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1.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1)史诗性质的长篇历史小说。俄国的卫国战争,以包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泰号夫、库拉金四个贵族家庭的纪事为线索,从战争与和平两个方面来表现俄罗斯人民同拿破仑侵略者、俄国社会制度同人民意愿之间的矛盾,肯定了俄国人民在战争中的伟大历史作用,赞扬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积极的乐观主义精神。
(2)塑造了安德烈、彼埃尔、娜达莎等众多性格迥异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
12.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2010考期名词] [★★]
(1)通过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两条平行发展的情节线索,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理想人生的苦苦探求。
(2)以史诗性的笔调描写了资本主义冲击下俄国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躁动不安,展现了“一切都翻了个身,- -切都刚刚开始安排”的时代特点。
(3)列文:带有自传性的精神探索者形象,探索道路反映作者当时的思想和生活体验,表现了他的悲观主义,不抵抗主义和向“精神”呼吁。
13.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原因: [1710/2204 论述题安娜 .卡列尼娜的形象与悲剧根源] [★★★★]
(1)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我是人,我要生活,我要爱情”)
(2)内在原因是她独特的个性。安娜不屈从于她认为不 合理的社会环境,敢于追求所向往的幸福生活。在卡列宁与渥伦斯基的对比中,她的天性决定了她要和卡列宁的生活告别。她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体现了贵族妇女追求个性解放的要求,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3)外在原因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安娜公开与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是上流社会不能容忍的,因而上流社会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惩罚。爱情的破裂也使安娜失去了精神的依靠,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杀死了安娜。安娜的悲剧从根本.上说,是由那个罪恶的社会造成的。
(4)形象: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4.《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特色。[ 简答/论述考点] [★★]
(1)小说具有出色的心理描写,通过“心灵的辩证法”、人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心话语揭示其内心世界。
(2)小说的结构独特,谋篇布局缜密严谨。安娜的爱情悲剧和列文的精神探索两条主线既平行发展,又有机地联结成自然而严整的拱形结构。
15.“心灵辩证法”[1301/2110 名词]
(1)“心灵辩证法" 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早期自传性小说的评价。
(2) “心灵辩证法”是托尔斯泰在小说中常用的心理描写方法。
(3)不仅注意心理发展变化的结果,而且注意表现心理变化的全过程。
16. “忏悔贵族”[名词考点] [★★★★★]
(1)是托尔斯泰创造的人物画廊中- -个特殊的典型。
(2)他们出身贵族,对统治阶级及其国家机器的专横与残暴、对人民的苦难和不幸的社会根源有清醒的认识,意识到本阶级罪恶深重,不时地忏悔,并力图与本阶级决裂,致力于道德的自我修养与行善。
(3)聂赫留朵夫是- -个“忏悔贵族”的典型。
17.“托尔斯泰主义”[2310 名词]
(1)托尔斯泰通过文学创作对现存的制度和现实生活中- -切虚伪、荒谬与不人道、不道德的东西进行了无情的、毁灭性的揭露和批判。(2) 同时宣扬悔罪、拯救灵魂、禁欲主义、。“勿以暴力抗恶" 、“道德自我完善”等观点,宣扬- -种属于托尔斯泰自己的宗教“博爱”思想,人们称为“托尔斯泰主义”。
(1) 《复活》是一部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的作品。
(2)小说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一切假面具,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全面而无情地批判。揭露了法庭的草菅人命,法律的反人民本质;谴责了官方教会的伪善和欺骗;揭示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指;出农民赤贫的原因是土地私有制。
(3) - -方 面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强烈要求,另- -方面也反映了他们阶级的、历史的局限性和不彻底性。《复活》是- -面反映俄国农民在革命中各种矛盾状况的镜子。
19.《复活》中玛丝洛娃的形象。[ 简答考点]
(1)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典型。
(2)她对聂赫留朵夫的怒斥,表达了-个受尽凌辱的妇女对贵族社会的控诉和抗议。
(3)聂赫留朵夫的转变使她重新看到了人身上的善。在监狱中和难友们患难与共,使她的爱憎荣辱观念也变得和被压迫的底层人民相同。她放弃旧的恶习,内心有了对新生活的渴望。西蒙松等革命者为解除人们的苦难而甘愿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她,促使她迅速向新生的道路上迈进,她最终在精神上得到“复活”。
20.《复活》中分析聂赫留朵夫的形象。[ 简答/论述考点] [★★★★★]
(1)聂赫留朵夫是_“忏悔贵族”的典型。青年时期单纯善良,追求真挚的爱情。
(2)他的思想开始升华,从地主阶级立场转到宗法制农民的立场。为玛丝洛娃申冤上诉认识了社会的弊病。最后在《福音书》中找到了消灭恶势力的办法:那就是在上帝面前永远承认自己有罪,要宽恕- -切人, 照上帝的意志为人类的幸福而工作。
(3)作者认为聂赫留朵夫获得了精神上的“复活”,集中体现了托尔斯泰主义思想。
(4)聂赫留朵夫的形象在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他虽然没有归附于革命的阶级,但他从贵族阶级中游离出来,愿意与本阶级决裂,这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动荡的年代里无疑是个有本质意义的社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