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4

2024-09-19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课程代码】00814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自考免费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三、简答题+论述题

1、简述《尚书•尧典》中有关早期文学与乐舞的关系。 P1

答:《尚书•尧典》:“诗言志 ,歌永言 ,声依永 ,律和声 ,八音克谐 ,无相夺 伦 ,神人以和” ,诗、乐、舞三位一体 ,艺术各部门理论相通。


2、试述从《诗经》某些篇章看讽刺诗产生的原因。 P9

答:( 1)在《诗经》305 篇诗歌里 ,有少数作品直接表达了作诗的目的。在这 些明确表达目的的作品中,以讽刺为宗旨的作品占多数,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矛盾 的激化,人们开始利用诗歌这一文学形式来积极地干预社会生活,通过讽刺揭露 和批判社会上的不公和弊端。

(2)讽刺诗在《诗经》中占据主导地位 ,并非偶然现象 ,而是有着深刻的社会 根源。即便那些表面上看似颂扬的诗歌,如《卷阿》《嵩高》《烝民》,细读之 下也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讽刺的成分。在阶级社会中,由于正义和美好往往受到 侵犯,不合理的现象普遍存在,因此讽刺成为了人们认为诗歌应承担的一种重要 社会职能。

(3)这种认识不仅是《诗经》中大量讽刺诗产生的思想基础 ,而且也是当时社 会普遍接受的观点。《国语•周语》中记载了绍公对厉王的进谏 ,表明了当时社 会上层对于诗歌讽刺职能的认同和推崇。这表明,讽刺诗的创作和流传是得到社 会广泛认可的

(4)这种将诗歌视为讽刺工具的观念贯穿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影响了一代 又一代的进步诗人和诗论家 ,催生了大量富有讽刺意义的作品。

(5)在漫长的古代社会历史中 ,讽刺诗的盛行是对社会生活现实的直接反映。 它不仅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 ,也寄托了人民对于公正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3、论述《论语》中孔子有关文学的社会作用的主要观点(兴观群怨说)。 P15

答:孔子很重视文学的社会作用。他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  怨。”文学作品有感染力量,能“感发意志”,这就是兴。读者从文学作品中可  以“考见得失”,“观风俗之盛衰”,这就是观。群是指“群居相切磋”,互相  启发,互相砥砺。怨是指“怨刺上政”,以促使政治改善。孔子在概括前人成果  的同时,对诗的社会作用作了较有系统的理论表述,在理论上比前人发展了一步。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归根到底是为了“事父”“事君” ,为统治者服务。


4、简述《荀子》有关“言”的主要观点。 P28

答:(1)特别强调道。他认为一切言论,凡是合乎道的,宣扬道的,就是好的; 凡是离开道的 ,违反道的 ,就是坏的。

(2) 由于对道有不同的态度 ,所以可分为圣人之“言”、君子之“言”、小人 之“言”

(3)“言”和政治有密切的关系 ,不同的“言”对政治起不同的作用。

5、请简述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的写作中体现的实录精神? P41

答:“实录”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创作原则。《史记》的许多篇章都体现了  司马迁的“实录”精神。作者曾受到汉武帝的残酷迫害 ,因而“发愤著书”,写  成《史记》。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公正和“实录”精神。司马迁因李陵事件下狱, 由于切身体验,他对封建统治者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于是从创作的实践中,更加  能体会到古人“发愤著书”的心情,他把问题归结到“意有郁结,不得通其道”。 他所谓“述往事 ,思来者” ,正是针对现实 ,有感而发。


6、简述《论衡》中品评作者的标准。 P52-53

答:( 1)王充认为 ,品评作者的高下不能以读书多少作标准而应看他是否“博 通能用”。

(2)怎样才能成为鸿儒 ,也就是关系到作者的修养问题 ,王冲对此作了明确的 回答:不能光从外在的“文”下功夫 ,而更需要从内在的“实”作努力。

(3)在评价作者的问题上 ,王冲反对崇古非今的倾向

7、论述曹丕《典论•论文》提出的文学主张。 P60-P65

答:( 1)它批评了“文人相轻”的陋习 ,指出那是“不自见之患” ,提出应当 “审己以度人” ,才能避免此累。

(2)评论了“今之文人”亦即建安“七子”在文学上的才力及不足 ,分析了不 同文体的不同写作要求 ,说唯有“通才”才能兼备各体。

(3)提出“文以气为主”的命题 ,说“气之清浊有体 ,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 ,不能以移子弟”。

(4)论述了文学事业的社会功能 ,将它提到“经国之大业 ,不朽之盛事”的高 度 ,又说“年寿有时而尽 ,荣乐止乎其身” ,都不如文章能传诸无穷。


8、简述陆机《文赋》中“朝华”“夕秀”的内涵。 P83

答:所谓“谢朝华于已披,启夕秀于未振”,说的是艺术构思,要发挥独创精神。 朝华,谓古人已用之意与辞,如花之已开,宜谢而去之。夕秀,谓古人未述之意  与辞,如未发之花,宜开而用之。“朝华”“夕秀”是指一种新的境界,新的技  巧,是兼指意与辞两方面的。朝华夕秀现在作为一个成语用来比喻有新意的文章。


9、陆机对文学创作过程的系统论述。 P82-83

答:(1)陆机认为,进行文学创作必须观察万物,钻研古籍和怀抱高洁的心情。 有了这三个准备 ,要进入创作过程 ,还必须到现实生活中去体验。

(2)有了创作的要求 ,接着运用艺术的想象 ,使得感情更加鲜明 ,物象更加清 。进入写作过程,在众多的形象中,作者进行了选择和概括,对艺术素材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作,创造出具体而概括的形象。陆机通过对构思形 象化的描写 ,表达了一种思想:艺术创作过程实质上是形象思维的过程。

(3)陆机认为 ,艺术构思 ,要发挥独创精神 ,所谓“谢朝华于巳披 ,启夕秀于 未振。”“朝华”“夕秀”是指一种新的境界、新的技巧,是兼指意与辞两方面 的。

(4)构思过程最基本的还是要求修辞立诚 ,表里如一。意与辞的关系 ,还是以 意为主,“理扶质以立干 ,文垂条而结繁”。

(5)行文乐趣是通过构思使意与辞都得到充分的表现。尽管作品的表现方法变 化多端,但是只要能认识变化的规律,理解次序的安排,那么也就掌握住最根本 的关键了。这是构思时重要的关键 ,也即作文利害的重要关键。

(6)陆机构思提到感兴的问题。他形象地描述了感兴开塞时的不同情状。

10、论述刘勰《文心雕龙•神思》中的艺术想象论。 P89-90

答:《神思》篇重点论述了艺术思维中的想象问题,提出了“思理为妙,神与物 游”的创作观:构思的妙用,能使作者的主观精神与外界物象紧密结合,一起活 动。作者阐述了志气和辞令在想象活动中的作用,刘勰认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 思维与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即是认为思维中想象容易奇特 ,写成却往往大打折   扣。 值得注意的是 ,刘勰还充分意识到了艺术创作活动中思维和语言的并非完  全相偕的非对应关系,即所谓“方其搦管,气倍于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何 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征实而难巧也。”这不仅是作家的才能所决定的,更是由语言的本性所决定的。“意翻空”和“言征实”总是文学创作中一对永恒的矛盾。 《文心雕龙》的许多篇章都对这一问题作了探讨 ,因此可以说,《神思》篇提出  的“言”和“意”的关系是刘勰创作论的纲领。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解读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7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8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7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