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六部分 《红楼梦》人物论 《红楼梦》人物系统
◆ 模块一
知识点一 人物序列的特点
《红楼梦》共写了四百四十八个人物 ,把握《红楼梦》这张庞大而又复杂的人物关系网。
( 一 )逆向而动的两股人流
是甘当“猢狲”,还是直立为“人”,是红楼人物作出历史抉择时表现出来重要特征。《红楼梦》 的人生舞台 上 ,交织着逆向而动的两股人流 :一股趋向于人性 ,千方百计地要挣脱奴性的桎梏。另一股 ,趋向于奴性 ,自己 为奴还强迫着他人为奴。从这个角度着眼 ,我们可以看出红楼人物序列的几个特点 :
1、两头小 ,中间大
像贾宝玉、林黛玉、晴雯这些热烈向往人生自由、追求个性心灵解放的人物是少数 ;像贾母、贾政、薛宝钗、 花袭人这些甘当“猢狲” ,奴性十足的人物 ,也是少数 ;更多的是介乎两者之间 ,个性和奴性都不太自觉的“人 猿”和“猿人”。
2、 阶级界线模糊
维系《红楼梦》里众多人物的 ,主要是思想意识上的去就 ,离合关系 ,即 :压抑“人欲”与褒扬“人欲” , 维护“天理”与反对“天理”之间的矛盾关系。
3、相互制约 ,均为“逆水行舟”
在这个逆向而动的人物序列中 ,每个人都同时受到人性和奴性的牵引 ;而且 ,越是趋向于一“极” ,就越是 受到另一“极”的制约 ,这就使人物的性格进程变得十分迂回曲折 ,复杂艰难。
( 二 )由“震中” 向外扩散的悲剧人物圈
红楼人物不同质量的“人生价值”的毁灭 ,是构成人物系统的又一重要依据。在《红楼梦》中 ,作者打破了 传统小说人物善恶两分 ,忠奸分明的“格套” ,从而形成一种更为丰富复杂 ,也贴近现实生活的人物形象。传统 悲剧以好人、坏人划分阵线 ,坏人毁灭了好人的模式也由此而被打破。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将“人生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了给人看。《红楼梦》 的悲剧人物系统是由层层扩散的悲剧人物圈构成的 ,每一个悲剧人物 ,都依据 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质量 ,处于特定的位置上 ,受到不同程度的震动和毁灭 ,因而显出不同的悲剧意义。
( 三 )历史螺旋上的葬礼和更生。
“好”便是“了” ,“了”便是“好” ,在“好”与“了”的蜕变与升华中考察人物的相互关系。事物总是 波浪式前进 ,螺旋形上升的。作为封建末世的一部形象的历史 ,《红楼梦》没有因袭“历史循环论的旧套 ,它给 我们展示历史轨迹 ,不是一个封闭式的圆圈 ,而是一条开放式的螺旋线。
“好”便是“了”,这里的“好”字 ,指的是“功名”、“金银”、“娇妻”和“儿孙”,即封建阶级及其仆从们 拼命追求的妻、财、子、禄。然而 ,这又是一种“好景不长”、“好梦难成”“好话说尽 ,坏事做绝”的“好”,其 结果只能是走向绝路 ,“荒冢一堆草没了”、“及到多时眼闭了”,"君死又随人去了” ,“孝顺儿孙谁见了”。这里 的“了”,指的是封建“百足之虫”必然死灭的命运 ,一种劫数难逃、家亡人散的悲惨结局。
“了便是好”这里的“了”字 ,应读作“了结”和“了却”。所谓“了结”,即对前面所说的那种虚幻的、罪 恶的、 自欺欺人的“好”有所认识 ,进而大彻大悟 ,不再为它鲜花着锦、富丽堂皇的华裳所迷惑 ,了如指掌地看 到它的种种病态和丑态。所谓“了却”,即割断同虚幻之“好”的联系
( 四 )从总体上把握《红楼梦》的人物系统 ,应当抓住一个中心环节 ,那便是 :“情不情” 向“情情”的运动和 转化。
所谓的“情不情 ”是指贾宝玉不但用情于对自己有情的人 ,而且还用情于对自己无情的人和无知者。所谓 “情情”是指林黛玉用情专一 ,只对那些有情于自己的表示眷恋和关怀。
知识点二 贾宝玉的“做人”贾宝玉从反叛的第一天起 ,就时时面对着招安的“黄旗”改邪归正吧 ,宝玉 !浪子回头金不换 ,只要你留心仕途经济 ,就依然是贾府的孝子贤孙 !伴随着呼唤 ,有溺爱、规劝、哀求、眼泪 ,也有企图“矫枉过正”的板子。 宝玉先天不足——纨绔习气 ,视野狭小 ,思想空虚 ,每前进一步 ,总要受到奴性的内外夹击 ,使他苦闷、迷惘、 彷徨 ,一步一回头 ,见了姐姐忘了妹妹 ,同薛蟠鬼混 ,当贾芸的干老子 ,见了贾政就丧魂落魄 ,踢袭人、骂晴雯、 逐茜雪。在金钏被打时“一溜烟跑了”,人性觉醒何等不易。幸好生活又在“夹缝”中为他提供了另外一些课堂 , 在“两小无猜”的外衣下发展同林黛玉的生死之恋 ,在相对清净的“女儿世界”中接受真善美的滋养 ,在目睹金 钏、尤三姐、晴雯这些人的死亡之后变得深沉而又激愤。宝玉的直立为“人”的过程 ,是自觉而又不自觉。人性 的“量”在增加 ,奴性的“量”在减少 ,出现了总的“量变” 中的部分“质变”,但还没有脱胎为民主主义的新 人 ,他是夹着“尾巴”做“人”的。
那一社会是容不得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存在的 ,总是千方百计地加以摧残和毁灭 ;众多的人物 ,面临着各种各 样的程度不同的苦难和折磨 ,分别在不同的生活领域感受到那一时代“天崩地裂的震荡力。加倍的受到摧残的是 那些具有较高”人性价值“的人物 ,宝、黛、晴雯等 ,因为他们的思想言行 ,总是有意无意地同那一时代的伦理 道德 ,典章制度相抵触。越是具有“人生价值”就越是靠向“震中”,受到的毁灭越大 ,悲剧的意味也越浓 ;反 之 ,越是缺乏“人生价值”,就越远离“震中”,受到的毁灭越小 ,悲剧的意味也越淡。
知识点三 《红楼梦》的不稳定的人物关系
最初 ,贾宝玉等人天真地用情于“不情者”,贾政等人出于虚伪的道德和斗争的策略 ,也能够用情于“不情 者”,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平稳 ,后来随着矛盾的激化 ,斗争的深入 ,这种相对稳定的人际关系就被打破了。贾宝 玉等人开始向情情的方向转化 ,善善、恶恶、扬美、抑丑 ,情绪变得异常昂扬而激愤。贾政也开始向另一种“情 情”的方向转化。这实质是调集封建势力 ,组成临时“统一战线”以扑灭“不情者”的斗争火焰。
◆ 模块二 宝玉论
知识点一 宝玉论
( 一 )今古未有之一人
脂砚斋评宝玉为“今古未有之一人” ,指出了贾宝玉形象的新颖性 :
1、在贾宝玉丰富的个性因素中积淀着人类的某些普遍的人性特征 ,是人类追求纯洁的爱及自由、平等精神 的艺术表现。
2、从宝玉性格的内部结构来看 ,他那些惊世骇俗的个性因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 ,总是同其他许多极普遍、 极常见的个性因素纠缠在一起的。
3、贾宝玉作为“今古未有之一人”,其性格特征表现为既从中国文化中汲取了诸多精神要素 ,又以自己独特 的感受力和创造性为中国文化人格提供了全新的内容。
( 二 )“童心”的灵光
从“顽石”成为“宝玉”,曹雪芹是用中国神话中最伟大的女性之手“锻炼”而“通灵”的。
1、首先 ,宝玉是以对女性的“清静洁白”的美好世界的维护表现出他的“童心”的。贾宝玉把“人”分成 两类 ,归返“ 自然”的一类和失却“ 自然”的一类 ;所谓“女儿”和“男人”,只不过是他独家发明的分别贴在 两类人身上的标签罢了。他高举着的“女儿”是水做的骨肉 ,男人是泥做的骨肉思想旗帜 ,说到底是对”人“之” 魂“的召唤。
2、宝玉的“童心”还表现在他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中最美好感情的各种礼法秩序的接触与对抗。
3、宝玉的“童心”,表现在他对于被社会所污染、摧残与毁灭的美好事物的挽救与挚爱上。
( 三 )弱的天才
1、宝玉性格“弱的天才”特征首先同宝玉情感的深沉性相关。在贾宝玉的感情天地里 ,很少有庸俗肤浅、 无病呻吟的东西 ;他抒发的 ,往往是悲剧人生的至情至感 ,一种深而广的忧愤。
2、宝玉“弱的天才”性格 ,还蕴藏在他丰富复杂的情感世界中。曹雪芹笔下的贾宝玉“心情魔态几千般”, 其情感世界 ,交织着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经纬。
3、宝玉“弱的天才”性格特征 ,还体现与其内在的情感的“焦点”——“痴”上。在曹雪芹笔下 ,贾宝玉 是一个多方面的 ,内在联系着各种思想、情欲、能力、美德、恶习的统一体 ,一个活生生的人。
知识点二 各种“贾宝玉”之间的关系的几种形式
( 一 )叠印
这是指大同小异的“贾宝玉 ”之间的相互“接力”、层层递进 ,不断强化。如 ,似傻如狂地扰乱封建秩序 , 怒气冲冲地痛斥“ 国贼”“禄蠹”,热情洋溢地张扬自由、平等 ,大胆执着地追求纯真爱情 ,等等这种种形态的。 贾宝玉。,都闪烁着朴素民主主义的思想光彩 ,它们前呼后拥 ,携手并肩 ,同声相应 ,同气相求 ,以极大的鲜明 性和蓬蓬勃勃的生气活跃在宝玉的性格世界之中 ,保持着优势的审美地位。
( 二 )交切
一些差异颇大的“贾宝玉”在相互摩擦中形成了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交切点”,这样就加强了宝玉性格 世界内部的凝聚力。譬如“绝圣弃智”,“否定一切的”宝玉与追求“天然”、反对虚伪的宝玉 ,都在《庄子》 中 找到了自己归宿。前者的虚无和后者的保真相互补充 ,交切到对封建德和现存秩序的强烈反感之上。
( 三 )逆反
这是出于对立状态中的“贾宝玉”,如何相反相成 ,在深刻的心灵撞击中保持了自己的整一性 ;使读者从南 辕北辙的性格踪迹中 ,寻觅到主人公的人生坐标心灵天平的实际支撑点。
如 ,作为养尊处优、颐指气使的贵族公子哥儿的“贾宝玉”常常要不由自主地践踏奴隶的人格与尊严 ,不但 袭人被他踢过 ,连晴雯也受过他的恶言恶语。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宝二爷无疑要加人薛蟠、贾环的行列。另一 方面 ,我们又看到 ,贾宝玉还是一个同情和体贴女奴的人物 ,至开明得要解放所有的奴婢 ,沿着这条路子走下去 , 宝二爷将跻身于近代民主主义先驱的队列。究竟何去何从 ,曹雪芹没有明确地告诉读者 ,人们只能从根本对立的 两种“贾宝玉”的逆反运动中进行估量和揣测。
◆ 模块三 黛玉论
知识点一 论黛玉的性格特征
第一、黛玉性格的一个主导方面是她的叛逆精神和高尚境界。所谓叛逆精神 ,是指黛玉对当时社会所崇尚的 一些行为规范和主要的价值准则的反叛。而高尚境界 ,是指黛玉的人格精神所达到的完善性的标志 ,是符合历史 的必然要求的价值体现。
第二、黛玉的性格世界中 ,又具有敏感、多疑和伤感的性格素质。敏感是指对周围的人与事具有超乎寻常的 感受力 ;多疑 ,则是由于自己的身世而形成的自卑感所建立起来的一种本能的防御机制 ,即时时刻刻防备意外的 伤害。但是这种伤害总是无法逃避 ,甚至也是难以反抗的 ,所以这也形成了黛玉性格中挥之不去的伤感。曹雪芹 为这种性格素质的形成提供了丰厚的土壤和养料 ,使她不断充实 ,变得相当活跃 ,充满生气。
第三、在黛玉的叛逆精神中 ,黛玉的性格素质又显得娇贵、清高 ,带有相当浓厚的贵族气味。一方面 ,林黛 玉的叛逆精神不可摆脱她那贵族本性的羁绊 ,她对封建秩序的反抗 ,说到底 ,只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精神的贵族 少女的反抗。另一方面 ,黛玉的贵族精神又是具有积极的、正面的价值的 ,即对自身尊严的捍卫与高扬。贵族精 神本来是建立在人的等级制基础上的 ,但在那个尚无瞩望打破等级制的历史背景下 ,拥有一种贵族精神或在精神 上保持一种贵族气质 ,也不失为一种精神反抗的手段及精神高尚的标志。尤其是与奴性相比 ,更是如此。
第四 ,黛玉的性格又充溢着诗性的芳馨 ,使她的反叛精神带着一种诗意的激情和神韵。在《红楼梦》里 ,林 黛玉表现了卓越的诗歌天才 ,诗魂 ,总是从她的言谈举止中飘散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林黛玉的诗人气质里更多的 带有叛逆者与求索者的基因。作为林黛玉主导性格的叛逆精神 ,并没用“唯我独尊”,单独突出 ,它总是自然地、 巧妙地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其他一些性格素质里去 ,从而使丰富复杂的非主导性格素质 ,也曲折地、或明或暗 的射出叛逆精神的光彩。这种情形的出现 ,只有从“渗透”与“凝聚”的矛盾关系中寻找答案。
知识点二 论黛玉的性格演变
林黛玉的叛逆性格是和她的叛逆爱情一道成长的。她和贾宝玉的爱情从萌动到被毁 ,大体上经历了这几个阶 段 :试探、定情、相对和谐、冀求婚姻归宿、落入“机关”、情断人亡。在每一阶段中 ,黛玉的性格保持一种主 要的特质 ,但又不是凝滞的。随着人生旅程的延伸 ,生活环境的变化 ,各种矛盾线索的扭结和牵动 ,她那“单一 的杂多”的性格 ,总是不断地有层次地向前推进。可以就“赠绢”、“忆绢”、“焚绢”几节 ,对黛玉的性格演变作一番分析。
( 一 )“赠绢”
“赠绢”是宝、黛二人的定情标志 ,使她惊喜痴迷。从此以后 ,他们的爱情生活由试探阶段进入了相互体贴、 相对平和的阶段。由于赠绢定情 ,她已经明确地把贾宝玉作为终身伴侣来爱护 ,来关照了。他们之间 ,开始了一 段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的爱情生活。
( 二 )“忆绢”
“忆绢 ”则是黛玉性格演变的又一重要阶段。使她沉吟思索。在这一阶段 ,由于爱情的必然归宿——婚姻 ——的无力自主和悲观情绪 ,黛玉的性格中出现了对于既有社会秩序的幽怨、怀疑与愤恨的因子。
( 三 )“焚绢”
“焚绢” 激起她对整个贵族世家的加倍仇恨。她决定用自己的生命来作最后的抗议 ,在生命的最后瞬间 , 给人们留下了一句未了的呼叫 :“宝玉 !宝玉 !你好 … …”,焚绢 ,便是这一冲刺的最初闪光和起步信号。
知识点三 黛玉诗情喷发的泉眼
就是她用整个生命来追求的爱情与自由。《葬花辞》,落花 ,使黛玉想起了自己的身世和命运 ,触发了她的点 点愁绪和满腔悲愤。她抗议 :“一年三百六十日 ,风刀霜剑严相逼 !”向往“愿侬此日生双翼 ,随花飞到天尽头 !” 诘问“天尽头 ,何处有香丘 ?”宣言 :“质本洁来还洁去 ,不教污淖陷渠沟 !”哭诉 :“尔今死去侬收藏 ,未 卜侬 身何日丧 ?”哀叹 :“侬今葬花人笑痴 ,他年葬侬知是谁 ?”这样的歌声 ,明显的应和着林黛玉叛逆性格的主旋 律 ,使黛玉的诗人气质里更多地带有叛逆者与求索者的基因。
知识点四 宝黛二人主导性格的内涵
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曹雪芹为两人准备了两个雅号 :“混世魔王”、“颦儿”。宝玉的叛逆性格带有较多的浪 漫色彩 ,而黛玉则带着浓郁的现实主义味道 :
1、宝玉是在“厮混”、“顽劣”的掩护下进行叛乱 ,黛玉是在弱不禁风的外衣下抵挡时代的风雨 ;
2、宝玉时常用痛骂“禄蠹”来震撼贾府的殿宇 ,黛玉每天用心酸的泪水来浸润叛逆的种子 ;
3、宝玉着了魔似的要把“怪僻”行之于外 ,黛玉力不从心地把守着自己灵魂的窗户 ;
4、宝玉对生活存在着较多的幻想 ,黛玉对生活始终紧皱着眉头 ;
5、宝玉用悬崖撒手、 同归于尽的方法来攻击封建世家 ,黛玉用只求速死的手段去敲响抗议与控诉的钟声。 这一切 ,使我们对宝黛二人的主导性格产生了一种印象 :宝玉是任性的脆弱 ,黛玉是脆弱的任性。
◆ 模块四 宝钗论
《红楼梦》是一部为“ 闺阁昭传”的书 ,曹雪芹的“红楼”悲剧是为了“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女性而 上演的。“金玉良缘”是金钱与权力的结合 ,“金锁”象征“富”,“玉”象征贵。玉作为封建社会礼器的代表 ,正 是贾府高贵门第的符号。“木石前盟”则是一种与功利无关 ,而纯是出自天然的情感誓约。金玉与木石代表了两 种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
知识点一 论宝钗的性格特征
( 一 )注重现实的功利是宝钗性格的重要特征。
在宝钗的性格中存在着某种商人的气质 ,那就是把金钱看得比较重 ,在人际关系中注意交换。她劝宝玉“上 进 ”,“在大事上用心”希望宝玉能够在那一社会所倡导和规定的主流价值观念下进入名利之场 ,挣一个前途 , 获得功名利禄 ,表明她的人生目标的功利取向。在人际关系中 ,她更注重的乃是以笼络的手段广施恩惠 ,而获得 最大的利益。
( 二 )宝钗性格的另一特征是世故而虚伪。
所谓世故 ,是指通晓人世间的各种表现的社会价值规范之下的潜在的规则。宝钗在处理事情时 ,善于趋利避 害 ,利用人心、人性中潜在着的各种东西 ,达到自己的目的。正因为宝钗实际上遵循的是潜隐着的规则 ,所以她 表面上的温柔敦厚就不能不是一种虚伪 ,在宝钗待人接物的处事哲学“不关己事不开口 ,一问摇头三不知”之中 ,除了一切以自己的利益为指归的自私之外 ,更重要的是把“ 己知”当作“不知”的虚伪 ,所以她的谦恭与她实际 上的才能、才华不相称 ,她的对人厌恶而表面仍然春风满面 ,就都是虚伪的最充分的表现。
( 三 )宝钗性格中存在着冷静甚至冷酷的高度理性特征。
由于洞悉了人事间的一切关系都随着利益的改变而改变 ,所以宝钗就冷却了对他人乃至对一切生命的情感 , 而让冷冰冰的理性计算来支配自己的行为。
知识点二 论宝钗的性格矛盾
( 一 )“做人”与“恋爱”
王昆仑在《薛宝钗论中》精辟地概括说 :黛玉是恋爱 ,宝钗是“做人”。但是 ,我们应当看到 ,在宝钗世故 的“做人”中 ,追求恋爱的成功也是异常重要的一个目标。一方面 ,她看到了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反感 ;另一方面 , 她确实看到宝玉的才华、柔情与细心等方面的优点。更重要的 ,作为一名少女 ,对自己的初恋对象 ,也着实是投 入了自己许多心力与热情 ,这在小说中有多处描写。我们不能因为宝钗的虚伪与冷酷而抹杀她性格中的这一面。
( 二 )“冷与热”
在宝钗表面冷冰冰的对待一切事物的态度下 ,隐藏着极其热中的功利心态。但是 ,宝钗的“热”又不总是负 面的 ,其中包含着一些积极的因素。这就是青春的生命热情的迸发与开放。
( 三 )“儒”与“道”。
探求宝钗的性格根源 ,我们不能不看到她被人们认为是“假道学”的东西 ,并不都是虚伪的。因为那都是由 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念儒家思想所熔铸而成的。不过 ,在宝钗的性格中 ,还有道家的“装愚守拙”的一面 ,即大智 若愚、大巧若拙 ,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掩盖起来。用谦卑的态度来对待别人。宝钗身上的儒道思想的冲突 ,不仅表 现了她性格矛盾的深层原因 ,而且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曹雪芹对中国精神世界的反思。
◆ 模块五 凤姐论
知识点一 “都知爱慕此生才”
( 一 )凤姐的经世济国之才
“家”作为一个社会的基层单位 ,是包含着封建社会“国”的所有生活结构与生命根源的细胞。凤姐的“协 理宁国府”也就表现了她的经世济国之才。在凤姐的“经世济国”式的行为中 ,显示了封建政治不可化解的矛盾。 一方面对积弊与祸端的洞察力 ,另一方面是治家理国者本身一旦获得权力后必然的弄权贪酷 ,从而使任何天才最 终都只能愈力愈勤愈不至。
( 二 )凤姐的语言天才
凤姐的精神、气质以及性情风韵在她的语言才能中得到最为充分的展露。她要求的是刚健而婀娜的女性语言 , 决不迁就那种纤弱的病态的语言趣味。这当然反映了凤姐这样的以干“大事”、抓“主脑”为人生目标的干才的 沉浸与柔情与温馨世界中的小儿女情态的不满 ,但她这样的主张本身体现的精神却不能不说是健康而有爽朗之气 的。凤姐的语言又绝非枯燥可厌的 ,而是充满了机智与幽默 ,甚至可以说体现了一种难得的智慧。
( 三 )凤姐的生存智慧。
凤姐被称为“辣子”,表明了她的性格中存在的无赖与撒泼的智慧 ,一方面是对上的 ,一方面是对下的 ,其 要害都在于取得某种打破既有规范的权力。由于纲常的松弛与家族中男人的或贫庸或无耻 ,人际关系中主奴之间 的纷争也日趋激烈 ,凤姐的生存智慧就成了应付这种局面的直截了当而见效甚快的苦口良药。虽然她永远是从自 己的生存目标出发的 ,但趋向目标中燃烧出来的才能却是照亮“红楼”的一种炫目而又奇诡冷峻的光芒。
知识点二 “机关算尽太聪明”
聪明而“太”,其过失在于这种聪明与算计都超出了道德的底线。在扩张其个人欲望的过程中伤害与摧毁着 别人的利益乃至生命。”太聪明“就是聪明表现在对别人生命价值的漠视 ,对别人的情感世界的漠视和鄙夷 ,以 及对异己者的的无情剿杀。
凤姐是贪婪而自私的。她的“机关算尽”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权”和“利”。“太聪明”的结果是贪婪的欲 念毁灭了她内心中一切美好的东西。
知识点三 “凡鸟偏从末世来”
曹雪芹在“康乾盛世”烈火烹油般的气势中 ,却已经嗅到了末世的气息。《红楼梦》 中有那么多神经过敏的 “悲谶语 ”“感凄情 ”,以及种种“异兆悲音”,都是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在最繁华时感觉到最悲凉的历史趋势。凤 姐在这样的气息中的一切努力、挣扎与苦心的奋斗 ,最终只能是徒劳而悲惨的。
凤姐永远是拣高枝儿栖息的。她飞得越高便越能摆脱各种各样的限制 ,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并且在权力的 顶峰上主宰着别人的命运。但是 ,凤姐又毕竟是“凡鸟”。这不仅是因为她作为女性而无可改变的宿命 ,更重要 的是她的性格中存在着与世俗社会的“权”与“利”胶着在一起的坚硬内核。与她的才能相比 ,凤姐的德操把她 降落至”凡鸟“的位置上来。以“凡鸟”与“末世”相结合 ,则凤姐的一切作为都无可挽回地把贾府及她自己推 向一种“ 昏惨惨私灯将尽”的境地。“末世”的腐朽败落的机制使得任何可能成为凤凰的人物都容易“风尘肮脏 违心愿”;而“凡鸟”们贪婪无厌与恣意妄为又从总体上加速了“末世”的到来。曹雪芹对凤姐的刻画 ,是投射 着某种深邃的历史观与人性观的。
知识点四 凤姐人物形象的剖析
( 一 )王熙凤又具有可以亲近的品质与性格
贾府上下 ,有怕她的、恨她的 ,有尊敬她的 ,她有一种强烈得难以抵御的魅力。凤姐没有什么文化 ,却有着 永远的机智、巧慧百出的天才 ;她洞明世事 ,看穿了各个人的心思与欲望 ,并且能够巧妙地加以利用 ,但是她却 有着一种无形的亲和力 ;她敢于杀伐决断 ,在治家理财上显示了大略雄才 ,但是自己浮华而无能的丈夫却能够轻 易地制服甚至离弃她 … …她像猫儿一样可爱、狐狸一样狡猾、狮子一样凶猛、豺狼一样凶残、贪婪而且卑劣 ,最 终像一只被咬伤的野兽那样孤独无助而可悲可悯。她照出了男性世界的衰落腐化与无能 ,却又在女性世界的清净 优美中加入一种势力而庸俗的毒素。
( 二 )凤姐深通传统政治的黑幕
两面三刀 ,“明里一把火 ,暗里一把刀”在“毒设相思局”“借刀杀人”等事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成功。凤 姐“千古文章未尽才”,在一个大家族的兴衰中只能“弄小巧”、逞小慧 ,无论如何都只能说是一种悲剧 ,既是男 性世界的悲剧 ,更是女性世界的悲剧。
( 三 )凤姐的出场是文学史上“未见其人 ,先闻其声”的著名篇章
凤姐曾有一段关于口语的理论 ,是为口声“简断”而伶俐的丫头小红而发的 ,代表了她的“语言观”:“好孩 子 ,难为你说的齐全。别像他们扭扭捏捏的蚊子似的。嫂子你不知道 ,如今除了我随手使的几个丫头、老婆之外 , 我就怕和他们说话。他们必定把一句话拉长了作两三截儿 ,咬文咬字 ,拿着腔儿 ,哼哼唧唧的 ,急的我冒火 ,他 们哪里知道 !
( 四 )贾母以及李纨等都曾指出凤姐性格中泼辣的一面 ,称她为“凤辣子”,有着“泼皮破落户”一样的无赖与 强悍。
所谓“辣子”,泛指光棍流氓无赖与撒泼的智慧 ,对上 ,则需要特殊的恩宠与宽容 ,这方面需要奉迎投合在 上者的欲望 ,另一方面又需要把握住他们的弱点与软肋所在。她运用出众的智慧与魄力 ,时时处处投合“老祖宗 : 的心意 ,获得荣宁二府最高统治者的宠爱 ,从而“挟天子以令诸侯 ”,让一切人都无法撼动自己的地位。一旦发 生某些险变不测 ,她就抓住贾母的弱点 ,用软性的撒泼逼“老祖宗”就范。对待下人 ,凤姐恩威并重 ,而更多地 用威权和辣手来进行征服。 由于泼皮无赖都有的“不信邪”的放肆无忌惮 ,凤姐“毒设相思局”“弄权铁槛寺”、 逼死鲍二家的 ,借剑杀尤二姐等 ,都是因为 :“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 ,凭什么事 ,我说行就行 !”泼皮的 “泼”是不在乎什么社会规范与道德说教的 ,无法无天而又把自己的行为放置在现实权力结构可以允许的范围之 中 ,最大限度地 :“用足政策”,泼皮之“皮”则是毫无羞耻地扯破各种伪装 ,用无赖的手段对待一切已有或可能 有的批评。
( 五 )凤姐是贪婪而自私的 ,她的“机关算尽”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权”与“利”。
她深谙权力的秘密 ,但是她掌握权力的最终目的 ,却不是挽大厦于将倾 ,秦可卿的托梦并没有被她认真对待。 相反 ,她的行为推波助澜地促使大厦更加快速、彻底地倾覆。与贾母的关系是凤姐聚敛钱财的重要支点 ,她懂得 欲取先予的道理 ,用尽一切方法来满足老祖宗的贪心与好胜心 ,而暗地里却是贾母的钱都敢打主意的。
(六)“我来迟了”凤姐出场时的话似乎有着某种宿命的色彩
她来到的时代不对头 ,没有赶上好时候 ,反而碰上了末世。凡鸟合起来是鳳。荣宁二府中 ,凡是需要凤姐付 出心力的时候 ,总是各种各样的事故与险作 ,而凤姐也总是不辱使命 ,即使是自己已经日薄西山 ,但仍然“恃强 休说病”,而“知命呈英雄”,“日暮途穷 ,则倒行而逆施之”,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就这个意义来说 ,凤姐仍然是 人中的凤凰 ,是高高地飞翔于荣、宁二府的世俗世界之上的高贵而凄迷的神鸟。凤姐永远有着高超而明亮的眼光 与眼界 ,在女性中她是唯一能够在“家”与“ 国”的密切联系的天地中施展才能的女中豪杰。凤姐处于一种特殊 的位置 ,一种令“红楼”中所有的男人、女人都必须仰视的位置。凤姐恰似对从肮脏腥臭的阴暗角落中攫取“腐 鼠”有极其强烈的热情。她只能是一只卑污的凡鸟 ,在灵魂的天地中永远也无法飞越俗世的羁縻。“末世”的腐 朽败落的机制使得任何可能成为凤凰的人物都容易“风尘肮脏违心愿”;而“凡鸟”们的贪婪无厌与恣意妄为又 从总体上加速了“末世”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