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七、汤显祖《牡丹亭》[★★★★★]
1.试述《牡丹亭》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1804论述] [★★★★★]
(1)作者张扬至情,肯定自然人性,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给提倡贞节纲常的传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2)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具有强烈叛逆色彩的女性形象。
(3)在艺术上,《牡丹亭》最大的特色是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抒情色彩。
(4)剧本的主要情节是离奇的,用看似荒诞的情节来表现“情之必有"的人生理想。
(5)剧本的大量唱词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写得深情绵邈,富有诗情画意,具有抒情诗- -般的感染人心的力量。
2.试从杜丽娘的形象塑造看《牡丹亭》的思想与社会意义/杜丽娘形象内涵。[1404/1910论述] [★★★★★]
(1)《牡丹亭》成功塑造了杜丽娘这一追求自由与爱情的女性形象。她处在一个深受理学影响、压抑自由人性的生活氛围里,但并未泯灭自然人性。[杜丽娘形象: 有力地冲击和批判了程朱理学桎梏人性的本质]
(2)杜丽娘因感春而入梦,与柳梦梅梦中相会。为情而死,是杜丽娘性格的一-次升华。
(3)她身为鬼魂,仍对柳梦梅一往情深, 敢向阎王殿下的胡判官诉说感梦而亡的经过,在历尽险阻之后,终与柳梦梅在现实中结合。为情再生,是杜丽娘性格的又- -次升华。
(4)回到现实之后,杜丽娘敢于在朝堂之上对抗父命,向皇帝诉说心曲,堪称其性格的第三次升华。
(5)小说通过杜丽娘形象的塑造,张扬至情,肯定自然人性,肯定情与欲的完美结合,对于提倡贞节纲常的传统道德观念以猛烈的冲击,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3.汤沈之争: [1101名词] [★★★]
①"汤沈之争”是明代末期汤显祖与沈璟之间围绕戏曲观念与创作而展开的争论;
②矛盾的焦点在于,沈璟强调舞台性,注重格律;汤显祖强调文学性,注重文辞;二者各有所偏,宜合而观之。
4.临江派: [2204名词]①明代戏曲流派,以代表作家汤显祖为江西临川人而得名。②擅长描写男女情爱,曲文绮丽,构思奇幻,富有浪漫色彩。③代表作家汤显祖、昊炳、阮大铖、孟称舜。
5.临川四梦:①汤显祖的传奇作品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包括《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②《牡丹亭》代表汤显祖传奇创作的最高成就。
6.吴江派:沈璟在晚期影响很大,追随者众,统称“吴江派”。较著名的有沈自晋、吕天成、王骥德等。
7.沈璟:[★★★]
①所著 《南词全谱》流行一时成为曲家制曲和演唱必备的法则;吴江派的代表。
②论曲强调曲文要“本色”,语言朴素自然,又强调协律。
③创作和改编的传奇有17种,合称“属玉堂传奇”,其中《义侠记》为其代表作。[2204单选]
八.明代散文
1.唐宋派[1001名词][★★★★★]
(1)明代嘉靖年间出现的文学复古流派。(2)代表人物有王慎中、 唐顺之、茅坤、归有光。
(3)主张文道合一,文宗唐宋诸家。茅坤、归有光与“前七子”“后七子”抗衡,在承认秦汉散文的高度成就的前提下,主张向距离明代更近的唐宋散文家学习。《唐宋八大家文钞》:茅坤编纂的《唐宋八大家文钞》选辑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八家文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宋濂的文学思想和散文创作[★★★★]
(1)认为文与道不可为二,“文非道不立,非道不充,非道不行”。[文道合- =]
(2)散文宗法韩愈,欧阳修,具有淳深典正、浑穆雍容的特征。
(3)写得最好的是人物传记。《秦士录》是代表。(4)另-类是抒情写景的作品。笔调清新,写景鲜活生动。
3.刘基寓言性杂文的特点[★★★★]
(1)托物寓讽,寓意深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敏锐观察和深刻的批判现实的眼光。如《群蚁》《楚人养狙》
(2) 往往夹叙夹议,文字简洁古朴,颇得先秦诸子散文中寓言故事的神采。
台阁体:明初文坛“三杨”的杨士奇、杨荣和杨溥,以粉饰太平、歌功颂德为主,以雍容和雅、平易畅达为美。
4.归有光的文学主张及其散文创作[★★★★]
(1)标榜六经,主张文道合-。(2) 也注重散文的抒情功能和审美特质。[唐 宋派的代表]
(3)有许多记事写人的散文,如《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感情真挚,文笔生动,亲切动人,
5.晚明小品文的创作成就: [2008考期论述]
(1)晚明小品文伴随着晚明思想解放的潮流而产生,是明代散文全面繁荣和时代特征的代表。
(2)主要以公安派、竞陵派和张岱的小品文为代表。
(3)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以袁宏道成就最高;尤长于游记文,文笔清丽,意趣橫生。《满井游记》
(4)钟惺、谭元春代表的竟陵派小品文力避浅俗率易,注重字句锤炼,意境孤峭幽冷、深曲寂静。《浣花溪记》
(5)张岱的小品文兼有公安派、竟陵派之长,善于把写景写人与风俗民情结合起来,表现易代之际作者深沉的悲凉情绪,代表了晚明小品文的最高成就。
6.公安派与“性灵说”[名词/简答考点][★★★]
(1)万历后期的文坛上,影响最大的诗文流派是公安派。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是公安派的领袖,并称“三袁”。
(2)受到李贽“童心说”的影响,进一步提出“性灵说”。“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是文学宣言,也是他们张扬个性、反对复古的口号。(3)性灵说明确肯定人在 世俗生活中的情感和欲望,强调个性的发扬。他们的文学主张,是晚明
个性解放思潮在文学领域的集中体现。
7.袁宏道的小品文[简答考点][★★★★★]
(1)“三袁”中袁宏道声望最高,文学创作的实绩也最为突出。
(2)游记散文很能体现“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艺术成就很高,可视为柳宗元之后游记散文的又一高峰
(3)游记作品出色,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满井游记》《雨后游六桥记》等。
(4)性灵派推崇白居易和苏轼,也继承了他们知足常乐、亲近自然、热爱世俗生活的人生态度。并非不关注现实,但更追求精神的自由解脱。
8.竟陵派:是公安派之后,在晚明文坛上出现的影响较大的诗文流派;代表人物是钟惺和谭元春。[★★★*]
9.钟惺、谭元春的文学主张:
(1)论诗文强调“灵”与“厚”的统- s, 以诗文表现自己超离尘俗的幽独情思。
(2)所追求的“真”是一种“幽深孤峭”的风格,表现封建社会的末世文人主动选择社会边缘的地位,在孤独寂寥中寻求精神慰藉的孤芳自赏的文化心态。
10.竟陵派小品文的艺术特征- -以钟惺小品文为例: [★★★★]
(1)注重字句的锤炼,追求孤峭幽冷、深曲寂静的意境。
(2)讲究意境的提升和构思布局,钟惺的《浣花溪记》是竞陵派小品文的代表作。
11.《诗归》:钟惺和谭元春评选了古代诗歌选本,在《诗归序》中宣扬自己的理论主张,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2.张岱:号陶庵,明末著名小品文作家。小品文新鲜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代表作《西湖梦寻》《琅嫘文集》等。
13.试述张岱小品文的艺术特色。[1504论述/1010名词] [★★★★]
(1)张岱的小品文在明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繯huan文集》等作品。
(2)善于把写景与写人、写风俗民情结合起来,新鲜生动,富有诗情画意。
(3)汲取了公安派与竞陵派小品文的长处,活泼生动而冷峻深曲,幽默潇酒。
(4)时而反思人生,流露出易代之际一-位遗 民的悲凉情绪。
九、明代诗歌
1.茶陵诗派[0901名词][★★★★]
(1)茶陵诗派以李东阻为核心,为明前期诗坛揭开了新篇章。
(2)李东阳及其周围的友人谢铎、张泰、陆鋱yi、邵宝、顾清、石瑶等人,形成了一个文学主张和创作风貌都较为接近的诗派一茶陵派。
(3)李东阳的诗歌思想及创作: [生僻难点★★★★★] [风格平和醇雅+强调审美+格律谨严、声调宏畅]
①论诗强调诗歌的审美规范,强调诗与文有别,重视诗的声调、情韵之美。
②主张宗法唐人,诗歌格律谨严、声调宏畅。[平和醇雅;抒情性加强;与友人门生合为茶陵派]
③表现领域较为狭小,少有关怀现实的作品。抒情性比台阁体有所加强,以平和醇雅为主调。
2.前七子[1001名词][★★★★★]
(1)前七子也叫弘正七子。它是明代弘治、正德年间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一个复古主义文学流派,其成员有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2)借助复古手段而欲达到变革的目的,这是前七子文学复古的实质所在。
(3)李梦阳的诗歌主张与创作: [2204简答]
①批评宋诗“主理不主调”,提倡比兴,认为“真诗乃在民间”。
②为诗主要学杜诗,感情激越,气势充沛。以七言歌行擅长,雄浑悲壮。《石将军战场歌》雄浑悲壮,纵横变化。
3."后七子”[名词][★★★★★]
(1)“后七子”是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徐中行、吴国伦、宗臣、梁有誉,
(2)在嘉靖后期重揭复古的大旗,比“前七子”更加重视诗歌的艺术特征,丛艺术风貌上追摹古人。
(3)在黑暗政治氛围里,他们的政治热情和关怀现实/王预现实的精神普遍减淡,并没有为诗歌发展找到新的出路。
4.何景明诗歌主张及创作: [小蒋提醒:生僻难点★★★★] [关怀民生疾苦+表现个人情怀]
(1)受杜甫影响,大量关怀现实的诗篇,七律《鲥鱼》讽刺皇帝宠信宦官,七言歌行(岁晏行》表现徭役赋税沉重。
(2)推崇初唐歌行的流转之调,表现个人情怀的诗篇更美,风格“俊逸朗秀”,如《秋江词》-对自由生命的热爱。
5.李攀龙诗歌主张及创作: [小蒋提醒:生僻难点★★★★★]
(1)作诗务求境界开阔,声调高华;乾坤/万里等苍茫阔大的意象;但拘于一种审美理念,艺术风貌单-。
(2)古乐府模拟痕迹明显,七言律诗最为前人所称道,但是但均给人以故作姿态、装腔作势之感。
(3)论诗主张:“诗可以怨-嗟叹/永歌” ,这一主张丰富了复古派艺术追求的情感内涵。
(4)七绝中有情感真挚、艺术含蓄的作品,最能代表特色和成就,如《挽王中丞》怨愤之情溢于言表。
6.王世贞诗歌主张及创作: [小蒋提醒:生僻难点★★★★★]
(1)与李攀龙- -起提倡诗文复古,认为学诗应以汉魏盛唐为法,著《艺苑卮言》评论古今诗人。
(2)同时提倡博观诸家,“诗以专诣为境,以饶美为材,师匠宜高,捃拾宜博”。(指广泛学习、博采众长)。
(3)早期诗大部分能脱去模仿杜甫的痕迹,体制严整而不乏流动的情思。与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纠葛较深,写出批判精神极强的《乐府变》19首,继承了杜甫和白居易新题乐府的精神和写法,讽刺当朝时事,如《钧州变》。
(4)后期:主盟文坛二十余年,文学思想发生变化,主张调剂众美,诗歌创作的风貌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出了“真我、词达、天则”等接近性灵说的主张,如《登太白楼》;学识渊博、才力雄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