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自考资料(江苏)大纲重点汇总9

2024-08-30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27038

【自考课程名称】红楼梦研究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九部分   《红楼梦》研究概观

◆ 模块一   旧红学阶段

知识点一   关于旧红学

所谓旧红学 ,指的是”五四“时期以前 ,有关《红楼梦》的评点 ,索隐与题咏。其中以评点派最具有代表性 , 贡献也最为卓著。脂砚斋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以其史料价值而非艺术价值著称。它为人们提供了关于《红   楼梦》作者、版本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如果单纯以艺术价值来评判评点派 ,那么 ,《红楼梦》评点家中应以王希   廉的《红楼梦评注》、姚燮的《读红楼梦纲领》和张新之的《妙复轩评石头记》三家为代表。

清宗室诗人永忠用诗评论《红楼梦》,《因墨香得观红楼梦小说吊雪芹三绝句》,云 :“传神文笔足千秋 ,不是 情人不泪流。可恨同时不相识 ,几回掩卷哭曹侯。”

知识点二   评点派

评点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小说评论方法 ,即在阅读小说时 ,偶有所感 ,便写在书中相应的地方。或写于书头 , 叫眉批 ;或写于行间 ,叫夹批 ;或写于回前回后 ;等等。与现在评论文章相比 ,评点显得散乱零碎 ,不成系统。  不过 ,由于评点的方法缺少规范的约束 ,所以行文自由活泼。另外 ,因为评点是随感式的 ,所以往往笔触生动 , 饶有趣味 ,和小说文本联系紧密。为《红楼梦》作评点者 ,被统称为“评点派”。

最早为《红楼梦》作评点的是脂砚斋 ,而以脂砚斋的名义进行的评点 ,被称为“脂评”。是与《红楼梦》 的  创作同时进行的。脂评的发现在红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第一 ,脂评披露了《红楼梦》的创作情况。它使我们了  解到,《红楼梦》是曹雪芹在悼红轩中“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 ”的成果 ,凝聚着作者毕生的心血。第二 ,脂评对  《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作了总结 ,其中有些评注相当精彩。第三 ,脂评披露了《红楼梦》的素材来源情况。

护花主人王希廉《红楼梦总评》《红楼梦批序》,主要观点有二 :一是他认为作品第五回是《红楼梦》的“纲 领”;二是尊薛抑林。

知识点三   索隐派

索隐派是 20 世纪初红学研究中形成的一个派别。该派力求“索隐” 出《红楼梦》所写的“真内容”  、“真   故事”。索隐派并无统一说法。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清世祖与董鄂妃”说、“明珠家事”说 ,以及“政治小说” 三说。代表人物及著作有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蔡孑民(元培 )的《石头记索隐》,邓狂言的《红楼   梦释真》。他们被胡适称为晚清索隐三派。

王梦阮、沈瓶庵的《红楼梦索隐》是红学史上第一部自成体系的红学专著。王、沈 ,认为小说《红楼梦》是 写清世祖与董小宛的爱情故事 ,这是《红楼梦索隐》一书的核心论点。

蔡元培的《石头记索隐》在索隐三派中影响最大 ,论断及研究方法都带有系统性。把《红楼梦》定性为政治 小说 ,认为作者有拥汉反满的民族主义思想 ,丰富了《红楼梦》的思想内涵 ,扩大了《红楼梦》的研究外延 ,因 此在红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 ,蔡元培指出《红楼梦》在艺术创作上采用了“层层叠嶂“的处理方法 ,造 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艺术效果。

邓狂言《红楼梦释真》,1919 年出版 ,是继王、沈、和蔡元培的著作之后的又一部红学索隐专著 ,该书篇 幅较前两者宏大许多 ,观点阐发充分 ,旁征博引 ,是索隐派红学著作中富有代表性的论著。

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最终证明《红楼梦》是以作者身世为底本的文学作品。对索隐派予以十分有力的打 击。自 1921 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之后 ,索隐派红学从发展趋势上已进入衰竭时期。但发展趋势上的衰竭 不等于索隐的方法没有再用 ,即使考证派红学成为主流的学派 ,踞于“艳冠群芳“的地位 ,仍不断有索隐派的文 章与著作公诸于世。索隐派红学在考证派和批评派的打击之下 ,字 20 世纪 20 年代以来便进入了衰竭时期。

索隐派的优点在于它能够对小说文本进行仔细的研读 ,并且对小说故事的“弦外之意”给予了必要的重视和 探讨。但是 ,由于索隐派学者过于注重对小说文本之外的“微言大义”的追索 ,反将作者自身的家事情况 ,小说 的虚构特性以及《红楼梦》作品本身的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忽视了 ,从而导致研究者陷入难以自圆其说的尴尬 局面。索隐派的研究被后来学者看作“ 附会的红学”(胡适语)。

◆ 模块二   新红学阶段

知识点一   关于新红学

新红学是指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考证派 ,其创始人是胡适、俞平伯、顾颉刚。从学术上看 ,胡适是新红  学的开山者 ,俞平伯则是完成者。“新红学”是在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通讯讨论《红楼梦》 的问题中酝酿成熟  的 ,时间大约在 1921 年 4 月到 1921 年 10  月。“新红学”这一概念最早是在顾颉刚为俞平伯的《红楼梦辨》 所作的续中提出的。

红学主要包括“曹学”、“版本学”、“脂学”、“探佚学”以及对《红楼梦》研究史、有关《红楼梦》资料及其 典章制度与饮食服饰的研究等几个方面。代表人物及著作有胡适的《红楼梦考证》、俞平伯的《红楼梦辨》、周汝 昌的《红楼梦新证》。

红学中的考证派是与红学中的评点派、索隐派相对而言的。所谓考证 ,其实就是根据一些历史资料 ,经过综 合分析、推论 ,得出符合实际的新的结论。但这里所讲的考证派指的是一种方法 ,即偏重于史料的发掘、整理、 推论的一种方法 ,而不是说“考证派”的所有结论都是符合科学的。

考证派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的研究 :

( 1 )第一 ,关于《红楼梦》作者及其生平家世的研究。被称为“曹学”。

( 2 )第二 ,对《红楼梦》版本的研究 ,包括分析各版本间的源流、异同 ,以及何种版本最接近原著风貌。 称为“版本学”。

( 3 )第三 ,对脂本系统 ,脂砚斋评语的研究 ,又叫“脂学”。

( 4 )第四 ,根据脂批或其他一些材料 ,对后 40  回“佚稿”情节的探求 ,又称“探佚学”。

( 5 )第五 ,对《红楼梦》研究史的研究 ,对有关《红楼梦》资料的评价 ,整理探考。对《红楼梦》 中的典 章制度 ,饮食服饰的研究等等。前四方面受到红学考证派大家周汝昌的推重。

知识点二   胡适

( 一 )《红楼梦考证》

胡适于 1921 年发表了《红楼梦考证》。他把以往的《红楼梦》研究统斥为“ 附会的红学”。胡适以“作者之 生平”这个问题为突破口 ,运用传统的治经学、史学的考证的方法 ,考证出曹雪芹的生平与曹家盛衰的历史 ,认 为《红楼梦》“只是老老实实的描写这一个‘坐吃山空’‘树倒猢孙散’的自然趋势”,“是一部自然主义的杰作。 这就是最早由胡适提出的 ,后来非常著名的“ 自传说”。

( 二 )胡适的研究贡献

     1、首先是肯定《红楼梦》的作者为曹雪芹。

2、其次 ,胡适从版本方面考定《红楼梦》是没有完成的作品 ,而且他认为后 40  回是高鹗的续作。至于他 提出的“ 自传说”,则过于坐实小说文本 ,或略了小说虚构性和材料的多方面来源等特性 ,致使他得出了不恰当 的论断。

3、第三 ,胡适用治经学、史学的态度来治小说《红楼梦》,把考证派的方法运用于小说《红楼梦》 的研究 , 从而继评点派和索隐派之后 ,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了新的科学的方法。将考证的方法引入研究 ,增加了《红楼  梦》研究的学术含量和学术价值 ,增强了《红楼梦》研究的学术吸引力 ,提高了小说《红楼梦》实际的学术地位。

知识点三   俞平伯

俞平伯在胡适研究的基础上将研究推向纵深。他从作者和背景的研究转移到文本的研究 ,他从历史的眼光转变为文学的眼光。俞平伯“可贵的是他以鉴赏为基础建构出一套评价原则和系统 ,使得他的评价具有了学术的品格”。“从学术 上看 ,胡适是‘新红学’的开山者 ,俞平伯则是完成者。”俞平伯把百年的红学史作了一个全局性的梳理。

1、首先 ,他指出了“红学”从带有戏谑成分的称呼 ,发展演变为一门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学术研究门类这一 客观过程。

2、其次 ,他把红学研究的重镇分为三个部分 :

( 1 )一是王国维代表的批评派

( 2 )二是蔡元培代表的索隐派

( 3 )三是胡适代表的考证派。

指出了红学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这种宏观的眼光和包容的态度无疑标志着经过一个世纪的研究 ,《红楼梦》 研究进入了一个更为成熟的阶段 ,即红学研究的反思阶段 ,理性的回归与客观的、实事求是的评价对于红学的健 康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知识点四   其他考证派红学家

周汝昌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红楼梦新证》是对曹雪芹家世生平资料搜罗最为齐备、考证最为细 致的著作 ,其考证重点在曹雪芹的家族历史和作者的生平事迹。对于《红楼梦》的版本问题 ,脂批问题、文物问 题等 ,他都有创见。

但是 ,他认为红学包括曹学、版本学、探佚学、脂学。而对《红楼梦》文本本身的研究不在红学范畴之内。  吴恩裕、吴世昌是五、六十年代考证派红学的中坚力量 ,与周汝昌呈现鼎足而三的局面。吴恩裕的《曹雪芹丛考》 以搜求曹雪芹本人的生平事迹见长。而吴世昌的《红楼梦探源》与《红楼梦探源外编》则主要研究《红楼梦》的   版本和成书过程。总之 ,考证派红学的研究重点在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世生平的考索、《红楼梦》版本   的考订、《红楼梦》后 40  回的情况推测以及脂本、脂批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 模块三   批评派的红学研究

清光绪 30 年( 1904 年 )出版的《教育丛书》杂志刊载了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第二年此文收入《静 安文集》。不仅揭开了现代红学研究的序幕 ,而且把一种崭新的小说研究方法引入到文学研究领域 ,从而在《红 楼梦》研究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 一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 的最大贡献是运用美学的方法来研究《红楼梦》,即第一次将西方美学批评理论引 入到中国古典小说(也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研究领域。为中国文学的研究提供了崭新的思路。王国维是批评派红 学的开创者。王国维以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理论作为他哲学和美学观念的基础。王国维明确提出《红楼梦》是“彻 头彻尾之悲剧”,“是悲剧中之悲剧”。

( 二 )吴宓的《红楼梦新谈》

吴宓的《红楼梦新谈》发表于 1920 年《民心周报》,直接援引西方小说理论 ,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来 解释《红楼梦》悲剧 ,又用西方著名的文学人物来比照《红楼梦》人物。还提出了“现实世界——理想世界— —艺术世界”的结构解释《红楼梦》的艺术结构。

( 三 )佩之的《红楼梦新评》

佩之的《红楼梦新评》用西方社会学来解说《红楼梦》,认为《红楼梦》应当是一部社会小说“他的主义 , 只有批评社会四个大字”。

( 四 )陈觉玄的《红楼梦》

陈觉玄的《红楼梦》试论提出了“ 四大家族”的说法 ,并联系清中叶的社会背景和时代思潮 ,对《红楼梦》 的思想内容进行探讨。

批评派红学将《红楼梦》的文本作为研究对象 ,引入了西方的美学原理和文艺批评理论 ,通过对文本的细致 阅读和深入剖析 ,在理论的层面上对文本作出美学的阐释。

◆ 模块四   1949 年后的红学研究

知识点一   概况

解放以后 1949 年以后 ,《红楼梦》进入它的普及期。一方面是有些专家学者继续他们的书斋研究 ,另一方 面由于毛泽东“《红楼梦》要读五遍”的提倡 ,出现了一大批业余红学家。 1978 年 ,《红楼梦》研究进入了百花 齐放时期。

对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包括 :

第一 ,对于《红楼梦》研究本身的史料搜集和整理。1963 年 ,中华书局出版了一粟编辑的《红楼梦卷》( 两 卷本 )。该书汇缉了从乾隆到“五四”之前的有关研究的资料。 1980 年 ,朱一玄编辑了《红楼梦资料汇编》,辑 录了康熙至“五四”之间的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其包括作者编、版本编、评论编和影响编。 吕启祥、林东海 主编的《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收录了 1911  至 1949 年间有关《红楼梦》的文章 ,是一部学术性和工具性 兼备的资料书。

第二 ,关于《红楼梦》研究的研究 ,即红学史的研究。如朱淡文的《红楼梦论源》,较少个人主观意见 ,是 红学史的入门必备书 ;刘梦溪的《红楼梦与百年中国》,立论审慎 ,多有创建 ,文字朴实晓畅 ,是红学史力著 ; 韩进廉的《红学史稿》、 白盾主编的《红楼梦研究史论》等。红学发展至今 ,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