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章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是我国的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一部 世代积累、由群众和文人作家共同创作的作品,所以大家要先了解一下章回小说 和历史演义小说的概念,《三国演义》的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即拥刘反曹
关于《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请大家首先注意这样几个问题: 1、拥刘反曹思想在作品中的表现:
《三国演义》全书的思想倾向即是拥刘反曹,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面中,刘备集 团兴起最晚,衰败最早,是三国中力量最弱的,但是作者在构思作品时却不表现 了他的偏爱,将蜀汉作为全书的中心,将曹魏作为其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 位。这种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了作者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而且小说的情节、 细节和人物刻画,尤其是作品中对刘备和曹操的强烈的爱憎和褒贬,也都体现出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2、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形成
拥刘反曹思想倾向是在三国故事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的,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 时继承了这一思想倾向并将其熔铸到作品中,而毛氏父子的修改又加强了这一倾 向,使其更加鲜明突出。
3、拥刘反曹思想倾向的内涵:
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有着比较复杂的内涵:首先它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 想的反映。书中将刘备写成忠厚仁义的仁君,将曹操写成奸诈残忍的暴君,表明 作者时以儒家德治仁政的政治理想和天下归仁的政治观念来指导他对三国时期 的历史进行艺术概括的。其次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民族思想的反映。三国流传 演变的时期,尤其宋元时期,民族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三国演义》对 蜀汉的推崇也反映了一定的民族意识。最后,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是封建正统思 想的反映。这种封建正统思想也就是建立在天命论基础上的君权神授思想,是封 建统治阶级维护其一家一姓的统治的思想武器。作者对刘备的肯定和歌颂,很大 程度上因为刘备是“汉家苗裔 ”,出于这种封建正统思想。
二、曹操和刘备形象的塑造
作为反面人物塑造的曹操形象具有很高的典型意义,他既是一个奸诈、残忍、虚 伪、极端利己的反面人物,又是一个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英雄。曹操复杂的思 想性格来自于生活,历史上的曹操本来就有智勇和奸诈两面,罗贯中在突出其奸 诈时并未完全消解其智勇,相反既写其短亦写其长,而又不影响爱憎褒贬的总的思想倾向的表现,这样的艺术处理是相当高明的。
同时作者在刻画正面人物刘备时也保留了历史人物原形的一些特点:既将他塑造 成一个理想化的仁君,有又保留了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的基本特点——虚 伪。
三、《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三国演义》是一部以描写战争为主要内容的小说,也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战争描 写最成功的一部。对于其中的战争描写请大家注意三大战役:即(1)官渡之战, 这是曹操大败袁绍,平定北方,扩大了自己的势力;(2)赤壁之战,这次战役孙 刘联军大败曹操,三国鼎力局面基本形成;(3)彝陵之战,这一战刘备伐吴惨败, 蜀汉开始衰亡。
这三大战役既有相似之处,又各自不同。其相似处在于都是以弱对强,都用火攻, 都是弱者战胜强者。而其不同则在于交战双方特点不同,所处环境条件不同,所 面临的矛盾不同,强弱转化的过程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