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专题自考复习资料之自考重点汇总(第一章)

2024-08-30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14025

【自考课程名称】明清小说专题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章《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和明清小说的繁荣》

一、中国古代小说观念与小说的早期形态:

1 、古代小说观念:

1)最早提到小说概念是《庄子》,其《外物》篇:“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 远矣。”此“小说 ”专指那些琐屑的、无关乎政教得失的浅薄言论。其后,桓谭 《新论》说:“若其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 观之辞。”班固《汉书 ·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 途说者之所造也。”

以上几家所说的“小说 ”,包含了下述几层意思:A 、指一些琐碎浅薄的小言论;  B 、指与政教得失大道理相对而言的小道理,其关乎治身理家,对普通老百姓也   还有些用处;C 、小说来自民间传说,主要在民间流传。《论语》载子夏谓小说: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可见自古以来“小说 ” 就受歧视。

2 、古代小说的早期形态:

1)中国古典小说的源头是神话传说。谓古典小说发源于神话,主要有两方面原 因:一方面,神话出于想象,有简单的情节,有鲜明的人物形象,同时又体现先 民们的思想感情与愿望要求,具备小说创作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从题材内容 看,中国古代小说有讲神怪的传统。从六朝志怪到《聊斋志异》

2)先秦诸子中寓言故事,对后世小说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寓言目的在于说理,但 其中有一定的情节、有人物形象,

3)史传文学对古典小说也产生重大影响。《左传》《战国策》及《史记》在叙事 写人方面取得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小说创作提供不少艺术经验。以上几种,蕴涵 着小说的萌芽,可视为中国古典小说之源。

二、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历程:

1 、先秦两汉萌芽:神话传说、寓言故事与史传文学等。

2 、魏晋南北朝的雏形:志怪与志人,实录。干宝《搜神记》为志怪小说代表, “发明神道之不巫 ”;刘义庆《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代表作,主要记载汉末至 东晋名士风流轶事。均缺乏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短小,语言精炼,有一定的故 事情节,注意人物言行的描写。为后来的小说发展打下重要基础,但它们还不是 成熟的小说作品,只是粗陈梗概的小说雏形,是从“丛残小语 ”到成熟小说的过 渡。

3 、唐代的成熟:轶事小说、志怪小说、传奇小说三类。

1)古典小说在唐代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作者有了自觉的小说创作意识及由 此而决定的小说新的审美特征。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卷三十六:“变异之谈, 盛于六朝,然多是传录舛讹,未必尽幻设语;至唐人,乃作意好奇,假小说以寄 笔端。”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也讲到唐人“始有意为小说 ”。

2)唐传奇与六朝志怪之间一个重要区别就是现实性大大增强,描写社会人事,关 注现实人生,由神怪走向现实。题材扩大,大致而言,主要有以下几方面:A 、爱 情婚姻:元稹《莺莺传》、白行简《李娃传》、李朝威《柳毅传》、蒋防《霍小玉  传》、陈玄祐《离魂记》等;B、侠义英雄:杜光庭《虬髯客传》、袁郊《红线传》、 裴铏《昆仑奴传》《聂隐娘》等;

C 、历史题材:陈鸿《长恨歌传》;D 、梦幻题材:沈既济《枕中记》、李公佐《南 柯太守传》等,实际上是借梦的形式来反映现实生活。

3)唐代传奇的创作艺术成就也远远高于六朝小说。A 、故事情节完整、曲折、生动;B、人物形象的描写,以各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性格。C、语言方面,文辞华艳, 很有文采。人物对话生动传神。

4 、宋元的开拓:话本小说。

1)话本小说来自民间的“说话 ”艺术,属于通俗白话小说,它萌芽于唐代,繁荣 于宋元,从此以后,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就出现了文言与白话两条道路。

“说话 ”艺术的产生与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文化娱乐的需求。于 是“说话 ”艺术便随之出现。当时的“说话 ”分为四家:A 、小说(银字儿),特 指短篇故事,内容多现实故事。B 、说经,又分为“说参请 ”(讲宾主参禅悟道等 事)和“说浑经 ”(多包含滑稽、诙谐内容)。C 、讲史,指讲长篇历史故事,以 说为主,有说有评,又称平话。D 、合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大概是两人 表演,对答指物咏题,没有什么故事,可能跟小说的发展关系不大。四家中,“小 说 ”、“讲史 ”与小说发展密切相关。

3)话本小说特点:

A 、小说创作的目的有了很大的不同。完全是为了满足听众的文化娱乐的需要, 这一目的决定其题材内容、形式体制、表现手法及艺术风格等多方面特点。这些 特点往往由听众的社会地位、生活经历和审美趣味所决定,同时又反过来影响群 众的思想和审美趣味,在长期发展中,便形成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通俗小说的艺 术传统。

B 、短篇小说的话本,在题材内容上几乎都是反映现实生活的,因此其中人物形 象就由志人、传奇的官僚、知识分子而变成主要是城市下层人民(包括手工业者、 商人、妓女等) ,而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主要是市民阶层的。

C 、表达的语言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加工提炼而成的白话,通俗性是其最鲜明的特 色。

D 、故事性强,有头有尾,线索清楚,生动曲折,善于布置悬念,非常引人入胜。 E 、注意写人,特别是注意展示人物的命运。在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点 时,多从其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来刻画,而且多在故事的流动发展过程中完成,很 少静止的剖析性的心理描写。

G 、在结构形式和表现手法上,开头常有“入话 ”,中间或结尾处,常穿插或引 入诗词韵语。总之,宋元话本使得中国古典小说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为明清 小说的繁荣打下坚实的基础。

4)话本小说的题材内容与代表作品:小说话本的题材内容可分八种:灵怪、烟  粉、传奇、公案、朴刀、杆棒、神仙、妖术等,其中传奇讲爱情故事,灵怪、神  仙、妖术讲神鬼精怪的故事,公案讲判案的故事,朴刀、杆棒将英雄好汉的故事, 烟粉讲妇女的故事,切多与鬼魂有关。比较重要的是爱情故事、公案故事和英雄  好汉故事。描写爱情的作品有《碾玉观音》、《快嘴李翠莲记》、《闹樊楼多情周胜  仙》、《志诚张主管》等;表现判案的作品有《错斩崔宁》、《简帖和尚》等,写英  雄好汉故事的作品有《宋四公大套禁魂张》等。宋元话本以宋为主,大多已经亡  佚。明代出现一些集本,如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熊龙峰的《通俗小说四种》、 冯梦龙的“三言 ”(又收入明代作品)。今存讲史话本有:元代刊印的《全相平话》 五种(武王伐纣平话、七国春秋平话、秦并六国平话、前汉书平话、三国志平话), 另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大宋宣和遗事》等,大致而言,讲史话本比较粗糙, 思想以上价值不高,但对后来的长篇章回小说的创作积累了经验。

5 、明清的繁荣:

1)繁荣的标志有三:A 、古典小说的各种形式体制都已经完备、成熟,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话本、拟话本、白话长篇小说、文言小说中的志怪体与传奇体。 B 、作家辈出,名作如林。明代的“ 四大奇书 ”,清代的《儒林外史》《红楼梦》 《聊斋志异》等。C 、现实主义艺术,在创作方法和具体的表现手法上,都已走  向成熟,总的特色是丰富、细腻、深刻。

2)明清小说的发展,有四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和特点:

A、从无名的广大群众与文人作家相结合的集体创作,发展为文人作家独立创作。 B 、在题材内容上,由写历史题材发展为写现实题材,特别是转到细致地描写日 常家庭生活,通过普通而平凡的生活现象的描绘,反映重大的社会主题,《金瓶 梅》的出现。

C 、在艺术表现上,从重情节发展到更重人物性格的刻画;在人物描写上,又主 要是带有理想色彩的传奇式的夸张描写发展到写实,即通过真实、丰富的细节来 表现人物,表现生活。人物和生活情状更贴近于现实。

D 、长篇小说从题材内容上划分,产生了几种最具特色的小说类型:历史演义小 说、英雄传奇小说、神魔小说、人情小说、讽刺小说、公案侠义小说等。

E 、出现了两部带有总结性的作品:《红楼梦》是古代长篇小说的总结,《聊斋志 异》是古典短篇小说的总结。

6 、近代的转型:1840-1919 古代到现代的过渡与转型。

1)近代小说特点:A 、数量多。B 、小说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紧密,主流是反帝反 封建。“四大谴责小说 ”。C 、应政治斗争需要而作,故艺术上提炼不够,比较粗 糙。D 、受西方小说的影响,在小说的形式与叙事模式上都产生了新的特点,同 时又保留了传统的章回小说形式。

2)形成近代小说特点的主要原因:A 、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帝国的入侵、政府的 腐败无能,引起了文人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注,故通过小说形式来揭露和抨击社 会政治。B 、新的小说理论的兴起,对小说社会作用的认识有了极大的提高。梁 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C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的产生和发展,印刷业 的发达,新闻报刊杂志的大量出版发行,为小说的创作与发表提供了客观条件。 D 、翻译小说的大量出现,必然对小说创作产生巨大的影响。

3)近代小说中影响最大的是“谴责小说 ”,代表作有李伯元《官场现形记》、吴 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刘鹗《老残游记》、曾朴《孽海花》。此外,还有 侠义公案小说文康《儿女英雄传》、石玉昆《三侠五义》。及写倡优生活的狭邪小 说:陈森《品花宝鉴》、魏子安《花月痕》、韩邦庆《海上花列传》革命小说:陈 天华《狮子吼》、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等。

三、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

1 、思想传统:

1)由于中国古典小说最初的源头来自民间,在后来的发展中又始终同民间文学 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它总是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 要求。古典小说的每一次发展和进步,又总是由优秀的文人作家向民间文学学习, 或直接加工民间创作。

2)中国古典小说有训诫的传统,但同时又强调寓教于乐,也就是强调小说要具有 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要让读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训诫有两个方面:一是劝 善惩恶的目的,主要针对个人;二是教化的目的,主要针对社会群体。

3)中国古代小说作家有“发愤著书 ”的传统。《水浒传》“愤书 ”、《水浒后传》“泄 愤之书 ”、《聊斋志异》“孤愤之书 ”。“发愤著书 ”要求作家有真情实感,要有基 于生活体验而产生的激情,作家必须首先被所写的题材所感动,写出后才能感动别人。

2 、艺术传统:

1)重视写人,尤其重视写人的思想性格。

2)精于艺术构思。注意谋篇布局,主次详略,虚实显隐,情节上的前后照应等。

3)讲究语言的精炼,追求一种简约的美。

4)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曲折与生动,故事性强。

5)有于受史传文学的影响,形成了两个方面的特色:一是形式体制上,文言小 说(主要是传奇)多采用纪传体,为小说主人公立传,一般还以主人公的名字来 标题;在篇末又附又议论评价之言。二是史传文学“实录 ”精神的影响,使得小 说家特别注意作品的真实性,甚至于象撰写史书一样,要求细节都必须符合历史 真实或生活真实,这势必影响艺术想象与艺术虚构。

6)由于受古典诗歌的影响,在叙事中穿插进诗词韵语,诗词与小说的结合,在 古典小说中是一种趋向。一部优秀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更在内质上渗透进了 诗歌的精神,在作品中通过种种手法创作出诗的意境。

7)由于受古典绘画的影响,讲究传神写意,在人物创造中追求神似。多数情况 下是讲究形神兼备,形似与神似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