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自考资料(江苏)大纲重点汇总2

2024-08-30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27038

【自考课程名称】红楼梦研究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二部分   《红楼梦》的时代

( 一 )《红楼梦》 的时代背景

《红楼梦》产生的时代背景 ,从大的背景说应该是产生于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 ,这是传统所说的“康 雍乾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鼎盛时期 ;从具体的诞生时间看 ,它应该产生于乾隆的前期 ,因为《红楼 梦》 的作者曹雪芹的生活年代大概是雍正元年到乾隆二十七年。这部小说的创作前后经历了十年左右。

( 二 )《红楼梦》 中的色空思想

1、在康雍乾时期 ,无论是政治、经济、思想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 ,都体现出繁荣与衰败同时存在的 矛盾现象。

2、在盛世繁荣景象的背后 ,隐藏着的是深刻的的危机。政治高压 ,吏治腐败 ,思想僵化 ,贫富不均 ,严重 制约着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导致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与西方的差距开始拉大。

3、曹雪芹对这样的盛世有着极其清醒的认识 ,他通过小说 ,形象地揭示了盛世背后的深刻危机 ,并融人了 对时代、社会、 民族、家庭、个人命运的深刻反思 ,充满着强烈的忧患意识。

4、 由于受到当时中国思想界总体水平的限制 ,曹雪芹对这样一种时代悲剧 ,或者对这种盛世下的危机 ,其 实并没有解决的办法。于是 ,他陷入了对人生、对社会发展前景的迷惘之中 ,《红楼梦》 中强烈的色空思想 ,正 是这种困境下的产物。

( 三 )《红楼梦》之所以具备丰富思想内涵的时代原因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贫富差距的不断加大、思想统治的日趋僵化、人文精神的逐步蜕化、学术研究的远离 实际 ,也就是说中国社会的封建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形势的需要了。这是《红楼梦》之所以具备 丰富复杂的思想内涵的时代原因。

◆ 模块一   政治背景

封建帝王权力的不断扩大 ,一方面固然能够加强统治 ,确保大清江山的稳固 ,但是另一方面 ,它带来很多弊 端。

首先是一人独裁 ,权力集中 ,朝廷大小官员依赖性太强 ,一切由皇帝做主 ,皇帝却不是万能的。专制造成的 悲剧结果。

其次 ,官僚阶层的集体堕落 ,他们将大量精力用在结党营私之上。清代的党争相当激烈 ,满汉之争 ,汉人官 僚中的南党与北党之争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政权的凝聚力。

再次 ,皇权的过度集中 ,也使皇位的争夺变得极为可怕。

除了以上特征之外 ,这一时期的政治还具备如下特点 :首先是政治上的保守倾向极为严重 ,大臣们因循苟且 之风盛行 ,这与君主独裁统治有关。其次是闭关锁国情况严重 ,严厉的海禁措施。再次这一时期的文字狱极其频 繁 ,思想禁锢相当严重。

◆ 模块二   经济形势

明朝末年无论是农民大起义还是自然灾害引起的社会动乱 ,或是东北一带的战火 ,都没有对当时的经济造成   太大的破坏。虽然由于宦官、兵饷等原因 ,这一时期的经济压榨比较严重 ,农民、手工业者等的负担比较重 ,但   是基本的经济建设、相关设施都没有遭到破坏。随着清兵入关 ,到达江南地区的时候 ,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野蛮的清兵 ,所到之处 ,烧杀抢掠 ,严重摧残了当地百姓的生命财产 ,激起了他们   强烈的反抗。

康、雍、乾时期由于政治形势的逐步稳定 ,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很快。尤其是康熙平定三藩之乱后 ,全国基 本统一 ,于是朝廷先后利用“更名田”,“摊丁入亩”等政策 ,鼓励百姓开垦荒地 ,发展农业。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为手工业和商业的兴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 ,不仅直接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而且为了满足市民的种种需要 ,城市文化娱乐场所纷纷 开张 ,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社会风气、道德观念、生活方式都逐渐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

但是 ,清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实际受益者却不是创造这些财富的劳动者 ,最广大的中下层人民并没有得到 实惠 ,巨大的物质财富被极少数人所占有 ,贫富两极化。

这样巨大的贫富差距 ,分配不公 ,自然不能从根本上保证政治的稳定 ,终于还在所谓盛世的时候爆发了大规 模的农民起义。

◆ 模块三   时代思想

明末清初的中国思想界 ,从总体上看 ,处在一个新旧交替的复杂的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由阶级矛 盾向民族矛盾转化 ,然后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在一起。

明末清初的三大儒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在亲身经历了晚明农民起义的时代潮流的冲击和抗击清兵入侵 的实际战斗生活之后 ,对中国的传统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反思。他们以研究明亡为契机 ,以经世致用为目标 ,转而 对君主专制、名族大义、学校制度、等现实问题提出自己鲜明的看法 ,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曹雪芹对明末以来的男女真情、个性自由等传统命题作了全新的探索 ,高举思想解放的大旗 ,歌颂男女发乎   自然的真情 ,继承并发展了《西厢记》、《牡丹亭》等文学作品中的战斗精神 ,对传统儒学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 ) 作了激烈的批判 :对过于重视物质利益 ,导致人欲横流的时代作了毫不留情的斥责。小说中 ,对林黛玉、贾宝玉、 晴雯、司棋、尤三姐等人物形象的塑造 ,集中体现了对精神独立、思想自由、爱情自主的强烈渴望与不懈追求。  对薛宝钗、花袭人、贾探春、史湘云等人物 ,作者既肯定他们身上的过人才气 ,又对他们忠实于时代的道德要求   与礼教束缚 ,表达了强烈的不满。对王夫人、薛姨妈、邢夫人等老年女性所代表的传统道德的因袭与压抑 ,作了   辛辣的讽刺。对贾宝玉这样的精神贵族 ,在现实面前的软弱无能作了深刻的精神剖析。

◆ 模块四   文艺景观

康、雍、乾时期 ,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经济等恢复、发展的强盛时期 ,代表了当时封建社会所能达到的最 高成就。与大规模的搜集、整理文献活动相关 ,关心经典、追寻原典成了许多文人士大夫逃避现实政治的手段之 一 ,埋头于故纸堆中 ,醉心于学问 ,是在政治高压下许多文人的自觉选择。

雍、乾以后 ,淡化传统义理学的道德化强势以及自由心证的主观语境 ,突出学术的意义、实证的意义。清初 诗坛上 ,遗民作家与降清人物为代表 ,遗民作家的代表人物如王夫之 ,追求汉魏六朝的审美风范 ;降清诗人代表 人物如钱谦益 ,以他为代表的虞山派 ,则提倡歌咏性情 ,强调性情先于格调。

清初诗坛百花齐放 ,各有所长 ,他们虽然大多数仍然是继承明代的诗歌主张 ,但均能独立创新。清诗 ,成为 中国古典诗歌的最后一道亮丽的风景 ,一段精彩的绝唱。

清初的散文成就很高 :第一类是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等一大批思想家的政论文 ,以深刻的思想、犀利的 文笔 ,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第二类是继承晚明小品文而来的抒情文章 ,直抒性灵 ;第三类是适应清初提倡理学的 需要 ,与政治结合得天衣无缝的桐城派古文。《红楼梦》这样的杰作 ,不可能是孤立地产生的 ,它既是曹雪芹个 人天才独创的结果 ,也是社会合力产生的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