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 、简述汉朝开通“丝绸之路 ”的历史意义 。(5 分)
2 、简述汉初小农的黄金时代 。(5 分)
3 、名词解释:汉赋(2 分)
4 、名词解释: 阶层标志(2 分)
5 、简述唐朝的开放精神 。(6 分)
6 、名词解释:话本(2 分)
7 、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 。(5 分)
8 、为什么说在 18 世纪趋向高潮的中西交流中 ,西方世界受惠更大? (10 分)
9 、名词解释:一条鞭法(2 分)
10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文化的主要特征 。(6 分)
11 、历代农书提出的主要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5 分)
12 、试述如何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客观审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0 分)
13 、简述历史传说中工匠的特点 。(6 分)
14 、名词解释: 文化名称中的“文 ” (2 分)
15 、名词解释:商幌(2 分)
16 、理解广义文化应把握的要点 。(5 分)
17 、名词解释: 文化思潮(2 分)
18 、简述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 。(5 分)
19 、名词解释: 中国传统文化(2 分)
20 、简述中国传统社会的居住仪式 。(5 分)
答案:
1、【自考重点】 对匈奴的战争及开通西域
答案:( 1) 不仅交流着物质, 也沟通着中外的文化 。(2) 中国文化经西域传到中亚, 乃至 欧洲。(3)异域文化如音乐、舞蹈等大量传来,特别是佛教的东传, 更是打通西域最明显的 结果之一。
2、【自考重点】 小农的黄金时代
答案:( 1) 社会经济要恢复, 当然从粮食生产开始, 汉初是小农大发展的时期 。(2) 汉王 朝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轻徭薄赋,所以小农的利益得到照顾。文帝多次下诏提倡农耕,参 加春耕典礼, 是历史上小农少有的“太平 ” 日子。(3) 汉初许多政策都围着重视农业而定, 大大增加了国库的储备。(4) 史家艳称的“ 文景之治 ”即是小农发展的黄金时期, 但小农 的时运也就此而止。解析: 本题可从以下两点作答:( 1)根本原因: 恢复经济 。(2) 上层原因: 与民休息的政 策, 轻徭薄赋; 照顾小农利益; 政策以重视农业为中心。
3、【自考重点】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 【副自考重点】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 ”
答案: 由楚辞演化而来的一种专事铺叙的用韵散文, 根本特色就是以铺张为能事。
4、【自考重点】 一个阶层的养成 【副自考重点】 一个阶层的养成
答案: 随着社会制度和社会等级的变化,身份的尊卑,地位的高低在服饰上有所显示就是阶层标志。
5、【自考重点】 北方文化背景与唐朝开国
答案:①尚武精神。唐朝早期之所以采取府兵制,依仗的是北方尚武精神。②开放的民族政 策。 唐朝皇帝被推举为众多民族的“ 天可汗 ”,各部落长可以在本族群区域内称汗称王, 并 得到唐朝的册封。 ③崇佛教与重诗文。
6、【自考重点】 社会经济的高涨与文化现象的更新
答案:讲述历史及人世间故事的“说话 ”从中唐以后就兴旺起来,有了行会并在南宋进入“黄 金时代 ”。记录“说话 ”的文章叫“话本 ”,是后来白话小说之祖。
解析: 记录“说话 ”的文章叫“话本 ”,本句为答题关键。 地位: 后来白话小说之祖。
7、【自考重点】 元朝统一及民族融合
答案:元朝统一对历史发展也有许多积极影响,其中之一是民族的融合。辽、金治下的臣民 通通被视为汉人,久之他们之间原有的区别消失了。部分进入中原的蒙古人逐渐变成农业居 民,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崩溃后, 改用汉姓,也融合在这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了。今天的北 方人大多是元朝新融合成的汉族后裔。同元朝征服者一起进入中原的色目人,经过长期与内 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文化上的相互学习,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即回族。这表现 出元代民族融合不同以往的特色。
解析: 元朝统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体现在民族的融合上。 考生在回答本题时, 可从下列几个方面进行回答:( 1) 原来不同地区、 区域的汉人, 由于通通被视为汉人而逐 渐融合;(2)进入中原的蒙古人, 融合在北方新形成的汉族之中(从事农业、改姓等);(3) 进入中原的色目人,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与内地其他各族人民的杂居、通婚以及相互 学习)。
8、【自考重点】 东西方的相遇
答案: 从历史发展进程看, 在 18 世纪, 西方形成过一个了解中国、 学习中国文化的高潮。 介绍中国的书籍有很多。 中国的养蚕和陶瓷技术大约在 1705 年传到欧洲, 此外还有大量的 花草、树木品种。较早时期, 中国的天花接种术经土耳其传到欧洲, 它的降低病毒源毒力的 治疗原则,启发了英国人种痘术的发明。中国的科举制经介绍传到西方,法国大革命时曾实 行过由考试选拔官吏的做法,这与中国的影响有关。清朝对农业的高度重视,启发了法国的 重农学派。 中国的审美观念也随着白色陶瓷、家具、花园建筑术的传入,对西方施以相当影 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18 世纪中西文化交流中, 中国对于西方文化的影响,分为传播方式(书 籍)、科技层面(养蚕和陶瓷技术;花草、树木品种;天花接种术;科举制度)、观念层面(重 视农业、 审美观念), 以具体事例说明在东西方交流中, 西方世界受惠更大。
9、【自考重点】 重农主义下的政治与经济
答案: 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内容是把 田赋、 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 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 同时简化征收手续。
10、【自考重点】 第三节 中国文化发展的现代趋势与时代规范
答案: 有鲜明的时代性;有浓郁的民族性;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性;有吸纳百川的开放性;有深广 的群众性;有勇于改革的创造性。
11、【自考重点】 农书流通系统
答案:(1) 统筹水土利用规划, 重视水土平衡的关系。(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
(3) 引进优良农作物品种。
(4) 人力胜天说, 即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
解析: 本题答案共分为四点, 围绕农业经营思想与生产知识, 分为: 统筹水土平衡、调整农 业生产、 引进优良农作物、 人力胜天说。
12、【自考重点】 第四节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答案:( 1) 着力挖掘阐发崇礼尚义、 忠厚正直、 豁达淳朴、 勇敢坚韧、 勤劳智慧等文化理 念 。(2) 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维护民族团结、 延续精神血脉、 鼓舞民族斗志等方 面的思想价值。(3)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意义。(4) 着力挖掘阐发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文化交流互鉴中保持个性魅力等问题,引导人们更加全面 客观地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3、【自考重点】 传统手工业
答案: ①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 手工的审美效果, 肯定用双手实现人脑 想法的工匠能力。②无法合作性,说明传统的手工业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 围,扩大经营生产就会变形。③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 一样的活换了别人干, 人们就不认了。
14、【自考重点】 “ 文化 ”名称的来源
答案:“文 ”的本意是“错画 ”,也就是花纹。在古代汉语里, 它的意义有所引申: 因为花纹 总是画在载体上的, 所以在人类认知领域里,“文 ”引申为后天加工的品德 、 修养, 与表示 先天素质的“质 ”相对。
15、【自考重点】 传统商业活动
答案: 是坐商招徕顾客的特定符号。 我国自宋、 元、 明以来, 商幌增多, 大致有实物幌子、 实物附属品幌子、 商品模型幌子、 旗帘幌子和灯具幌子等。
16、【自考重点】 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定义
答案:(1) 广义文化是与人类及人类的创造活动相联系的, 是以人为中心的概念;
(2) 广义文化是一个历史概念, 它涵盖人类历史的全过程, 是一个传承发展的综合概念; (3) 广义文化的外延涵盖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全部。
解析:本题的得分点在于答出广义文化的三个要点, 即广义文化是以人为中心的、传承发展 的综合概念, 掌握其外延是既包括物质创造又包括精神创造。
17、【自考重点】 各种与文化相关概念的正名
答案: 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对社会产 生广泛影响, 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 形成一种潮流, 称作文化思潮。
18、【自考重点】 传统服饰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答案:(1) 信仰标志。(2) 阶层标志。(3)仪礼标志。(4) 政治标志。(5) 职业标志。 解析: 本题需回答以下关键词: 信仰、 阶层、 仪礼、 政治、 职业。
19、【自考重点】 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
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指的是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 所积淀的文化。
解析:本题需答出得分点源头(中华文化)、主体(中国境内各民族)、方法(长期历史发展)。
20、【自考重点】 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构与分类
答案: 居住仪式: 选址仪式、上梁仪式、贺新房仪式、使用家具的仪式、祭灶仪式、搬迁仪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