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3

2024-09-19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课程代码】00814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自考免费咨询

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魏晋南北朝时期

1.请论述曹丕的文学主张(《典论 · 论文》)。

(1)《典论 · 论文》: “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课尚实,诗赋欲丽。”

①最早提出比  较细致的文体论,也是最早的文体不同而风格亦异的文体风格论。

②标志着文体分类及  特征的研究发展到新阶段。

③“诗赋欲丽”:看到文学作为艺术的美学特征,对抒情文  学的发展,有特别深远的影响。

(2)文章“不朽”说: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  盛事”。对文章价值给予崇高评价。认为文章比立德、立功有更重要的地位,这种文章  价值观是对传统的文章(“立言”)是“立德、立功”之次思想的重大突破,是文学自  觉的一种表现,对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发展有重大意义和影响。  

(3)文体说(“四  科”八体说):《典论 · 论文》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文体分类及其各自特点的思想。“本” 指用语言文字表现思想感情;“末”指文章在内容和形式方面的特点。提出文体共有“四科  ”八种体裁的文章。

(4)“文气”说:《典论 ·论文》提出“文以气为主”论断,“气”指  作家在禀性、气度、感情等方面的特点所构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在文章中的体现。强  调作品应体现作家的特殊个性。


2.请论述陆机的文论观点(《文赋》)。

(1)艺术构思说: 意称物”阶段,主要是指艺术创作的构思过程,包括:①构思准备: 强调玄览、虚静的精神境界和知识学问的丰富积累。创作构思的前提是观察外界事物,  饱读前人诗书,②构思阶段:涉及从想像活动的开始到艺术形象的构成及其用语言文字   使其物质化的全过程。情与物在想像过程中的结合是艺术构思的必然结果。③艺术表现   说:艺术表现阶段主要是解决“文逮意”问题。包括如何安排文意和文辞两个方面。

(2)   文体风格说   (十体说与曹丕“四科八体”的区别):

① “十体”说,比曹丕“四科八体” 说更细致准确。

②各类文体具体排名次上,曹丕将纯文学“诗”、“赋”二体排列在八体   最后,把朝廷应用文体“奏”和“议”放在最前。陆机文体论先排列的是“诗”和“赋” 最后才是“论”、“奏”、“说”,说明陆机对审美文学的认识和重视比曹丕前进一步。  

③陆机概括十类文体的审美特征比曹丕具体准确。  

(3)“诗缘情而绮靡”说: 诗歌是当   时最重要的文体。“诗缘情”是诗歌因情而发的,抒发作者感情,强调了情的成分。强   调诗歌的审美特性,以追求诗的美好动人为目标,客观上使诗从“止乎礼义”的束缚中   解脱出来,更符合诗歌艺术的特点。这是魏晋时代文学自觉的重要表现。认为诗歌是有   充沛的感情和精妙的语言的结合。是给诗歌下的定义(或对诗歌本质特征的认识)。

3.请论述刘想的文论主张(《文心雕龙》)。

(1)作者: 刘勰,字彦和,晚年出家改名慧地。成书于齐末,与钟嵘《诗品》为魏晋 南北朝时期文学批评最伟大  成果,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成熟标志。

(2)《文心雕龙》 概述:分四个部分,重点是创作论。

   ①《神思》: 核心   是艺术想象。特征:形象性、情感性、不排斥抽象思维参与。功能:能使作家摆脱身观局限,让思维驰骋,才情  发  挥;是整个创作活动中心和关键;神思与语言表达密切相关。

   ②《情采》:论述文学作品 内容与形式关系,主  要内容:a 明确提出文质并重主张;b 指出“情采”两者之间主次关  系,内容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c 主张“为情而  造文”,反对当时“为文而造情”的形式 主义之风。

   ③《时序》阐述刘勰的基本文史观,即文学随社会生活发展  而发展。主要  内容:指出社会现实的影响,决定了文学的发展;具体分析了各种社会因素;指出文学  本身内在发  展的规律,即历史继承关系。

(3)《文心雕龙》构成:

   ①前五篇《原道》 《征圣》、《宗经》、《正纬》、《辨  骚》,是全书总论,文之枢纽(关键)。

   ②第六篇《明诗》到第25篇《书记》,是20篇文体分论,是论文叙笔。  

   ③第26篇《神思》到 第49篇《程器》,是专论各种文学思想。④最后第50篇《序志》,是序言。  

(4)“原 道 ”说: 文学的本质论,集中体现在全书第一篇《原道》。探索文学乃至全部人文的深  层本质。广义的道:宇宙万物  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广义的文:宇宙万物的表现形式。 狭义的道: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狭义的文:“人文”,用语言文字来表达的文章。

(5) “神思”说:创作论之首篇。集中论述了心与物、情与景、意与辞即物、情、辞三者之 间关系。这三者关系贯穿于整个创作过程,是刘勰创作论核心,所以把该篇视为创作论   总纲。文论:①艺术思维中的想像问题;②志气和辞令在想像活动中的作用;③思维和  语言的非对应关系。

(6)“体性”说(“才、气、学、习”说) :涉及文学作品的体裁 风格与作家才能个性之间的关系。

   ①文学作品的体与性之间有着必然的  内在联系。“体 ”有两层意思,一指体裁形式,二指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性”指作家的才能和个性。

   ②作 家 个性形成有四方面因素,即才、气、学、习。个性形成因素;才、气、学、习。 才,才与气是先天的,才指作家  才能;气,指作家气质个性;学和习是后天的,学指   作家学识,习指作家的学习。把后天的学和习放在先天的才 和气之上。

   ③文学作品风  格多样化。

   ④把文学风格归纳为八种基本类型,两两相对。把对风格的研究推向深入。

(7)“风骨”说:风是一种表现得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骨是一种精要劲健的语言表 达,二者相辅相成。可看作是文学作品的某种艺术风格,但不同于体现作家个性的一般 意义上的艺术风格,它具有普遍性,是文学创作中作家普遍追求的审美特征,也是文  学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应具有的风貌。


4.请论述钟嵘的文论主张(魏晋南北朝文论《诗品》)。

(1)“直寻”说(“自然英旨”说):诗歌创作以自然为最高美学原则,提倡诗要“直寻”, 即不假借用典用事,直接抒情叙事,感情真挚。为后人反对形式主义诗风提供理论根据。

(2)风骨论: 怨愤为主要内容。以建安风骨为最高典范,以“建安风力”为五言诗  应该达到的美学标准,强调诗歌创作以“风力”为主干,歌颂高尚的人格理想。“风骨” 标准:慷慨悲壮的怨愤之情,直寻自然、重神而不重形,语言风格明朗简洁、精要强健。 为后人反对无病呻吟的柔弱诗风所标举,成为陈子昂诗歌革新运动的理论武器之一。

(3)“滋味”论:钟嵘是中国古 代最早提出以“滋味”论诗的文艺理论批评家。认为:诗歌必须有使人产生美感的滋味。后影响到司空图、严羽、王土旗、王国维等人的诗歌意 境理论。

(4)“诗有三义”说: 注意到诗歌抒情言志、假物取象、滋味无穷的审美 特 质。综合运用兴、比、赋写作手法。兴:语言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旨,把兴放第一位, 突出表现诗歌的艺术  思维特征。比:通过写景叙事寄托作者情志。赋:对事物进行直接 的陈述和描写,其中也要有寓意的语言。

(5)“性情”说:诗歌本质的认识。指出诗歌是人的性情“摇荡”的产物,“摇荡性情”原 因是外界事物对诗人的感发触动,即“物之感人”。“物”包括自然食物和社会生活内 容。钟嵘的感情论是指社会生活所激发的人的感情,具有进步的积极的社会内容。是中 国古代文艺思想发展史上一个进步传统,其情感论摆脱了儒家经学的框架,没有泛情主 义的弊病。

(6)《诗品序》:直接动机是为反对齐梁诗歌创作庸音杂体和纠正诗歌批评标 准混乱局面, 专论五言诗,分上中下三品,构成三卷,主要内容有破有立。①“立”的 方面:诗歌创作动机激发,有赖于客观  事物感召;提出“滋味”说,基本精神是主张 诗歌创作用比兴塑造生动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真情实感。② “破”的方面:反对声病, 主张自然和谐的音律;反对作诗用典;认为吟咏情性是诗歌的本质特征。


隋唐五代时期

1.请简析陈子昂的文论主张。

(1)《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对齐梁文学的批评:①只讲究华丽辞藻,缺少深微的 情志寄托,缺少诗人真实情感的抒发。②晋宋之后的诗歌缺少汉魏诗歌有充实内容的强 烈的艺术感染力量。

(2)“兴寄”说:“兴寄”指托物起兴。诗歌要有充实内容,言之 有物,寄怀深远,因物喻志,托物寄情。代表作:《感遇诗》三十八首。就借咏物叙 事抒发自己壮志情怀和以物喻人,托物喻志,寄托自己对社会政治的主张和见解。

(3) “风骨”说:继承前人风骨论。内涵:指建安风骨,即具有鲜明爽朗的思想感情和精要 劲健的语言表达的艺术风格,具有风清骨峻的特点。以《登幽州台歌》为例。


2.请简析杜甫的《戏为六绝句》。

最早的论诗绝句。作于唐肃宗年间,为六首七言绝句。阐 明自己对待六朝作家和古今 之争等问题的主张。

第一首正确评价南朝梁代诗人庾信,批评时人笼统否定齐梁诗歌 创作错误倾向;

第二首正确评价初唐文坛著名的“四杰”,批评时人割断历史,简单 否定初唐文学创作错误倾向。

第三首从奇丽俊美风格、辞采角度继续称赞初唐四杰,批评讥笑四杰的后生尔曹:

第四首是对前三首的总结,认为中唐文坛总体上表现出的艺 术才力还没能超过庾信及初唐四杰数公;

第五首从理论上阐述了文学发展中应如何对 待古今之争的问题;

第六首是对前五首的总述,指出当代文学不及古代“前贤”文学的 原因在于当代作家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因袭前人争论谁先谁后的问题上。《戏为六绝句》中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句是在评论初唐四杰。“别裁伪体亲风雅,转  益多师是汝师。”区别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内容都不好的诗,学习《诗经》风雅的传 统,虚心向前贤学习,老师越多,这才是你们真正的老师。


3.请简析皎然的文论主张(《诗式》)。

(1)诗歌创作中“意”与“境”关系:是诗人情意受外界触发而起,情意又要凭借境象  描绘抒发。“取境”是诗歌创作的品格高下,风格类别的关键。重视“取境”的诗论,皎  然是第一人

(2)“取境”有易、难的两种情况: 灵感开通,创作顺畅,是“取境”之“ 易”。“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

(3)言意关系的论述:  即 “两重义以上”:好的诗歌作品具有文字表层意义之外的多重意义,无尽情致,能激  起读者多层次乃至无穷尽的审美情景。  

(4)诗论影响: 影响后代诗歌意境说;其“取  境”易难论,言意关系论对后代的构思论、追求言外之意、文外之旨的创作论都有影响。 《诗式》中提出的 “取境”说开启了后代王国维的境界说


4.请论述韩愈的文论主张。

(1)“不平则鸣”论:《送孟东野序》中提出。认为作家、诗人在不得志时会用创作方法  抒写自己思想感情表达内心情志。与司马迁“发愤著书”说一脉相承。指出只有那些胸  有块垒的不得志的文人爱“鸣”善“鸣”,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的发展。

(2)雄  健怪奇的审美风格:诗论上提倡追求雄健怪奇的审美风格。创作是在实践他的诗歌理论  主张,风格也基本上是雄健怪奇一路。

(3)散文上提倡“古文”:指与当时流行于文坛 的骈文相对而言的散体文。反对内容空洞无物、形式雕琢华丽的骈体文,主张写作以古  文为主的语体散文。内容要言之有物,着重实用,文以明道,“道”就是儒家的社会政治、 伦理道德,融化在作家身上,要求作家加强道德修养。

(4)《答李翊书》: 力倡古文应以立行为本,立言为表;强调学文的途径,要道文合一,要 善于学习前人作品。认为并非有道德自然便有文章;学文要有坚定信心,不以时人毁誉 为转移;写古文要以气为先,提出气盛言宜的观点。  “气盛言宜”论:唐代韩愈《答李翊书》中提出的诗文论。作家首先要培养仁义道德的修 养,作家仁义道德修养提高之后写作才能够如意。是对作家道德修养的认识。

(5)《答 刘正夫书》提出:语言创新,对古人要“师其意,不师其辞”。

(6)文学理论对后代的 影响:

   ①文与道关系论,实则要求文以载道,文是我国古代儒家文学思想的传统,对宋 代以至清代一些作家、文论家均有深远影响。

   ②“气盛言宜”论、“不平则鸣”论影响了 后代以气论文、诗穷而后工的理论观点。

   ③他追求雄奇怪健审美风格的诗论观和创作实 践,对宋诗的以议论、才学入诗都产生过影响。


5.请论述白居易的文论主张。

(1)诗歌创作“为时”、“为事”论:理论核心是强调创作要有为而作,不为艺术而艺术。 强调重点是“义”,有强烈现实功利性。提出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继承 传统儒家诗文论思想。 主张用同情笔触来抒写反映下层劳动者生活的苦难,揭示时政的弊 端。

(2)诗歌讽谕现实的观点:强调诗歌的“刺” (讽刺、讽谕),不主张“美”(歌功 颂德),主张讽刺诗要写得激切、直率,主张文学创作要干预现实,批判 黑暗社会,加强了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对后代有极大影响。 (3)诗歌理论及其创作缺点: ①过分强调  诗歌针砭时弊的实用功能,忽视审美娱乐功能,否定诗歌艺术性,比较偏  激。②要求诗歌要“救济人病,裨补时  缺”,创作用“实录”方法,否定了诗歌要用想像、夸张的艺术手法。③艺术表现上,忽视艺术要含蓄蕴籍,主  张“其言直而切” “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4)《与元九书》:倡导诗歌和政治斗争联系,积极干预  生  活 ;强调继承风、雅,反映现实优良传统,批判唯美主义和形式主义不良倾向,主   张诗歌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 提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看到诗歌抒  情本质,认为诗歌要能“补察时政,泄导人情”,力求内  容与形式统一,反对离开有   补于世的内容,雕章镂句。要求不拘泥于声律、词藻的束缚,做到通俗易懂。


6.请论述司空图的文论主张。

(1)“思与境偕”说:论“思”与“境”关系,《与王驾评诗书》中提出。讲意境的基本性  质,“思”即艺术思维活动,侧重创作主体的情志意趣活动;“境”,是激发诗意趣并且   表现的创作客体境象。“境”与“思”偕往,相互融会,构成作品意境世界。

(2)“韵   味”说:对于诗歌意境的特殊性质,从鉴赏角度,把“味”作为诗歌审美第一要义提出来, 就是“韵味”说。“韵味”具体指诗歌应具有“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象外之象” “景外之景”。

(3)“四外”说 追求含蓄蕴藉的诗歌意境。包含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 和《与极浦书》中“韵外之旨”、“味外之旨”、“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是司空   图“韵味”说具体内容,指丰富的醇美韵味,可分三组: “韵外之旨”指有意境的作品   有表层文字、声韵覆盖下的无尽情致: “味外之旨”指有意境的作品所具有的启人深思   的理趣;“象外之象”和“景外之景”指有意境的作品在表层描写的形象之外,能让鉴赏   者联想到,但又模糊的多重境象。这种情致、理趣、境象,在作品中都是潜伏着的假存   在,要依靠鉴赏者以自己的审美经验去体会、召唤、再现出来。

(4)诗论影响:“韵味” 说、“四外”说是对诗歌意境理论精辟阐述,影响深远,宋代严羽“兴趣”说、清代王士   祯“神韵”说,王国维“境界”说都受到一定影响。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汇总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解读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冲刺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7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考前押密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8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7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6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5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4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河北)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20题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1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3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2 ☆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江苏)自考资料-大纲重点主观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