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 十四行集 (四 。 鼠曲草)》 作者: 冯至
1、简析这首诗的思想内涵。
冯至的《十四行集》收有十四行诗二十七首, 1941~ 1942年作于昆明 ,这是其中的第 四首。
诗人借鼠曲草来表现他对人生的理解和认识。在这首诗中,有一种严肃的人生思考:对 于高洁人格的追求;对于平实、 认真、执著的生活态度的赞许。在诗人看来 ,伟大就在平凡之 中 ,只要心灵高尚 ,执著于自己的追求 ,即使像小草那样渺小 ,那 样默默无闻 ,亦自是一种高 贵的生命范式, 自有高风亮节长留人间 ,并能在生死交替中走向不朽。
2、简要说明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①通过心与物的感应过程,将本属抽象的思绪与具体的鼠曲草契合 ,令思绪转化为可感可触的物 象,是此诗的基本手法。
②熟练地运用十四行诗体是这首诗在艺术表现 上的又一特点。
《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戴望舒
1、简析本诗的抒情线索。
这首诗没有分节, 一气呵成。诗人以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祖国广大土地的形象化思绪 , 发展到借助“无形的手掌”, 即联想、想象来再现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以至他没有体验过 的解放区的景象 ,从而展开了诗人心理与情感的流动。
2、简析诗中运用多种艺术手法的作用。
①比喻:诗人想象的“无形的手掌”并不存在 ,只有诗人将自己的思绪、意念、甚至是 切肤的感受 ,虚拟为“手掌”, 展开想象。
②暗示:本诗所运用的暗示手法往往与诗人的想象、感觉联系在一起,“ …彻骨”、“ … 苦水”暗示沦陷区人民陷入灾 难与痛苦:“是太阳”、 “是春”以此暗喻来象征辽远一角的温 暖、明朗与生气勃勃。
③对比:诗中明显运用了对比手法, 一种是同一地区沦陷前后两种情景的对照;又一种 对照是在沦陷区与解放区之间展 开。
《偶成》 作者: 戴望舒
1、简析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偶成》写于1945年5月31日 ,抗战最后岁月。诗作表达了诗人对于光明未来的深情 呼唤 ,表明诗人对胜利前景的 坚定信念。
2、简析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第一 ,在《偶成》中 ,诗人不像前期那样沉醉于观念、手法、语言的雕琢 ,追求诗的飘忽 、凄美 ,而是以朴素得近于口 语的语言 ,明朗、活跃的形象,浅显而富有表现力的比喻,把自己 的同时也是人民大众的感受和愿望 ,极为自然真切的吟唱出来。
第二 ,在形式上属于新格律体。诗分两节 ,每节四行 ,句式大体匀称 ,诗行极为整饬, 隔句压韵 ,节奏感强 ,但抒写却 相对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