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章 先秦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尚书简评★★ | 1.《尧典》出自《虞书》。它一方面说明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初期诗、乐、舞三种艺术的紧密联系,同 时也记载了我国早期诗歌特点和社会作用的朴素认识。“诗言志”是我国古代诗论的“开山纲领”。“神 人以和”,即通过诗、乐去交流思想而使神、人和谐,这是我国古代思想家对文艺社会作用的朴素的看 法。“诗言志”理论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影响深远,成为我国古代诗论的重要传统。此外,《尚书》 还主张思想言论要讲究正道,要求立言必须注意思想内容的纯正。这个观点也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的重 要传统。 |
论语简评★★ | 2.《论语》所反映的孔子的文艺观念和文艺观点主要表现在:孔子非常重视文艺,教育弟子必须学习 《诗》和《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从道德修养、言辞应对等 多方面说明了学习文艺的重要意义。他强调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论述了文学的性质、特点,提出“兴 观群怨”说,并将“兴观群怨”的作用最终确立为“事父”、“事君”,即为礼教政治服务,从而揭示了 文艺和政治的密切关系。他全面论述了文学的美感作用 、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主张“中和”之美, 要求“思无邪”,提倡“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立了儒家评诗的标准和“温柔敦厚”的“诗教”的 建立。在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方面,孔子强调内容决定形式,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并茂,达成形式和内 容的完美结合。这些重要见解在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都是开创性的,对后代产生深远的影响。 |
墨子简评★★ | 3.墨子论文“尚用”,即主张从下层人民的实际利益出发,要求“文学”与“言谈”,即与政教、法令、 学术有关的一切文章和言论都要有实用功能。为此,提出 “三表法”作为衡量“文学”和“言谈”的 标准。“三表法”要求“立言”要“有用”,要“观其中国家百姓之利”,要求“文学 ”和“言谈”有利 于“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对人民有实际的好处。4.墨子对统治阶级靡费民财、玩赏音乐极为不满,提出了“非乐”论。这里的非乐,不是否认音乐的 美感作用,主要是反对统治者追求声音之乐,夺民衣食。这一主张反映了下层人民的愿望,有其进步 意义,但其认识有片面性,只看到统治者追求声色、危害人民的一面,没有充分认识到文艺陶冶情操 的积极效果。5.在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上,由于主张“尚用”与“非乐”,墨子极为重视 文学的内容,主张“尚质 ”, 明确提出“先质而后文集”,反对华辞丽藻,反对“以文害用”,认为作文如果“辩其辞”,人们就会“怀 其文”而“忘其直(质)”,出现买椟还珠的不良后果。显然,他对文学形式的重要作用缺乏全面而充 分的思考。 |
荀子简评★★ | 6.荀子主张“性恶”的观点,认为人必须通过后天教育才能改恶从善。从这一认识出发,他十分重视 文学的作用。荀子论文,非常重视言辞辨说的作用,所谓“说行则天下正”(《正名》)。但要产生这样 的作用,言辞辨说必须合乎礼义,要掌握“道”,即必须以圣人及其经典为准则。这些观点已经成为比 较完整的明道、尊圣、宗经的理论,对后世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7.荀子也十分重视乐的社会作用,在《乐论》中,他指出音乐能表达人类各种思想感情,可以从中窥 见时代的面貌,具有“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巨大教育感染作用,能够对社会的民情风俗乃至国 家安危产生影响。因此,他反对墨子“非乐”的主张,强调统治者必须“正其乐”,利用音乐对人民进 行教化。这种论述也适用于诗歌和文学,对后世文论产生了重大影响。 |
第二章 两汉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毛诗序简评★★ | 8.《毛诗序》是我国诗论第一篇专著,是对先秦到汉代儒家诗论的总结。它继承了“诗言志”的传统 观点,又加以发展,强调诗歌的抒情特点,将诗的言志、抒情结合起来,更明确地揭示了诗歌本质特 征。它强调诗歌的“美刺”、“讽谏”作用和“发乎情”的特点,同时又要求“止乎礼义”,这是对孔子 “思无邪”、“兴观群怨”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毛诗序》的文学观,对后代具有重大深远的影响。 在诗歌的分类和表现方法方面,《毛诗序》提出了“六义说”,并对风雅颂三种诗体的性质和赋比兴三 种表现方法的特点作了初步的概括和说明,这对后世也发生了长远而重大的影响。此外,《毛诗序》还 在继承《礼记乐记》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 而变《风》变《雅》作矣”,肯定了时代和政治对文艺观念、文艺思想内容的影响,肯定了变《风》、 变《雅》产生的必然性,说明了诗歌和时代政治的密切关系。 |
王逸★ | 9.王逸(生卒年不详),字叔师,南郡宜城(今属湖北)人。东汉文学家。所著《楚辞章句》是《楚辞》 最早的完整注本,为后世学者所推重。有诗、赋多篇,今亡佚。明人辑有《王叔师集》。 |
王充★ | 10.王充(公元 27~97),字仲任,会稽上虞(今浙江上虞)人。东汉杰出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晚年专 心从事著述,写成《论衡》二十余万言。 |
超奇★ | 11.《超奇》是《论衡》第三十九篇,内容主要是对作家的品评,是我国文学批评中“作家论”的滥觞。 ( 1 )王充认为,品评作者高下,不应以“皓首穷经”为标准,而应看其是否“博通能用”。当不少人 钻进书堆,以“明经”作标榜时,王充一反流俗,主张“贵能其用”。这种崇实尚用的观点虽然是针对 论说文、史传文而发,但对后世的文学发展,无疑具有积极意义。(2)怎样才能成为“博通能用”的鸿儒,亦即作家的修养问题,王充认为不能只从外在的“文”下功 夫,更需要从内在的“实”作努力。所谓“实”,就是“才智”与“实诚 ”。(3)评价作家,王充反对崇古非今倾向,提出不以时代作区分,而是以“优者为高 ,明者为上”,后 世超过前代,本是理所当然,文章应该今胜于昔。 |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
知识点名称 | 内容 |
典论论文★★★★★ | 12.曹丕的《典论论文》是中国古代第一篇独立的文学评论,在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 义。 |
13.“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曹丕说的气,指的是作家的气质、修养,是在文 学创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文以气为主”既包含了作家的创作决定于他的气质修养的意思,也 有着文章的好坏决定于体现在文中的“气”的意思,所谓“体气高妙”。至于气是怎样来的,从全文来 看,至少有学习———“斯七子者于学无所遗”,环境影响———如“齐气”的因素。曹丕把气分为清 浊两类,虽不很全面清楚,但他注意到了作家个别差异对创作特色和成就的影响,指出对作家的品评 应考虑到作家的思想性格特点,客观上也涉及了有关创作风格的问题。 | |
14.“文本同而末异”,《典论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首开有关文体分类与特征问题的讨论。曹丕讨论文 体是根据不同作家的专长,从文章写作的总体要求上展开的。 | |
15.《典论论文》还阐述了对文学批评的一些意见。曹丕批评了“文人相轻”的不良风气,认为作家由 于秉性的不同,在创作上各有所长,人们不能从文学规律上正确认识这种现象,用自己的长处比别人 |
的短处,当然免不了要“文人相轻”。主张“审己度人”,用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开展文学批评。 | |
文赋★★★ | 16.作者首先论述了写作的前提和准备问题,他认为观察———“伫中区以玄览”、学习———“赜情 志于坟典”和修养———“心懔懔以怀霜,志眇眇而临云”是写作文章必要的前提。这既谈到了写作 的准备阶段,也涉及了对创作主体的认识。17.从全篇来看,陆机在讨论写作规律中,时时注意到作家在写作过程中的思想情感活动,而不是就文 本说文本地谈写作,这是《文赋》的一个特点。18.对于创作的动机,陆机在文章开头并没有论述写作的实际用途,却强调了作者的创作冲动———“慨 投篇而援笔,聊宣之乎斯文。”可见,陆机所要讨论的是文学的创作,而非一般的文章写作。由此也可 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理论重视形式的倾向。 |
19.文学创作中的构思问题是《文赋》中最精彩的部分。陆机强调了艺术想像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 | |
20.陆机对文学创作构思的描述,是围绕“意”和“辞”展开的。从“物”到“意”,从“意”到“辞”, 是创作构思的两个阶段。他还认为,在“意”和“辞”的关系中,起决定主导作用的是“意”,同时陆 机也认识到,“物”、“意”和“辞”关系的把握,是贯穿在写作活动的全过程中的。从“意”到“辞” 的构思是在写作中反复进行的,而构思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 |
文心雕 龙 ·神思★★★★ | 21.《神思》讨论的核心问题是文学创作中的想像问题。在中国古代文论中,想像论占有重要的地位。 从陆机《文赋》中的“精骛八极,心游万仞”的描述开始,想像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成为古代 文学理论家反复探讨的问题。《神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 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引申了陆机的观点。不仅如此,《神思》对想像作了更为深入全 面的论述,形成了系统的艺术想像专论。 |
22.“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刘勰用这个成语说明了想像是一种不受身体局限、身此意彼、 由此及彼的艺术思维活动,从形体与思维、客观与主观的关系上,从艺术思维与一般思维的差别上, 准确地界定了想像的概念。基于这样的定义,文学的虚构性和独创性,也得到了肯定。 | |
23.在“神与物游”的前提下,刘勰讨论了想像与艺术思维主客体的关系。指出想像必须受主体思想感 情———“志气”的制约,而由耳目得来的客观物象只能通过语言———辞令来实施想像。前者涉及 作家的思想感情与创作的关系,后者则谈到了文学创作的信息媒介问题。 | |
24.“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神思》指出了艺术想像的多样性,分析了产生这 种多样性的原因。刘勰认为想像方式的不同,一方面是由于作家个体在禀赋和才情上的差异,另一方 面是由于作品的篇幅和体裁的区别。后代学者把文学创作的方法分为“锻炼”与“直寻”,仍然是沿袭 了刘勰的划分。 | |
25.“难易虽殊,并资博练。”从“志气、辞令”说出发,刘勰又指出了想像的共同性,认为无论何种 禀赋才情,都必须建立在博学富才的基础上。学识上要力求广博,创作上要有纲领中心。“博而能一 ” 的观点,体现了刘勰文论的辩证思想。 | |
文心雕 龙 ·情采★★★ | 26.《情采》是《文心雕龙》的第三十一篇,讨论的是文学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刘勰认为, 文和质二者在文章中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了形式,就无法表现其实质。如果没有了文采,文章也就 不是文章了。 |
27.刘勰认为文学史上出现过两种不同的对待情与文的作法:一种是《诗经》的为情而造文,一种是辞 赋的为文而造情。产生分化的原因在于作文动机与态度的不同:一种是“志思蓄愤,而吟咏情性,以 讽其上”;一种是“心非郁陶,苟驰夸饰,鬻声钓世”。他赞成前者而反对后者。因为为文而造情,“采 滥忽真”必然是“泛咏”、“虚述”,最终是“真宰弗存”。正确的作法是,情在文先。“经(情)正而后 纬成,理定而后辞畅。” | |
28.在文学创作活动中,不仅要注意情和文、质和文谁先谁后的问题,还要注意其中的主次轻重。刘勰关于形式与内容的观点,是针对当时文学创作中“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 日疏,逐文之篇愈盛”的弊端而发的。《情采》既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批判性,又具有深刻普遍的理论 意义,有破有立。文中论述的观点,成为《文心雕龙》许多篇章立论的基础。 | |
诗品★★★ | 29.关于诗歌创作的动机和诗歌的作用。钟嵘认为诗歌产生于客观事物的感发;感人动情的物,包括“四 候之感”这样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的社会生活。认为诗歌具有“照 烛三才,晖丽万有”、“动天地,感鬼神”的巨大作用,“可以群,可以怨”。 |
30.关于诗歌的审美标准问题,钟嵘主张“自然英旨”,强调诗歌应“有滋味”。“滋味说”的提出,在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理论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启发了后人对诗歌审美特征的认识。“滋味说”的前提是 诗歌“感荡心灵”、“可以群,可以怨”的动机和作用,实现这样的作用的诗才是有滋味的。 | |
31.从《诗品序》可以看出,钟嵘的文学批评与诗歌理论,有着联系实际、针砭现实的意义。在立论和 批驳中,用的是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诗品》作为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品评专著,对后来“诗话” 创作的繁荣,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