《与友人论国民文学书》中曾提出:“我们要针砭民族卑怯的瘫痪; 我们要消除民族淫猥的淋毒;我们要切开民族昏聩的痈疽;我们要阉割民族自大的疯狂”。周作人还在许  多场合批评了中华民族的自大 ,亦不过是无知与傲慢而已。

(3)宣扬一种隐逸的、逸乐的士大夫情趣。到 20 世纪 20 年代末期,特别是 l927 年大革命失败 后 ,周作人逐渐从斗争的中心淡出 ,从“十字街头”走进了象牙塔 ,从“叛徒”走向了“隐士”。

艺术成就: (1)旁征博引,于谈天说地中显示出深厚的学识、才情。比如《故乡的野菜》,在介绍每一种野 菜时都征引了与这种野菜相关的大量的民俗、儿歌、古籍记载等 ,既显示了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又使读 者在增长见闻的基础上获得一种知性的享受。

(2)舒展自如,娓娓而谈。如《乌篷船》,以书信的形式,在好似絮语似的缓缓描叙中,为友人作导游,介绍的又是故乡风情 ,因而情真意切,舒展自如,娓娓而谈,能让读者具体感受到浓郁的水乡气息和生活 情趣。

(3)平和冲淡,恬适淡远。周作人将“冲淡”作为自己散文创作的一个最主要的追求,并构成了他散文 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特色。

(4)语言简练而意蕴丰厚。周作人的散文语言 ,一方面简练、精确 ,另一方面则又具有较大的包容性, 能在最有限的字句中 ,表现出丰富的内容。

(5)机智幽默,情趣似盎然而实苦涩。作者也有对现实的不满和不平,有许多牢骚、怨愤,但他并不明 言,而是以一种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让人在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嘲讽或风趣幽默效果 的同时 ,又体会到一种压抑不住的苦涩。

6、矛盾长篇小说代表作《子夜》的思想意义、人物形象塑造和主要艺术成就

答:思想意义: 作品基本上为我们展示了一幅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的全景式生活图画 ,表现了当时社会 错综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矛盾构成 ,同时,作品还真实全面地展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衰败过程,揭 示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遭受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统治阶级的几重压迫以及与工人阶级不可调和的矛 盾所导致的必然悲剧命运 ,显示了作者对中国社会的现实本质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向作出的独到思考。

人物形象塑造: (1)吴荪甫是半封建、半殖民地这一特定历史环境中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一个失败的 英雄形象。他游历过欧美 ,学会了一套资本主义的管理方法 ,有着 l8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性格和气魄 , 他的理想是发展民族工业,摆脱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的束缚,最终在中国实现资本主义。因此,在与 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斗争中,他表现出果敢、冒险、刚强、 自信的性格。为了实现他的宏伟计划,在与赵 伯韬的斗法中,确实显示了他法兰西资产阶级式的性格。然而,在强大的帝国主义经济侵略面前.他的公 司连连失败。节节溃退乃至遭受灭顶之灾。在沉重的打击之下,那种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先天不足的本质 就充分暴露出来了,动摇、悲观、虚弱、颓废,乃至企图自杀,等等。充分揭示出人物内心的恐惧。色厉 内荏、外强中干 ,是以吴荪甫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的致命弱点。

(2)另个角度看.吴荪甫既有被压迫的一面.又有压迫者的.一一面。将经济危机转嫁给工人时,他采 取的是残酷的手段,《子夜》以吴荪甫与工人的矛盾冲突为另一条线索 ,充分地显示出吴荪甫既残酷反动 又外强中干的阶级特征。同样,在对待双桥镇农民暴动的态度上也充分暴露了他的反动本性。在家庭生活 中 ,他采用的则是独断专横的封建家长作风。

(3)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重性:一方面是对帝国主义及买办资产阶级、封建主义 的不满,另一方面又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惧与仇视。这种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 中 ,同时也决定了他必然的悲剧命运。

(4)吴荪甫的悲剧命运不仅仅是主观因素造成的 ,更主要的是客观的社会和历史条件导致的必然结局。  通过这一形象 ,作者艺术地表现了中国并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而是更加殖民地化了的深刻思想内涵。  同时 ,吴荪甫的形象还揭示了民族资产阶级倒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一面的暗淡前途 ,以及所谓“实业救国” 的破产。

吴荪甫之外,《子夜》还塑造了赵伯韬、屠维岳和冯云卿等几个成功的人物形象。赵伯韬是一名买办  资本家.他是外国垄断资产阶级的走狗,与反动统治阶级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的目的是要秉承帝国主  义的旨意,消灭和吞并中国的民族工业。赵伯韬这一形象,充分展示了剥削阶级的丑恶本性,也寄寓了作  者的强烈愤怒与鄙视。屠维岳是一名资本家的走狗。但作者对这一形象并没有简单化,而是赋予了他丰富  复杂的性格,从而使形象呈现出较强的立体性和艺术性。屠维岳这个人物形象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类形象中较为优秀的一个。冯云卿本是一个乡下地主。因为农民运动,他离开乡  下来到上海,希望在上海的投机市场中捞一把。但他出师不利,在股票交易中,遭到赵伯韬的算计,损失  惨重。为了重整旗鼓,他不惜以亲生女儿作诱饵去勾引赵伯韬.以期套取赵伯韬公债买卖的秘密。在作品  中,冯云卿出卖女儿前的不无矛盾又充满龌龊的内心世界得到了真切细腻的表现,他虽然心疼女儿,也为  封建礼教所折磨 ,但为了经济私利.他终于还是向金钱世界投了降。

主要艺术成就: (1)宏大严谨的结构。作品以吴荪甫为矛盾冲突的轴心.辐射出各种人物和事件。几条 线索错落有致地进行铺叙,其中以赵吴斗法为整个作品的主线,以此带动其他几条线索的展开,使之融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十分紧凑 ,时间跨度小而人物众多 ,经纬交汇地构成了《子夜》 这部作品的“ 网状结构”。

(2)除了采用传统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方法刻画人物外,《子夜》在心理描写上也占了 很大比重 ,对人物下意识和幻觉的描写。增强了整个作品心理分析的色彩。

(3)运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吴老太爷的一切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 ,我们可以通过许多散 在的象征性细节描写窥见这个封建僵尸的丰富内心世界。

(4)对于生活场景的准确描写,也是《子夜》突出的艺术特点。《子夜》描述的生活场景非常广泛,其描 述多绘声绘色,精彩生动。如作品对吴荪甫与赵伯韬公债斗法的场所——证券交易所的描写,真是淋漓尽 致 ,既充分透射出人物深刻的内心世界 ,又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时代生活的真实图画。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主观题必背考点(五)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主观题必背考点(四)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主观题必背考点(三)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主观题必背考点(二)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主观题必背考点(一)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八)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七)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六)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五)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四)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三)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二)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论述题必背考点(一)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简答题必背考点(二)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简答题必背考点(一)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考点(二)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选择题必背考点(一)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简答题核心考点(三)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简答题核心考点(二)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简答题核心考点(一)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大纲名词解释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大纲考点(五)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大纲考点(四)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大纲考点(三)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大纲考点(二) ☆ 中国现代文学史自考资料-大纲考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