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3

2024-09-19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课程代码】00814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自考免费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二、名词解释题

1、“诗言志”“诗言志”是我国古代文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诗经》 的作者关于作诗目的的叙述中就有“诗言志”这种观念的萌芽。《尧典》的“诗  言志”,是说“诗是言诗人之志的”,这个“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志  向。“诗言志”主要是指诗应当表达人们的志向与愿望。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  同 ,所以人们在诗中所反映的志愿也不一样。 P1-P3

2、文质彬彬:“文”指表现于外的礼仪风采;“质”指人的内在质量。“文质彬彬”既文雅又朴实 ,用于文学理论 ,指的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P13


3、中和之美: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即快乐不是没有节  制的,悲哀却不至于过于悲伤。所谓中和之美,是他哲学理论上的中庸之道在文    艺思想上的反映,这种思想直接导致了后来以“温柔敦厚”为基本内容的“诗教” 的建立。 P15


4、思无邪:《论语·为政》篇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 ,曰:‘思无邪’。” 提出了“思无邪”说。“思无邪”的批评标准从艺术上说,就是提倡一种‘ 中和之美。《诗》三百中的作品不仅关涉内容(歌词) ,而且与音乐有紧密的关系。   因此,从音乐上讲,“思无邪”就是提倡音乐的乐曲,要中正平和,要“乐而不    淫,哀而不伤”;从艺术方面看,则要求从思想内容到文学语言都不要过于激烈 ,  要委婉曲折 ,不要过于直露。 P15


5、发愤著书:是封建社会里某些进步文人的一种想法。他们认为 ,作者对当时 黑暗现实的义愤愈加强烈 ,则作品的思想性也就愈为深刻。 P41


6、文以气为主 :出自曹丕《典论·论文》 ,曹丕认为,作家的气质,个性,形成 各自的独特风格。 P64


7、文人相轻 :出自曹丕《典论·论文》:“文人相轻, 自古而然。”指的是文人 总是善于看到自己的优点,各人总是以自己所擅长的轻视别人所不擅长的。P65


8、神与物游:语见刘勰的《文心雕龙•神思》中:“故思理为妙 ,神与物游”。  思理,指艺术构思;神,指作者的想象;物,指事物的形象;游,一起活动。“神” 与“物”联系在一起用。本是古代哲学用语,这里指艺术构思的妙用在于想象活动与事物的形象紧密结合。 P86


9、文变染乎世情:这一观点出自刘勰的《文心雕龙·时序》,是刘勰的文学史观 的重要内容之一,指的是社会现实影响、决定文学的发展;时代的政治,必然要 反映在文学创作之中。 P104


10、“滋味”说:钟嵘在《诗品序》中 ,在诗歌创作问题上提出了“滋味”说。 他重视诗歌的群、怨,认为好的诗歌必须是有“滋味”的。“滋味”应该是“指  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详,指描写的细致;切,指描写的深刻。要达  到这个要求,必须赋、比、兴并重,做到言近旨远,形象鲜明,有风力、有藻采, 感染力强 ,才是“诗之至也”。“滋味”说 ,主要强调文学作品形象性的特征。 P118


11、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以植物来喻诗:感人   心者 ,莫先乎情 ,莫始乎言 ,莫切乎声 ,莫深乎义。诗者:根情 ,苗言 ,华声, 实义。强调的是感情的重要,看到了诗歌的抒情本质。“情”“义”指的是内容, “苗”“华”指的是形式。 P139


12、气盛言宜:韩愈把气与言的关系比作水与浮物的关系。气是驾驭言的 ,所 以强调“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P154


13、文以明道:文以明道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观念 ,对文学作品中“文”与   “道”关系的概括说法。唐代古文运动,为了反对六朝绮靡之风,曾把“文以明 道”作为其理论纲领。韩愈提倡古文 ,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 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文以明道。所 谓道,就是与佛教、道教相对立的儒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这是韩愈倡导古文运动的基本观点。他还将自己的主张贯彻于实践,写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大大 提高了古文的水平。他是古文运动公认的领袖。柳宗元在古文运动中的地位仅次 于韩愈 ,其论文亦提倡文以明道 ,他写出大量散体文 ,取得与韩愈相当的成就。 P154、 P160


14、韵外之致: 出自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 ,韵等于说诗的语言。这句是  说在语言文字之外,别有余味。与作者在《诗品》中所说:“超以象外,得其环 中”“不着一字 ,尽得风流” 同一意思。 P166

15、近而不浮: 出自司空图的《与李生论诗书》 ,是指诗歌的形象可感 ,尽在 眼前 ,诗人写来 ,有妙手偶得之妙 ,而不流于浮浅。 P166


16、发纤穠于简古 :出自苏轼《书黄子思诗集后》,是把两种对立的艺术风格, 看成是可以相互渗透,相反相成的关系,纤穠与简古相统一,才可以达到“寄至  味于澹泊”的妙用。 P183


17、“点铁成金”:语见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 ,真能陶      冶万物 ,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 ,如灵丹一粒 ,点铁成金也。”“点铁成金” 是一个比喻,指借用古人语汇,以故为新的炼字方法。“铁”指古人陈言,“金” 指陈言新用,虽旧犹新。所以“点铁成金”主要是指师法和活用前人语辞的问题。  P187


18、别是一家:李清照《论词》中提出词“别是一家”说 ,力主严格区分词与  诗的界线。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如果说,诗要求语言的节奏美,则词不仅要求语言的节奏美,而且要求歌唱时的音乐美,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 词之音乐美。 P192


19、公安体 :明朝袁宏道力排王、李复古派剽袭摹拟之失, 自创清新轻俊之体, 学者多舍王、李而从之, 目为公安体。 P263


20、竟陵派:钟惺 ,竟陵人 ,当公安派以轻巧救七子的流弊 ,风靡一时后 ,破   律坏度之弊又生 ,钟氏又起而矫公安之弊 ,意欲别出手眼 ,另立幽深孤峭一宗, 以凌驾古人之上。谭元春为之羽翼,海内谈诗者称为钟、谭,学之者形成为竟陵 派。 P285


21、千部共出一套是曹雪芹对当时的“才子佳人书”痛下针砭的说法。他认   为这些作品“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尽落俗套。而小说语言“开 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也是一派旧腔。这些作品在艺术上毫无可取,在思 想内容上“涉于淫滥”“不近情理” ,亦无可称道 ,称其为“千部共出一套”。 P362


22、性灵说袁枚标举“性灵” ,认为“诗之传者 ,都自性灵 ,不观堆垛”。  性灵说的核心是情感的真挚,诗中要能见出作者的性情;主张风格的多样化;强 调艺术上的灵感作用。 P367-369


23、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经典著作《人间词话》中把      艺术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两种,并作了简略说明。“有我之境” 中主体的情感状态调动得较为充分,表达得也比较情绪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和渲染意味,所以一般呈现为“宏壮”的境界。而“无我之境”则主体的情感表 达得较为深曲 ,心态较为平和 ,所以一般呈现为“优美”的境界。 P449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解读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7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8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7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