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专题自考复习资料之自考重点汇总(第二章)

2024-08-30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14025

【自考课程名称】明清小说专题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章《三国演义》

一、作者、成书过程和版本:

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又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是以三国 时期的历史为内容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既不同于历史著作,也不同于根据生活 而纯出于虚构的小说。

2、《三国演义》是一部世代累积型的作品,是不知名的群众作者与文人作家相结 合的创作成果。其写定者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关于罗贯中的生平材料, 历史记载很少,其籍贯、生卒年限、《三国演义》成书年代等问题尚在探讨之中。

3 、《三国演义》成书过程:

1)素材来源:一是正史晋朝陈寿的《三国志》和刘宋裴松之的注,二是民间传 说。

2)唐宋时期的民间文学中有不少关于三国故事的内容。李商隐诗歌《骄儿》:“或 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说明此时已有关于三国故事在民间流传。宋代说话艺 术中的“讲史 ”,有专门讲三分的艺人霍四究。

3)宋元戏曲中,有不少关于三国故事。《单刀会》等。

4)元代话本《全相三国志平话》,共三卷,约八万字,内容简单,文笔粗劣,但 一些人物形象颇为生动,如张飞。另有一种《三分事略》平话。这些平话文学价 值不高,但已初步具备了《三国演义》的故事轮廓,是罗贯中创作的重要基础。

5)罗贯中在长期传说的基础上,参以各种历史资料,再熔铸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 想感情,最后加工成《三国志通俗演义》。

4 、《三国演义》的版本:

1)现存最早刊本是明代嘉靖壬午年(1522 年)本子,署为“晋平阳侯陈寿史传, 后学罗贯中编次 ”,分二使四卷,二百四十则,每则前有七字单行标题,如《祭 天地桃园结义》。此后,新的刊本不断出现,内容改动不大,只是卷数、回目、 诗词等略异

2)清康熙年间,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毛纶、毛宗岗父子,以李卓吾批评本为基 础,仿金圣叹评改《水浒传》《西厢记》之例,修订、加工、评点《三国志演义》,并伪托金圣叹之名撰写序文,称“第一才子书 ”。毛本的加工,主要在回目的修 改调整(将杂乱无章、参差不齐的回目改为整齐的对偶两句),增删一部分情节, 删改了一些多余的诗词赞语,文字上也作了不少润色加工。毛本在情节上比原来 更紧凑,文字也更精炼、流畅,但也加强了作品的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以及罗 本中本来并不明显的封建正统思想。至此以后,毛本即成为流行最广、影响最大 的一个本子。

二、拥刘反曹——《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

1 、整体构思和格局,体现出拥刘反曹的主题思想。

作者将全书的主要篇幅留给刘备集团(第 55-115 回),而且在三国关系的处置上, 也是以刘备集团作为中心,将曹魏作为蜀对立面,将孙吴置于从属地位,在对付 主要敌人曹魏的过程中对东吴是既有联合又有斗争。

2 、拥刘反曹的主要内涵大致包括三个方面:

1)是德治仁政的理想和反暴政思想的反映。刘备与曹操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刘备 写成人民群众欢迎的仁君的形象,写成长厚仁义的化身;而将曹操写成人民群众 憎恶的暴君的形象,写成奸诈残忍的化身。历史与作者主观感情的矛盾,使得这部以展现威武雄壮的历史场面和斗争风云 为特色的历史演义小说,在书中(特别是后半部写蜀汉衰亡时)表现出浓重的悲 剧色彩。

2)民族思想的反映。“汉裔 ””“汉室 ”有象其征性,体现民族观念或爱国思想。

3)封建正统思想的表现。“以皇帝为中心的历史观 ”,曹操是作为“乱世奸雄 ” 来刻画的,是作为一个“名为汉相,实为汉贼 ”的“乱臣贼子 ”来刻画的,不忠  不义其性格特征的核心。刘备是汉家苗裔,其称帝以继汉统就是名正言顺,符合  天命的。

三、关于《三国演义》的忠义思想:

“义 ”是《三国演义》中表现很突出的思想,但作品在表现“义 ”时,常常是从 属于“忠 ”的。尤其是关羽,是“忠义 ”的化身,“义 ”和“勇 ”是其性格中最 突出的特征,其“勇 ”是从属于“义 ”,而“义 ”又是从属于“忠 ”的。诸葛亮 是三绝之一的智绝,实际上其智慧也是从属于忠义的。当忠与“拥刘反曹 ”的思 想倾向结合时,是强调对汉室的态度,但也常常超出特定的政治集团利益而上升 到一种抽象的伦理,强调事主要忠心,而不考虑其主是否值得效忠。如袁绍的谋 士沮授不降曹操。曹操杀之后感叹:吾误杀忠义之士也!

四、曹操与刘备形象的塑造:

1 、曹操的性格内容比较复杂:符合历史真实。

1)由于作者正统观念,其笔下的曹操身上集中概括了封建地主阶级代表人物的 一些典型特征:虚伪、奸诈、残忍和极端利己主义。“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 下人负我!”杀吕伯奢、借粮官王垕的头、逼死荀彧、杀弥衡、梦中杀人等。

2)同时,作者又展示其性格思想的另一面,即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雄才 大略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识才、爱才,机智、注意发扬军事民主。

2 、刘备被作为一个理想的仁君的典型,但在小说对他的具体描写中也处处看出 他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的基本特点:虚伪。城府极深,善用韬晦之计。特别 是称帝时的虚伪,五、《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丰富、深刻、生动。

1)丰富:指写出了战争的多姿多彩,每次战争各有特点,互不雷同。如著名的三 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它们之间有相同点(以弱对强、火攻、 结果均是弱胜强),但也有不同点:所处的不同的环境条件,所面临的不同矛盾,以及不同的强和弱的转化过程。

2)深刻:指通过真实的艺术描写,反映出战争的客观规律,可以给我们以深刻的 启示。其写战争,不只写军力的对抗,更重要的重视谋略,是一个斗智和斗勇的 过程。

3)生动:指描写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特别是通过战争的描写塑造出一系列栩 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组织的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人物描写鲜明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