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0. 《少年维特的烦恼》维特的形象: [名词/2304简答]
(1)维特是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思维敏捷,才华出众,热情奔放,渴望自由。他崇拜大自然,热爱纯朴的村民和天真的儿童,向往人的自然天性能得到解放。
(3)通过维特与周国环境的矛盾,对当时德国的丑恶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维特对于感情的推崇与执著,对于美好心灵的赞美,又暗合了当时追求个性解放与感情自由的时代精神,从而成为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最光辉的成果。
11.浮士德的形象/精神一《浮士德》 思想意义[2310论述; 2010/1410 论述/2204简答] [★★★★★]
(1)浮士德在人生道路上经历了五个阶段。
①五个阶段:知识悲剧、生活悲剧、政治悲剧、美的悲剧和事业悲剧的追求。
②性格特点:他既受本能欲望的驱使,追求权势、名利、地位和女人等,又能摆脱诱惑,不断向更高的目标奋进。
③形象的本质:这种“灵”与“肉"的矛盾,体现了普通人所具有的两重性特征,实质上是人类自身复杂性的体现。(歌德对浮士德人 生经历的描写,实际上是对自文艺复兴以来至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历史的概括。)
(2)浮士德是一一个自强不息的探索者形象,是- -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欧洲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优秀知识分子形象的概括。浮士德精神: 这种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
(3)浮士德精神: [★★★★★]
①浮士德又是一种积极进取精神的代表,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探索者形象。歌德对浮士德人生经历的描写,实际上是对自文艺复兴以来至启蒙运动时期欧洲历史的概括。体现了资产阶级思想家的觉醒过程。
②歌德在浮士德形象中所概括的历史经验,实际上是资产阶级进步人士思想探索的历程,体现了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反封建精神。浮士德又是处在上升时期的欧洲资产阶级优秀知识分子形象的概括。
12.浮士德与摩非斯托之间的辩证关系。[1804 简答/1910论述] [★★★★★]
歌德对浮士德形象的描写,是以浮士德与摩菲斯特的辩证关系为基础的。
(1)浮士德不断地寻求真、善、美,体现了肯定的精神。
(2)而靡菲斯特-再通过诱惑使浮士德堕落,是恶的代表,体现了否定的精神。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你们所谓罪过啊,破坏啊,简言之。被称作恶的一切,正是我的本质特性”
(3)但他的主观作恶在客观上却具有造善的功能,即从反面推动浮士德从错误中摸索到正途,促成了浮士德不断向上向善,引导浮士德最终找到了人生的真谛。这样,摩菲斯特又成为浮士德前进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动力。借用靡菲斯特自己的话来说, “老想作恶却总是把善促成,我便是这种力量的一部分”。
13.《浮士德》的艺术特点。[简答/论述考点] [★★★★]
(1)最重要的艺术特点是大量使用象征、典故与比喻,从人物原型、故事模式到文学意象,贯穿全书。在艺术形式上也不拘一格,它基本上是一-部以诗体写成的戏剧,既具有戏剧与诗歌的特点,又拓宽了戏剧的表现力。它的诗体与格律多种多样,既有古希腊无韵的自由体颂歌和哀歌,也有德国的民歌体;既有古希腊悲剧的诗韵,也有北欧古典的长短格无韵诗,全剧结束时的“神秘合唱”更丰富了这部诗剧的寓言意味。
(2)诗剧还善于运用矛盾对比的方法来安排场面,配置人物。整部诗剧以浮士德为中心,其他的人物如摩菲斯特、玛甘泪、瓦格纳、海伦等都与他形成对比。场面的安排上如阴暗的书斋与春光明媚的城郊的对比,古代帝国宫廷的奢侈腐败与海边开拓领地的自由平等的映衬等,构成黑暗与光明、卑劣与崇高、混乱与和谐的对应关系。
(3)《浮士德》 是德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一-笔珍贵的遗产。它激励着后人锐意开拓,或从事社会实践,或进行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