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节 艾略特
1.艾略特
(1)介绍:艾略特是 20 世纪最重要的现代主义大师之一,也是英美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2)代表作:
1)《荒原》 :以哀婉悲凉的格调,抒发了现代人的‘‘荒原意识" ,达到了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巅峰。
2)《普鲁弗洛克的情歌》:
①成名作。最重要的主题是爱情和死亡的主题。
②忠实地反映了现代西方青年复杂矛盾的心态和通往“荒原”的痛苦情感历程。
3)《四个四重奏》:
①帮助艾略特获得1948年诺贝尔文学奖;
②模仿了贝多芬四重奏乐曲的结构,充满了明晰的意象和优美悦耳的音乐节奏。
2·艾略特的文学批评思想【简答】 1204、1704
(1)关系 : 关于传统与创新的关系。艾略特认为传统与个人才能并非完全对立(2 分)
(2)历史感:作为一位过渡性的历史人物,艾略特对人类历史上的优秀成果深为感叹,并抱有某种怀旧之 感,这种历史感也休现在他对作家的评价上;(3 分)
(3)客观性: 作为新批评的先驱者,艾略特强调批评的客观性,注重情感经验和直觉印象;(3 分)
(4)时代精神: 强调创作中对时代精神的把握。(2 分)
3. 《荒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简答】 1404
(1)《荒原》不仅是艾略特的代表作,同时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最重要成果之一。《荒原》的出版迅速引 起了西方文学界和理论批判界的瞩目(3 分)
(2)随着二战后新批评派的崛起和艾略特本人地位的进一步确立,《荒原》也逐步被批评界接受为“现代 文学的经典文本”;(3 分)
(3)《荒原》以哀婉悲凉的榕调, 抒发了现代人的“荒原”意识,达到了现代主义诗歌艺术的巅峰。4 分)
4.《荒原》 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分析学的关系【简答】0604
《荒原》的基本主题与精神分析学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是性欲的饥渴和性欲的满足。《荒原》通过荒芜、干涸之地暗示现代人的性饥渴、压抑和乱伦。而弗洛伊 德的“力比多”说法,给予人类以第一和第三条途径来释放和满足性饥渴和性,拯救人类。(5 分)
②《荒原》的死亡主题。弗洛伊德学说中有关“死的本能”与“生的本能”的较置,这两种本能相对、相持 以及最终的决一雌雄在《荒原》中得到形象的体现。(5 分)
5 ● 简述从精神分析学的理论视角上看 , 《荒原》有哪些主题 【简答】 1601
(1)《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是“现代文学的经典文本”;(2 分)
(2)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对《荒原》进行解读,至少有两个主题, 一是性的饥渴和性欲的满足,这当然是 任何人都具有的一种本能和欲望。(2 分)生化在荒原上的人们对空虚无聊的现代生活倍感失望, 但他 们仍然渴望着爱情和性欲的满足,尽管这是难以实现的;(3 分)
(3)另一主题是死亡。荒原上的探索是痛苦的,同时也是无止境的,它可以导致死亡,但死亡既是生命的 结束,又是复活和再生的开始。(3 分)
6、在《荒原》的主题中 , 有关精神分析学说的两个显著的表现是什么?【论述】0704
两个表现∶
其一是性的饥渴和性欲的满足。艾略特的笔下的荒原是一个干涸、缺水的荒芜之地, 也是生活在现代社 会空虚无聊的人们无法满足自己欲望的象征。(7 分)
另一个精神分析学的主题是死亡。在荒原中生活的人们虽生犹死, 死亡是痛苦的源头,但人“生的本能” 要与死亡抗衡, 并尽力阻止朝着死亡前进, 这样生命要不断更新, 就需要性爱和繁衍, 以保持人类的连续存 在。这两种本能的相对、相持以及一决雌雄在《荒原》中得到形象的体现。(8 分)
7.结合作品 ,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分析艾略特《荒原》 的性主题和死亡主题【论述】1504
性主题:
(1)性饥渴和性欲的满足,是任何人都具有的本能和欲望。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性本能的释放有三种途 径:接投射性对象;通过精神分析学家的疏导使受压抑的情欲得以宣泄;通过艺术创作等方式使之得到升华, 并最终得到满足。(4 分)
(2)从《荒原》来看, 生活在荒原上的人对空虚无聊的现代生活充满绝望,但他们仍然渴望着性欲的满足。 诗人通过人物的独白、对白、直接描写、象征隐喻等手段, 多次提及现代人的性饥渴、性压抑、乱伦和满足, 这是通过第一条和第三条途径使“性饥渴”得到满足的过程。(4 分)
(3)从诗歌的结构上来看, 如果说诗人在第一章里仅提到“饥渴”和“欲望”,那么到了第二章,我们便看 到了满足这种欲望的两种途径:置和疏导。到了第三章《火诫》,可以看到宣泄力比较多的第一条途径:投 射。可以说,从第一章到第三章,精神分析学的性主题得到了最完满 、最新鲜的表达。(4 分)
死亡主题:
(4)精神分析学派对死亡有着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 人生来便有着一种“死的本能”,即尽力要回复到初 始的状态,因为死亡既然是痛苦的源头,那么也就当成为痛苦的归宿。(4 分)
(5)《荒原》里的人生活极端乏味,简直虽生犹死, 或者说不如死掉干脆, 那样或许可在宗教的天国里寻求 永生。但是, 在人的身上还存在着另一种本能,它与死的本能相对抗,这就是生的本能。它要尽力保持生命 的不断更新,因此就需要性爱和繁衍种族,以保持人类的连续存在。(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