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5

2024-09-05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0529

【自考课程名称】文学概论(一)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七章 文学创作

知识点名称主观题
第一作家的独特1、作家创作应具备哪些必要的素质。(简答题)
素质(1)文化修养。首先,要有基本的文化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其次,要有较高的人格
文学★★★修养。另外,要有对文学的特殊爱好。

 

创作的主观条件(2)作家的独特素质。首先,作家应该经常处于创作激情之中,要经常有创作欲望鼓 动着他。其次,作家对生活中的事物,特别是那些具有特征性的、隐含着重要意义的事 物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另外,作家对于语言也有着超常的敏感与驾驭能力。
第二 节 文学 创作 的主 客体 关系想象力被充 分调动★1、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有哪些特点。(简答题)(1)暂时放弃对现实的直接功利性关注。(2)想象力被充分调动起来。(3)向创作对象投注强烈的情感。
第三节创作心理要素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的异同★1、艺术灵感与艺术直觉有何区别?(简答题)(1)艺术灵感是一种思维状态,完全不受创作主体的控制:艺术直觉是一种思维能力, 创作主体对直觉的运用是有意识的。(2)艺术灵感没有具体对象,它只是主体心理的一种激活状态:艺术直觉则具有针对性, 它必须面对一个具体的感性对象才有意义。(3)艺术灵感是随机性、偶然性的,有倏忽而来,渺然而去的特征:艺术直觉则具有一 定的稳定性。
艺术情感的 特征★★★1、讨论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的联系与区别?(论述题)区别:(1) 自然情感是私人性的,不能够传达出去的。艺术情感具有共通性的特点。(2) 自然情感既有令人愉快的积极情感,也有令人痛苦的消极情感,而艺术情感则只 有愉悦而没有真正的痛苦。联系: 自然情感是艺术情感的基础,艺术情感是自然情感的升华,没有自然情感也没有 什么艺术情感。2、艺术灵感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简答题)(1)突发性。(2)迷狂性。(3)创造性。创造性是指艺术灵感能够使作家的艺术创造力在瞬间中达到一个高峰。3、名词解释: 自然情感(名词解释题)自然情感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体验,是主体对于他与客体之间利害关系的 功利性评价的心理反应。
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的重要作用★★1、试论艺术情感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作用。(论述题)(1)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宣泄需求。文学创作本质上是一种情感宣泄,是情感积累必然 导致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艺术情感就没有文学艺术;(2)文学创作与情感的再度体验。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个情感表现的过程,这个过程 正是始于创作主体对于自己以往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经由再度体验,作家的自然情感 也就转化为具有普遍性的艺术情感。所以对情感积累的再度体验也就成为文学艺术创作 的核心;(3)艺术情感与文学作品中艺术形象的形成。文学创作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经过 作家再度体验的情感显现为文学作品中的具体形象的过程。文学作品中的艺术形象乃是 作家内在的生命体验和情感所构成的感性形象。艺术形象的真实与否,动人程度如何, 关键在于是否充分、准确地表达了作家的艺术情感。
艺术想象的 特点1、与科学想象相比,艺术想象有什么特点。(简答题)(1)科学想象是一种纯粹的认知活动,艺术想象是审美活动。

 

★★(2)科学想象是发现的过程,艺术想象是创造的过程。(3)艺术想象具有形象性、主观性、创造性三大特征。
艺术理解的 含义★1、名词解释:艺术理解(名词解释题)艺术理解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活动中所进行的分析、判断、识别、比较等理性思维 活动。
第四 节 文学 创作 过程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重要影响★★1、试述创作动机对创作过程的影响。(论述题)(1)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家对创作手法和技巧的选择。(2)创作动机影响着文学作品的内容。(3)创作动机影响着作品的风格。
创作冲动★★1、创作冲动有哪些特征?(简答题)(1)创作冲动是一种具有主导性的朦胧的情绪体验。(2)创作冲动是一种复杂的、混合的情绪,并且是经过净化或升华的情绪。(3)创作冲动具有内指性特征。2、名词解释:创作冲动(名词解释题)创作冲动是作家、艺术家创作活动的心理驱动力,它推动着作家进行艺术创造活动,因 此没有创作冲动也就没有艺术创作。
艺术构思★★★1、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名词解释题/论述题)(1)艺术构思就是作家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已然激起的创作冲动的驱使下, 在选定创作对象的基础上运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织故事情节 并最终形成完整艺术世界的整个思维过程。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包括艺术概括与艺术变 形等。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 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形式。(2)艺术综合就是对各种材料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鲁迅说他的小说 人物的原型就是“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 ”这就是艺术的综合。(3)艺术简化就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勾勒出来, 而对于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例如《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心理 活动极为详细,但对其外貌极为概括。(4)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 的、畸形的形式表现来。例如表现主义艺术家卡夫卡的《变形记》,写主人公一觉醒来 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的情节也是变形的。变形是现代派文学的主要创作手法之一。
艺术传达★1、名词解释:艺术传达(名词解释题)艺术传达是指作家、艺术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某种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形式显现 出来。艺术传达是创作过程的最后阶段。

第八章 文学接受

知识点名称主观题
第一节 文学 的生 产、 传 播、 消费消费是文学活动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1、名词解释:文学生产与文学消费(名词解释题)文学生产是指作家观念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简言之即 文学产品的生产。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 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1、文学消费在文学活动链中的作用是?(简答题)(1)文学消费活动使文学生产、文学传播、文学产品的价值与目的得以最终达成。(2)文学消费生产着生产与生产者。

 

与接 受★★(3)文学消费者参与生产着文学产品。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1、论述文学消费和一般商品消费的区别。(论述题)(1)在消费需求与目的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主要满足人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以实 用性、功利性为目的;文学消费则主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以审美性、娱乐 性为目的。(2)在消费方式与评价上,一般物质产品的消费都造成实物的减少或破旧, 引起价值 有形或无形的损耗,而文学消费则只损耗产品的物质形式方面的价值,其内蕴的文化审 美价值并不因传播与接受而减损。(3)在消费实现上,一般物质产品以被使用和主体的享受为消费实现,文学消费则既 是名副其实的消费,又是富有创造意义的生产,两者同步进行,构成了消费实现。
文学传播在文学活动中的意义★1、名词解释:文学传播(名词解释题)传播者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 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文学的出版发行与社会流通活动。
文学传播发 展三阶段★★★1、文学传播的阶段有哪些?(简答题)(1)在原始社会,文学是通过口头传播方式被接受与流传的。(2)随着文字的发明,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 出现了书写印刷的文学传播方式。(3)电子传播是传播方式的又一大飞跃。
第二 节 文学 接受 及其 主客 体条 件接受者的语 言文字能力★★1、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谈谈文学接受的主客体分别需要什么条件。(简答题/论述题)主体条件:(1)文学接受者的素质:接受者的语言文字能力、文化基础和思想水平以及接受者的 审美能力等。(2)接受者的接受心境:接受者的兴趣、审美心态以及对话愿望等。 客体条件:(1)满足接受者的阅读需求:作品必须满足接受者至少某一方面的阅读需求。(2)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3)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作品必须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接受者的兴 趣★★★1、具体说明形成文学接受心境的条件。(论述题)(1)接受者要对具体的作品有兴趣。接受者的阅读动机主要有:①审美和娱乐的动机;②求知与受教的动机;③批评与借鉴的动机。(2)接受者要有审美心态,即一种充分投入到作品意义中去的自由的心境。(3)接受者要有与作品及作者对话的愿望。
第三 节 文学 接受 过程期待视野★★★1、名词解释:期待视野(名词解释题)“期待视野 ”指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是 读者原先各种经验、趣味、素养、理想等综合形成的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水平与接受要求 在具体阅读中的表现。2、论述文学期待视野的具体层次。(简答题)(1)文学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的艺术形式与审美特质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文 学性、文体、表现方法、结构技巧、语言特点、艺术感染力等。(2)生活的期待:是指读者对作品生活内蕴与思想意义方面的期待,包括作品的题材、 主题、情节、 故事的发展、作家的意图等。(3)价值的期待:是指读者从接受动机与需求中产生的对作品价值的整体期待。在接 受活动终结时,读者会对作品价值做出或好或坏或一般的主观评判。

 

预备情绪★★1、名词解释:预备情绪(名词解释题)预备情绪是接受者从现实关注向文学接受过程跃进的中间环节,是读者受作品基本特质 的激发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情绪,是一种“前审美 ”的心理状态。首先提出预备情绪理 论的人是英加登。预备情绪具有三个特征:审美性、朦胧性与期望性。
审美心理结构的应对方式——同化与顺应★1、名词解释: 同化(名词解释题)同化是指接受者总是把具体文学作品整合到他原先就存在的审美心理结构之中,当作品 的信息与结构相一致时,审美心理结构就得到强化与巩固。
接受者的创造性阅读与理解★★1、文学接受活动的创造性体现在哪些方面?(简答题)(1)作品形象的具体化,即接受者对作品形象的再现、补充、丰富与改造。(2)作品情感的再度体验,即接受者将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与作者情感转化为自己的具 体情感。(3)作品意义的“合理误读 ”,即接受者对作品含义的创造性理解与主观评价。
第四 节 文学 接受 效果审美效果与 文学功能★1、名词解释:审美效果(名词解释题)审美效果是指接受者在审美体验的高潮阶段或实现阶段所产生的直接或间接的一系列 心理效应与最终成果。
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1、如何从审美效果的角度理解文学的社会功能?(简答题)(1)精神的享受与愉悦感的获得;(2)情感的宣泄、补偿与升华;(3)认识空间的拓 展;(4)人格境界的提高;(5)审美能力的提高。
审美能力的 提高★★1、简述文学的审美功能与娱乐功能的区别。(简答题)一般来说,审美是较高层次的娱乐活动,需要一定的审美观照能力,以接受与理解作品 的形式化美感为主;娱乐则是大众化、粗浅化的审美,较少受到审美准备和训练的限制, 并以消除自身的紧张和疲劳为主。
心灵共鸣与 文化认同★★★1、产生共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简答题)(1)人性情感的相通性。(2)审美体验的共同性。2、名词解释:文化认同(名词解释题)文化认同,是指通过文学接受而产生的作家与接受者、接受者与接受者之间对某种文化 价值的相同或相近的评价。
第五 节 文学 批评文学批评对 作家的影响★★1、论述文学批评的意义。(论述题)(1)文学批评对作家的影响。从文学批评与作家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具有规 范、 引导的重要作用,是社会对文学作品的主要反馈形式之一。(2)文学批评对接受者的影响。从文学批评与接受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可以帮助 接受者深入理解作品,对接受者的文学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影响与塑造作用。(3)文学批评对社会的影响。从文学批评与社会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通过作品的分 析、评价表达出某种价值观念与理想,从而对社会发生实际影响。
审美体验★★1、简述文学批评的方式。(简答题)(1)审美体验,批评家首先要成为接受者,就必须要对作品产生审美体验。(2)理性分析,即批评家要跳出一般的接受过程而以冷静的审视目光对待作品。(3)价值判断,即批评家须对作品作出高下优劣的主观评价。
中国古典的 批评方法1、 中国古典的批评方法主要有哪几种?(简答题)(1)印象式批评。它是感想式的鉴赏式的批评,或三言两语、点到为止,或以诗论诗、

★★用形象比喻表达感受。(2)诠释式批评。这是以诠解词句、阐释原意为主的批评方法。(3)评点式批评。在原作上加以批注、点评并与原作一起印行的一种批评方法。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0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9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8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7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6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5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4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3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2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名词解释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九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八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七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六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五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四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三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二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第一章重点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6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5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4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3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文学概论(一)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