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泥土》 作者: 鲁藜
1、简析这首诗的内涵。
鲁藜,“七月”派诗人,《泥土》是写于抗战后期的一首格律式抒情短诗。全诗只有四 句 ,从立足于表现个人在社会集 体中应有的地位 ,以及所起的作用的角度 ,来阐述一种人生的 态度与处世的哲理。
这首诗既是诗人的自勉 ,为了人民大众的事业甘做铺路的泥土;同时也可说是对于他人 的一种善意的告诫 ,提醒人们克 服可能出现的高傲情绪,不要自认特殊 ,而要甘于平凡 ,不要 考虑索取 ,而要多些给予。
2、简析本诗采用比喻、对比手法表情达意的特点。
第一 ,阐明了深刻的人生道理 ,却又表现的平易亲切 ,无枯燥感 ,是由于诗人运用了形象 贴切的比喻。
第二,作者利用这两种物象之间存在着的鲜明对比 ,在诗中采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 “
珍珠”与“泥土”的比喻妥确贴 切 ,使诗意在两者的对比中获得充分的表达。
《山》 作者: 杜运燮
1、简析这首诗的意蕴。
杜运燮 ,九叶派诗人。 《山》这首诗一起手便突出了山心态的矛盾:来自于平原 ,却只 好放弃平原;植根于平原 ,却更 想植根于云汉;别人因它的高耸而骄傲 ,他却因高原的追求而 厌倦了如今的身姿。正是由于这种矛盾、对立、不满中推出了山期 盼升入云汉的不凡姿态。 山 追求——不满——追求的心路历程 ,暗喻了追求者永不满足于已有成就而永远向前进取的精神 气概。 山的“永远寂寞”,正是他永不满足 ,不断攀升的写照, 因而表达的并非是一种惋惜之情 而是一种由衷的赞叹。
2、试析本诗表现手法上的主要特点。
九叶派在艺术的表现上“追求一个现实、象征、玄学的综合传统”,以达到“知性与感性 的溶合”。
①这首诗利用矛盾修辞将矛盾对立的概念和事物组合在一起 ,以造成一种复合的情景,从 而给人以多层心理感受。
②其次 ,又通过连绵不尽的想象情景的依次展示将诗意引向深入 ,最后导出“永远寂寞” 的玄深境界 ,体现了知性与感 性的现代追求。
[散文]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作者: 朱自清
1、简析本文情景交融的写景抒情特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于1923年10月。
作者的情感由于陶醉于秦淮河的夜景 ,而变为“心里充满了幻灭的情思”,并且这种心情的 变化 ,也抹染在月光、灯光、 水色等景致的描绘中 ,显示出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的艺术特色。
2、简析本文的结构特点。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是一篇记游性写景抒情散文。
以“桨声灯影”为行文线索 ,表现了完整的游踪 ,形成明显的时空顺序。同时 ,其中又 贯穿着作者的情感线索。结构的 又一突出之处在于作者紧扣秦淮河夏夜的特点 ,又以灯光为重 点 ,描写了灯光、河水、月亮三者的变化 ,表现了华灯映水 ,灯月 交辉的独特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