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下 简答题汇总(二)

2024-08-23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40

【自考课程名称】外国文学史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1.贝克特《等待戈多》的艺术特色。[ 简答/论述考点] [★★★★]

(1) 《等待戈多》在艺术上对传统有不少突破。作者找到“荒诞"这种艺术形式表达深刻思想,但是这部戏剧有着很强的喜剧潜能。作品用对比的手法表现喜剧的潜能。

(2)成功地运用了荒诞离奇、没有逻辑的语言。对白莫名其妙,表示人与人之间的难以沟通。幸运儿的长篇独自是这部戏中的精彩内容。

(3)剧本突出的是- -种 “等待意识”。整部戏剧富有极强的象征意味。


12.加西亚.马尔克斯[1604名词] [★★★★]

(1)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代表。

(2)哥伦比亚作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3) 其创作有《百年孤独》《霍乱时期的爱情》等。


13.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思想内容。[简答/论述] [★★★★★]

(1)小说人物众多,内容复杂,情节离奇,手法新颖。

①通过描写马孔多的小镇由兴起到消失的全过程,展示了移民拓荒、殖民掠夺、独立革命、党派斗争、连年内战、外国势力入侵、新工业兴起等历史变迁。

②这些内容堪称拉丁美洲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反映了愚昧与文明并存的现实,揭露和批判了外国殖民主义者对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人民的政治压迫与经济掠夺。

③小说反映的是作者对拉美民族的历史和生存状态深刻而独到的思考。[结合 孤独主题]

(2)《百年孤独》 的孤独主题。

①《百年孤独》的主题是孤独。既指个体性情上的孤独,也指群体精神上的孤独。个体的孤独,造成了普遍的愚昧、落后、保守。面对外来文明的冲击,人们抛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念、宗教信仰和文化习俗,痴狂地执着于贪欲、情欲的追求和满足。因个体孤独而产生的冷漠与绝望,使家族里充满了怪异的疯狂和激情的乱伦,毁灭是其必然的结局。

②孤独的产生既有家族内在的原因,也是外部势力影响的结果。布恩迪亚家族的道路是拉美人民苦难经历的曲折反应,其历史也是拉丁美洲的历史缩影。

③马尔克斯通过《百年孤独》大胆暴露人们普遍具有的落后、不健康的心理,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表现出强烈的危机感。

(3)简述《百年孤独》的主题。[1201 简答] [★★★★★]

(1)表现了“拉丁美洲的孤独”。(2)描写了百年间布恩蒂亚家族七代人所经历的种种抗争、努力、挫折和失败,这正是哥伦比亚和拉丁美洲愚昧落后的真实写照,是与世隔绝和被殖民历史的再现。

(3)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希望这一-百年 的不幸故事不再重演。


(1)魔幻现实主义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结合了魔幻与现实,用魔幻的成分丰富了现实。神奇的细节、离奇的叙述所达到的效果是把现实里的“现实因素”放大,以一种魔幻的方式突出了现实本身。

①内容处处有魔幻色彩,最生动的有梅尔加德斯幽灵的不断出现,雷贝卡的到来导致马孔多长达数月的失眠等;

②写作技巧同时含有现实的关怀。马孔多人从原始进入文明,气愤地参加内战,承受资本主义残酷掠夺的压迫(尤其是香蕉园的开发),遭遇无情的屠杀,这些都是拉丁美洲历史进程的写照。

(2)独特的叙事手法。

小说里有两种主要的时间叙事,- 是线性的现实时间,即从创建马孔多的第一代开始,一直讲到第七代。二是循环的魔幻时间,既每- -代的布恩迪亚都在以某种方式重复着前辈人的言行。

(3)环形结构的采用。

从大的方面看,马孔多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百年之中,从起点回到起点。布恩迪亚家族的先人,曾因近亲结合生下一-个带尾巴的孩子,这才导致了老布恩迪亚的出走和马孔多的建立。

(4)象征和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

它使这部小说的寓意表现得更加深刻。如俏姑娘雷麦黛斯象征着美,她的升天象征了美的消失;带猪尾巴的孩子象征了生活现实中的某些畸形事物等。小说中关于健忘症的描写最具象征意义。暗示了以马孔多人为代表的现代人,忘记了赖以生存的文化根源和传统。

(5)马尔克斯通过关于布恩蒂亚家族的黑色寓言故事,以语言游戏的方式把拉丁美洲的历史放进马孔多小镇里,讲述了拉丁美洲对自由、民主与富强的渴望以及孜孜不倦的追求。


15.索尔.贝娄《赫索格》的思想内容/主题。[简答/论述] [★★★★★]

(1) 《赫索格》的主题一一个是反映美国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的迷茫和苦闷。

(2)揭示现代西方文明进程中的人道主义危机是小说《赫索格》的另- -个主题。

(3)赫索格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也是一 位极具自我嘲讽和反讽意味的人物。


16.索尔.贝娄《赫索格》中赫索格的人物形象。[ 简答/论述] [★★★★★]

(1)赫索格是西方现代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也是一 -位极具自我嘲讽和反讽意味的人物。

(2)赫索格的失败,代表了作家贝娄对现实生活中以他为代表的所谓功成名就的社会上层人士的讽刺,也有对自己的类似的亲身经历的自嘲。

(3)赫索格是一位“非传统英雄式的主角”,他的精神危机也是一种时代病,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是当时社会许多知识分子状态的真实写照。


17.索尔贝娄《赫索格》的艺术特色。[ 简答/论述] [★★★★★]

(1)采用了对比的手法。(2) 独特的意识流手法的使用。(3) 对“信”的独特使用。作家则通过赫索格把现实和书写这两张网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灵活地通过赫索格的“信”大书特书对西方

现代文明的种种不满和看法,另-方面用现代艺术手法激活了文学史上古老传统的书信体叙事模式。同时“把写信这种直接内心独白和用第三人称写的问接内心独白交织在一起,再加上内心交谈等手法”,都赋予了书信体文学新的艺术活力,从而使小说获得了成功。


18.奈保尔一印度三 部曲: [名词/简答] [★***★]

印度三部曲:游记类作品是奈保尔创作的另一种类型,其代表作是“印度三部曲"具体指的是《幽暗国度》(1964)、《印度:受伤的文明》(1979)和《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1990) 这3部游记,创作时间长达26年,记录了奈保尔以归国游子的视角3次游历母国印度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曲暗国度》:无情地揭露了印度的贫穷、肮脏、混乱与落后。

《印度:受伤的文明》:从文化和历史的深处挖掘母国印度愚昧、消极和发展停滞的原因.指出印度始终沉浸在自己辉煌的历史和浓厚的宗教中,厚古薄今、蒙蔽智识、麻痹痛苦,从而对今日现实中的穷困与落后无动于衷。

《印度:百万叛变的今天》:全新的写法,旁观者的角度+母国本土人当局者的视角,口述史和旅行写作两种艺术形式结合,叛变运动-改革终究体现了印度社会的进步。


19.奈保尔《河湾》的思想内容/主题[ 简答/论述] [★★★★★]

(2)展现移民面临的文化冲突和流亡人、边缘人的不幸际遇。故事的主人公和叙事者叫萨林姆,萨林姆是-一个没有家的人,-一个漂泊的无根人,- -代流亡;知识分子的化身。


20.奈保尔《河湾》的艺术特色象征手法[简答/论述] [★★★★★]

《河湾》最引人注目的艺术特色是象征手法的使用。两个鲜明的象征:“大人物、 水葫芦”。

(1) “大人物"就是后殖民时期极权主义统治的缩影与象征。 “大人物”是非洲中部新近独立的一个国家的总统,尽管他穿着华贵、仪表堂堂、举手投足模仿戴高乐的风度,但是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徒有其表而没有治理国家的本领。

(2)“水葫芦” 的意象贯穿了《河湾》整部小说的始终一“水葫芦” 的象征有多层含义。

①-是象征着新生事物。共和国独立后的河湾小镇,大量的新事物涌入如同“水葫芦"的侵入,让当地人措手不及、无所适从。它象征当时的非洲人无力辨别和接受新事物,反而会被新事物困住了手脚。

②二是象征着历史的见证者。“水葫芦” 见证了河湾小镇的历史变迁,见证了后殖民时代非洲第三世界国家人们生活的变化、动荡与不安。在极权主义统治下的人们,如同河湾中的“水葫芦”-样漫无目的地飘荡,看不到出路,也没有未来与希望。



外国文学史自考资料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东方当代文学 简答题汇总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东方现代文学 简答题汇总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东方近代文学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东方中古文学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东方中古文学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东方古代文学 简答题汇总 ☆ 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下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下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中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中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文学上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20世纪文学上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下 简答题汇总(三)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下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下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中 简答题汇总(四)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中 简答题汇总(三)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中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中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上 简答题汇总(三)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上 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19世纪文学上 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18世纪文学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17世纪文学简答题汇总 ☆ 新版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简答题汇总(三) ☆ 新版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文艺复兴简答题汇总(一) ☆ 新版外国文学史-中古文学简答题汇总 ☆ 新版外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简答题汇总(三) ☆ 新版外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简答题汇总(二) ☆ 新版外国文学史-古代文学简答题汇总(一) ☆ 自考外国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考点汇总(四) ☆ 自考外国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考点汇总(三) ☆ 自考外国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考点汇总(二) ☆ 自考外国文学史简答题、论述题考点汇总(一)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名词解释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重点汇总(六)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重点汇总(五)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重点汇总(四)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重点汇总(三)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重点汇总(二) ☆ 外国文学史自考必考重点汇总(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