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十二章 《重放的鲜花》研究 【第一部分 “百花文学 ”的命名】
1 、“百花文学 ”的概念【重点单选 、名词解释】
( 1 )“百花文学 ”是指 1956 至 1957 年间在“双百 ”方针感召下出现的一种 文学现象 。“百花文学 ”的作品打破了不准暴露 、只准歌颂的“禁区 ”,直面现 实,针砭时弊,深刻地反映人民内部矛盾,鞭挞政治生活和日常生活中的消极现 象 ,尤其是批判于部队伍中的渎职现象和官僚作风,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 ( 2 ) 在题材上, 它们还突破了不准写凡人小事 、不准写人性 、人情与爱情的 清规戒律, 出现了一批以家庭伦理 、男女情爱 、个人命运为表现对象作品 。
( 3 )“百花文学 ”的存在是短暂的 。直到 20 年以后这批作品才作为“重放的 鲜花 ”得以重新问世 。
【补充知识点:“百花文学 ”的代表作家和作品】【重点单选题】
王蒙《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 、刘绍棠《西苑草》 、《田野落霞》 李国文《改选》《灰色的篷帆》 、李准《芦花放白的时候》
何又化(秦兆阳)《沉默》、宗璞《红豆》、丰村《美丽》、邓友梅《在悬崖上》 陆文夫《平原的颂歌》《小巷深处》、流沙河《草木篇》、岳野的话剧《同甘共 苦》
【第二部分 “百花文学 ”的形成】
1 、“百花文学 ”的形成原因【重点单选 、简答题】
“百花文学 ”出现在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的中国文坛上,有着几个方面的原
( 1 )从国内政治 、经济的大背景看,解放知识分子的精神,调动他们的热情来 参与社会主义建设, 已经迫在眉睫 。
( 2 )苏联“解冻 ”文学思潮的影响,也是催生“百花文学 ”的重要原因 。
( 3 )中国文坛的自身要求是“百花文学 ”得以产生的“ 内在 ”动因 。
【第三部分 “百花文学 ”的特征】
1 、“百花文学“ 的特征【简答题】
( 1 ) 在取材上与以往的作品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生活的范围大大地扩展了 。
( 2 )“百花文学 ”的另一特征是主题的深开掘 、出新意 。
( 3 )“百花文学 ”在表现技巧 、艺术创新方面也有新的探索 、新的贡献 。
( 4 ) 构成“百花文学 ”的绝大部分作品,都是短篇创作, 它的作者 ,主要是 上世纪四 、五十年代之交走上文学道路的青年作者,稍年轻 。
2 、《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的社会批判性
( 1 )小说以处理麻袋厂党支部的问题为中心情节,从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林震 的角度 ,塑造了一个颇有深度的官僚主义者刘世吾的形象 。
( 2 )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大胆干预生活,深刻反映了人民内部的复杂矛盾,揭 露和批判了官僚主义和其他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消极形象,这篇小说发表后,在 文坛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
3 、丰村小说《美丽》中对季玉洁爱情结局的处理【单选题】
( 1 )丰村的《美丽》采用连环套的方式描写了一段美好的但用世俗的眼光看似 乎不那么纯洁不那么道德的情感历程 。
【第四部分 “百花文学 ”的评价】
1 、“百花文学“ 的局限性【简答题】
“百花文学 ”的局限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百花文学 ”运动所批判的“简单化 、概念化 ”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于 “百 花文学 ”作品之中 。
( 2 )“百花文学 ”存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是有意无意地迎合当时的主流意识形 态 。
( 3 ) 在文艺批评方面,“百花文学 ”同样存在着局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