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21、简述李清照《词论》一文对词的见解和要求。 P192
答:( 1)高雅,( 2)浑成,( 3)协乐,(4)典重,( 5)铺叙,( 6)故实。
22、简析张戒诗论中有关“中的”的论述。 P201-P202
答:关于诗歌的艺术风格方面,张戒主张涵蓄蕴藉,必须是“情意有余,汹涌而 后发”;但又要“情在词外,状溢目前” ,以“不迫不露”为贵。他说诗歌语言 之工,在于“ 中的”,指的是以恰当的词语,确切不移地表现“一时情味”。既 “不可预设法式”,又无“新巧”可言,要其指归,还是以浑成为尚,而不假于 雕饰。
23、简述陆游认为过去“亦未造三昧”的三昧。 P207
答:在证悟到社会生活和创作的密切关系的前提下,而后少时所学的“藻绘”工 夫,炼字造句,徵典属对等艺术技巧才能有用地为积极的内容服务,写出思想性 与艺术性统一的作品。这就是陆游认为过去“亦未造三昧”的三昧。
24、简述严羽《沧浪诗话》关于“诗之法有五”“诗之品有九”的论述。P208
答:诗之法有五 :曰体制 ,曰格力 ,曰气象 ,曰兴趣 ,曰音节。诗之品有九: 曰 高, 曰古, 曰深, 曰远, 曰长, 曰雄浑, 曰飘逸, 曰悲壮, 曰凄婉。
25、论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所品评的人物及所体现的诗学主张。P226-227
答: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是对古代诗歌创作和评论的一次重要总结,其中涉 及的人物众多,包括陶渊明、谢灵运、杜甫、元稹、白居易、皮日休、陆游、苏 轼、黄庭坚等。他的诗学主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贵自得 ,反对模拟。元好问认为诗歌应该来源于真实的生活体验和感悟, 而不是模仿他人或者过分追求华丽辞藻。
(2)提倡自然天成 ,反对夸多斗靡。他赞扬陶渊明的“一语天然万古新” ,谢 灵运的“池塘生春草”,批评杜甫的“排比铺张”和苏诗的“百态新”、黄诗是 “古雅难将子美亲”。
(3)主张高雅,反对险怪和俳谐。元好问强调诗歌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感和风格, 反对过于奇特和滑稽的表现手法。他肯定了阮籍和陈子昂的高雅风格,批评了“鬼 画符”的险怪诗风。
(4)主张刚健豪壮 ,反对纤弱窘仄。元好问认为 ,诗歌应该具有强烈的生命力 和活力,反对过于柔弱和局促的表现手法。他赞扬了曹植、刘琨等人的豪壮风格, 批评了张华、温庭筠等人的纤弱风格。
(5)主张真诚 ,反对伪饰。元好问认为 ,诗歌应该是诗人真实情感的表达 ,反 对虚假和伪装的表现手法。他批评了“心画心声总失真”的伪饰,赞扬了陶渊明 的“真淳”。
26、试述李开先对民间歌谣的认识的意义。 P246
答:( 1)市井艳词 ,也就是民间歌谣。它的一个最大特点 ,是“语意则直出肺 肝,不加雕刻”,反映了真实的感情。惟其是真,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李开先重 视市井艳词,正在“以其情尤足感人也”。它说明文学的力量来自对生活的真实 的反映。
(2)市井艳词的另一个特点则是它的群众性。它深受群众的喜爱 ,对广大群众 有深刻的影响。
(3)李开先把眼光转向民间文学 ,从事传奇创作 ,提出“真诗乃在民间”的意 见,主张从民间创作中吸取营养,这对当时的剽拟文风具有极大的针砭作用。李开先的文学见解有助于加强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对推动文学的发展具有积极 的意义。
27、试述《忠义水浒传序》所体现的文学思想。 P259
答:李贽首先指出《水浒传》为发愤之作,不是无病呻吟的作品,是作者的有感 而作,同时又指出:封建统治阶级的腐败荒淫和祸国殃民的对外政策,是产生《水 浒传》的根源。在封建黑暗政治的残酷统治下,善良人民无路可走,又不肯“束 手就缚”,“其势必至驱天下大贤而尽纳之水浒矣”,这是“官逼民反”“逼上 梁山”的一种说明。作者赞扬水浒人物的正义精神,大大提高了《水浒传》的社 会地位和文学价值。然而,李贽对《水浒传》的评价,也有极其错误的一面。他 把一心想招安的宋江说成“忠义之烈”,还肯定“南征方腊”这样镇压农民起义 的描写 ,说明他的思想深处并没有突破封建传统观念的藩篱。
28、试述汤显祖《答吕姜山》中关于戏剧理论的主要观点。 P261
答:( 1)戏剧创作不能单纯强调作曲的格律。他反对以按字摸声来损害作者的 感情的表现,也否定拘泥于寻宫数调以损害丽词俊音的运用。他认为:对一个作 者来说 ,作品的内容比形式更为重要。
(2)一个剧本应该包括意、趣、神、色四个方面。他所谓意趣 ,指的是作者的 意旨和风趣。神情指的是作品表现的感情和声韵文词。意、趣、神、色,实际上 包括了作品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他主张文学作品应以言情为主。从他的剧作来 看,他所表现的情具有突破封建礼教的性质,要求突破传统的束缚,反映了个性解放的要求。他提出的意、趣、神、色的文学主张,对明代的复古主义是有力的 针砭。
29、简述王骥德《曲律》中表达的戏曲理论主张。 P282-283
答:( 1)戏剧作家必须广泛学习国风、《离骚》以及乐府诗词、戏曲各方面的 优秀遗产,丰富文学修养,一面要多读书 ,同时又不能在创作中“卖弄学问,堆 垛陈腐”;
(2)关于戏剧结构 ,主张贵剪裁、贵锻炼、突出重点抓住头脑 ,俱为卓见。关 于声乐,要“以调合情”,才可加剧戏剧感染力;评价作品,以可演可传、雅俗 共赏为上。
(3) 曲家多不注意宾白 ,王骥德认为不能轻视并指出白不易作。
(4)要求作品要重视内容 ,认识到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其强调的内容有关风 化 ,以《琵琶记》为范例 ,而目《拜月》为宜淫 ,这就表现了他的封建观点。
30、简述王骥德《曲律》中有关戏剧宾白作法的要求。 P283
答:( 1)定场白须稍露才华,不可深晦;( 2)对口白须明白简直 ,不可太文; ( 3) 白须音调铿锵,“却要美听”; (4) 白要多少适宜,“多则取厌 ,少则 不达”。
31、试述《诗归序》中所表达的竟陵派的诗歌理论内容。 P286-287
答:( 1)作者认为诗家涂径之变有尽 ,而精神之变无穷 ,因此, 向上一着 ,不 当限于涂径上取易 ,而应于精神上求变 ,亦即是应求古人之真诗。
(2)据此以衡量有明一代诗风的递变 ,前者是七子的学古 ,取径于极肤极狭极 熟,其病为空廓;后者是公安所走的捷径,其病为俚僻。二者同样只是取异于涂 径 ,是不求古人真诗之过。
(3)指出选《诗归》以救弊的用意 ,在于求古人真诗所在 ,即是求古人精神所 在,有意识地避免走上肤熟与俚率的道路,而要使“心目为之一易”。作者是要 “察其幽情单绪,孤行静寄于喧杂之中;而乃以其虚怀定力,独往冥游于寥廓之 外”的。这就是作者所谓求变于精神。
32、简述袁于令在《西游记题词》中对小说虚构理论的阐述。 P292-293
答:( 1)阐明幻与真的关系。他认为“文不幻不文” ,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 并提出“极幻之事,乃极真之事”,透露了《西游记》的幻想的情节与生活真实 之间的关系。
(2)他阐明了魔与佛的关系。袁于令利用佛家学说 ,强调“我化为佛”“未佛 皆魔”,“魔与佛力齐而位逼”,甚至提倡“言佛不如言魔”,而不是突出《西 游记》的佛魔斗争的一面。它有助于使人认识《西游记》描写的内容别具人间的 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