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九章《红楼梦》
一、曹雪芹的身世和《红楼梦》的创作:
1、曹雪芹的身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祖先本汉人,但很早加入旗籍。 曾祖曹玺开始,得到皇帝的信任,一家三代四人相继担任江宁织造的官职达六十 年之久,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江宁织造府,曹玺妻曾做过康熙的保姆,曹寅 (祖父)小时曾做过康熙的伴读。曹寅有很好的文学修养,藏书极富,曾奉旨参 加《全唐诗》《佩文韵府》的编纂和刊刻。雍正五年(1722) ,曹雪芹父曹頫在江 宁织造任上以“行为不端 ”“骚扰驿站 ”以及“亏空 ”等罪名,被革职抄家。第 二年,曹家从南京迁回北京,从此,曹家由盛及衰,当时曹雪芹大约十三四岁,在他二十多岁后,曹家彻底败落,曹雪芹也沦落到穷困潦倒的境地。
2 、身世经历对《红楼梦》创作的影响:
1)少年时代的豪华生活,使曹雪芹对贵族阶级的腐朽没落与黑暗罪恶有深切体 验,成为其创作的重要的生活基础。
2)“诗礼之家 ”的家庭文化环境,使之从小受到很好的文化教育和艺术熏陶,也 影响到其《红楼梦》的创作。
3)由盛及衰的家庭变故,使之深切地感受到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深刻地体察到 复杂尖锐的社会矛盾和黑暗丑恶的世道人心,加深了他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并积 累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4)还有其傲岸不屈的性格、满腔的不平之气以及多方面的艺术天才,都在《红楼 梦》中有所体现。
总之,“生于繁华,终于沦落 ”的身世经历,使之深切地体验着人生悲哀和世道 的无情,也使之摆脱了原属阶级的庸俗与褊狭,看到了封建贵族家庭不可挽回的 颓败之势,同时也带来了幻灭感伤情绪。他的悲剧体验,他的诗化情感,他的探 索精神,他的创新意识,全部熔铸到这部呕心沥血的旷世奇书——《红楼梦》中。 “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
二、《红楼梦》的版本和后四十回问题:
1 、《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统:80 回本和 120 回本。
1)八十回本:《红楼梦》最初是以八十回抄本的形式在社会上流传,本名《石头 记》,这些传抄本大多有署名脂砚斋、畸笏叟的评语,因此习惯上称之为“脂评 本 ”或“脂本 ”。迄今为止,这种抄本已发现十多种。
2)一百二十回本:乾隆五十六年(1791)萃文书屋第一次以木活字排印出一百 二十回的《红楼梦》,前有程伟元和高鹗的序,人们称之为“程甲本 ”。第二年 (1792) ,程高二人又在此本的基础上,“详加校阅 ”“补遗订讹 ”,由萃文书屋用 木活字重新排印,通称之为“程乙本 ”。“程乙本 ”的印行结束了《红楼梦》的传 抄时代,使之得到广泛传播。
2 、关于后四十回问题:一般认为是高鹗所补。评价:有功有过,功大于过:1) 由于有了后 40 回而使《红楼梦》成为一部结构完整、首尾齐全、浑然一体的文 学作品。2)它写出了全书中心事件、主要人物的悲剧结局,如黛玉之死、贾家 之败、宝玉出家等,从而保持原有矛盾的发展,基本上符合前 80 回的倾向。3) 有的情节描写生动精彩,如潇湘惊梦、黛玉迷性、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等,有较 强的艺术感染力。4)缺点是安排了贾府“兰桂齐方,家道复初 ”的“大团圆 ”结 局,违背了原作“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的宣判,削弱 了作品的批判力度;艺术描写上也较前 80 回逊色。
三、宝黛爱情悲剧的社会意义:
《红楼梦》作者对全书作了匠心独运的安排,本名《石头记》,是无才补天的顽 石在红尘间的传记。这块顽石幻化为贾宝玉,他经历了“木石前盟 ”和“金玉良 缘 ”的爱情婚姻悲剧,目睹了“金陵十二钗 ”等女儿的悲剧人生,体验了贵族家 庭由盛而衰的巨变,从而对人生和尘世有了独特的感悟。前五回,以宝玉的来历 为中心扼要地介绍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好了歌》、“护官符 ” 和《红楼梦十二支曲》提示着宝玉所经历的三重悲剧。
作者的高明之处,是将宝黛的爱情悲剧与贾府由盛及衰的命运结合起来描写,写 出了贵族之家的罪恶史、衰亡史,同时也就写出了爱情悲剧的构成、必不可免的 原因及其深刻的社会意义。
1 、宝玉与黛玉:木石前盟,以神话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特殊环境里,宝黛 又因为志趣相同,经过微妙的爱情试探,经过“三天恼了,两天好了 ”的感情折 磨,终使得宝玉选择黛玉。宝玉是贾府的继承人,是贾家兴旺的希望,他应该走 一条科举荣身之路,也应该找一个“德言工貌 ”俱全的女子为妻。可是,他力图 挣脱家庭强加于他的名缰利锁,不愿走仕途经济的人生道路,将“读书上进 ”者 称为“禄蠹 ”,将“八股文 ”看作“饵名钓禄之阶 ”,将“仕途经济 ”之言称作“混 账话 ”。在婚姻的问题上他既不考虑家族的利益,门当户对;也不按照传统道德 的要求,去选择封建淑女。他追求的是心灵契合的爱情。
黛玉是一个美丽而才华横溢的少女,父母双亡而寄住在外祖母家,在那人际关系 冷漠的封建大家庭里,只有宝玉成为她唯一的知己,于是就把希望和生命都交付 于对宝玉的爱情中。但她并没有为争取婚姻的成功而屈服于环境,也没有适应家 长的需要去劝宝玉走仕途经济道路。她我行我素,以尖刻的话语揭露着丑恶的现 实,以高傲的性格与环境对抗,以诗人的才华去抒发对自己命运的悲剧感受:“愿 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 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泥沟。”为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和纯 洁的爱情而付出生命。显然,宝黛身上都具有叛逆性。从贾府家族利益的角度看, 黛玉不适合作宝玉之妻,这也就决定他们的爱情悲剧。
2 、宝玉与宝钗:金玉良缘,象征着富与贵的结合,以贵护富和以富补贵。宝钗 的家庭背景符合贾家的利益。而且,宝钗又是一个貌美而性格温顺的少女,她城 府很深,喜怒不形于色,顺从环境,迎上抚下,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 ”,规劝 宝玉走仕途经济之路。在她的身上,有着浓厚的封建等级观念,对金钏的投井、 尤三姐与柳湘莲的悲剧,都采取冷漠的态度,是一个符合封建标准的淑女形象, 却与宝玉性格完全相对立。因此,宝玉与黛玉的爱情悲剧、以及宝玉与宝钗的婚 姻悲剧,其结局都是不可避免的。
四、贵族之家的罪恶史和衰亡史:
多侧面地揭示贵族之家的腐朽没落和必然衰亡的原因:
1 、揭露贾家依靠显赫的权势无恶不作,对下层人民进行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 开脱薛蟠的人命官司;贾赦谋夺石呆子古扇,致使其家破人亡;王熙凤操可随意 纵官府,肆无忌惮等。
2 、对贾府穷奢极欲享乐生活的描写。秦可卿丧事、元妃省亲等。
3 、贾府末世弟子的荒淫无耻、腐化堕落。贾赦、贾琏的勾当,焦大、柳湘莲之 言。
4 、被压迫奴隶的觉醒和反抗。鸳鸯的抗婚,金钏、尤三姐等。
5 、主子之间的矛盾斗争。探春之言:“一个个像乌眼鸡似的,恨读得你吃了我, 我吃了你。”
五、《红楼梦》思想的局限性:
首先,作者虽然揭露了封建制度的种种罪恶和弊端,但他并不否定封建制度,对 自己出身的贵族阶级,还怀有很深的眷恋。
其次,书中充满悲观失望的虚无主义情绪和无可奈何的宿命论思想。
这种局限实际上是一个从封建贵族阶级中分化出来、而又不能与其彻底决裂的叛 逆者的局限,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还很幼弱的反映。
六、《红楼梦》的艺术创造:
1、得自然之气的天然图画:《红楼梦》是古典小说中保存生活的原生态保存得最 好的一部,同时也是对生活进行匠心独运的艺术加工而又不露斧凿痕迹的作品。
其艺术描写可用“ 自然 ”、“精深 ”四字来概括。突出地表现在小说艺术地反映生 活整体上,是在生活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基础上写宝黛爱情悲剧的。不仅写 出了一个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爱情悲剧,还写出了一个处于新旧交替过程的时 代。
2 、人物描写:“摹一人,一人必到纸上活现。”
1)塑造了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人物群像。
2) 人物没有类型化的特点,而是个性鲜明,各具面目。
3)善于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不同人物性格的细微区别。
4) 处处从生活整体出发去刻画人物,因而写一个人物,常常起到一种互相关联的 映射作用。
3 、细节描写:于精微处见精神。
《红楼梦》的细节描写精雕细刻却不显人工斧凿痕迹;同时含义丰富、深刻,能 于小中见大,细中见深。善于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不同人物的思想性格;而且善于 从看似琐细的日常生活描写中寄寓丰富的思想意义和社会内容。
4 、语言特色:准确、生动、精炼、 自然,既饱含着生活血肉,又饱含着人物思 想感情的血肉。叙述语言的准确和传神,如第三回写黛玉初进贾府的描写;人物 语言完全是性格化的,王熙凤的性格很多地方是以其语言表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