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章 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围城》的现代性分析 【第一部分 社会批判 ·文化批评 ·哲学思考】
1 、《围城》的思想意蕴【重点简答 、分析题】
( 1 )社会批判层面:作品通过主人公方鸿渐的人生历程,广泛地触及了三四十 年代的社会面和众生相,尖锐地揭露和讽刺了当时的种种人生病态和社会弊端 。
( 2 )文化批判的层面:诸如高等学府中的勾心斗角,反动政府的思想文化控制, 崇洋媚外的文化风气等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现代文明的病态及这种病态 文明所造成的病态人生——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危机的揭示,显示出作者阔 大的人文视野和敏锐的现代意识 。
( 3 )人本的形而上的层次:诸如对人的基本的存在处境和人生的根本意义的探 讨,对人的基本根性和人际间的基本关系的探讨 。
2 、《围城》的现代性的创作意图和本体象征性【简答题】
( 1 )《围城》所着重揭示的不仅仅是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特有的时代矛盾和社 会问题 ,而是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这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问题 。 ( 2 ) 作者通过对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的观照,来深入反思一些 有关人类和人生的永恒性问题——如人的本性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人的出路等, 触及到人类存在的整体和本体之谜,从而赋予《围城》的艺术世界以鲜明的本体 象征性 。
【第二部分 批判的思想与批判的艺术之成长】
1 、钱钟书对现代文明的认识过程【了解】
2 、《上帝的梦》的寓言性【简答题】
( 1 )《上帝的梦》运用了寓言的形式和漫画的笔法 ,嘲讽了被近代人奉为神圣 的理性 、科学 、进步观念以及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 。
( 2 )上帝——近代人(信仰理性 、进步和科学思想)
【第三部分 现代文明的病态——从方鸿渐的人生遭遇谈起】
1 、《围城》的象征性【简答 、分析题】
( 1 )婚姻如“被围困的城堡 ,城外的人想冲进去 ,城里的人想逃出来”。用“ 围 城 ”来象征方鸿渐等人在爱情 、婚姻 、事业上的追求 、挣扎 、幻灭 、绝望的艰难 生活历程和矛盾心态是相当深刻的 。
( 2 )深刻地揭示了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的困境 ,而“ 围城世界 ”正 是对整个现代文明的危机和现代人生困境的艺术概括 。
2 、方鸿渐人生的四大阶段【单选题】
方鸿渐的人生旅途或者说人生冒险先后经历了教育 、爱情 、事业和婚姻(家 庭)这四大阶段 。
( 1 )第一章和第二章写方鸿渐的教育悲剧 。
( 2 )第三章和第四章写方鸿渐的爱情悲剧 。
( 3 )第五章到第七章写方鸿渐的事业悲剧 。
( 4 )第八章到第九章写方鸿渐的婚姻悲剧 。
【第四部分 病态文明的病态产儿——方鸿渐的病态人格及其文化根源】
1 、方鸿渐的病态人格【重点简答题】
形象:方鸿渐是一个典型的“现代英雄 ”亦即反英雄或非英雄形象 。
( 1 )最大的弱点 ,面对现代社会残酷的生存竞争和严重的精神危机,他缺乏与 之对抗所应有的理性 、信仰 、热情和力量,因而流露出发自本性的怯懦 、迷惘和 盲动性 。他心地善良,而且不乏聪明才智,但唯独缺乏那些对人生来说的最根本 性的东西 。
( 2 )方鸿渐性格的另一个特点是思想大于行动和行动的延宕性 。
2 、方鸿渐的孤独感 、人生失落感【简答题】
( 1 ) 面对复杂矛盾而又非理性可以把握的现代社会,方鸿渐有一种铭心刻骨 的孤独感 、失落感;
( 2 )孤寂感 、被遗弃感 、疏远感 、贬抑感;
( 3 )人生如“ 围城 ”的荒诞感和虚无感是无可避免的真实心态 。
3 、方鸿渐的“ 围城 ”处境【简答题】
( 1 )病态的思想行为方式是方鸿渐的人生陷入了一个周而复始的怪圈和难以自 拔的陷阱:
( 2 )当他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和非理性的盲动开始去“碰碰运气 ”时,结果却 招致了行动的更大失败和生活的更大痛苦;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他思想上的消 极悲观与非理性倾向 。
4 、方鸿渐病态人格的普遍性【简答题】
( 1 )方鸿渐这种病态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整个现代人生中是相当普遍的, 因而在世界现代文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反映 。
( 2 )方鸿渐的病态性格有着普遍的文化定性,他的内在矛盾也就是现代文明本 身危机的一种表现 。
【第五部分 方鸿渐和他的病友们:从世界文学的视野看《围城》的文化批判意 蕴】
1 、方鸿渐与哈姆莱特的异同【简答题】
从方鸿渐思想多于行动及其行动的延宕性来看,他很有些像哈姆莱特 。二者 之间的历史文化差异又是明显的:
① 哈姆莱特处于资本主义文明初始期和人文主义思潮鼎盛期,一旦认清现实 , 就不惜拿自己的生命去反抗邪恶,他临死的遗言也充满着人道主义的理想,因此 他不失真正的英雄本色;
② 方鸿渐感到邪恶的社会庞大到把个人压成微生虫般的地步 ,而且他也发现整 个人类存在和整个人生无意义 、无目的可言,完全是一个荒谬的存在,他就不但 无能而且也无由反抗 。
2 、方鸿渐与贾宝玉 、叶普盖尼.奥涅金 、比加林等人物形象的异同【简答题】
( 1 )贾宝玉是因“无才补天 ”而 自感多余;
( 2 )普希金笔下的叶普盖尼 ·奥涅金和莱蒙托夫笔下的比加林是因为社会污浊 和大众庸俗而自感无用武之地,因而愤世嫉俗,趋于虚无消极和游戏人生,可是 他们并不感到自我的多余 。
( 3 )方鸿渐成为一个多余的存在,甚至于感到自我对自身来说也是多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