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1】《尚书》(上古文献汇编)(掌握) “诗言志”的基本观点:
诗言志的观点:“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 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 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的是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 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 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
【1.1】《尚书》(上古文献汇编)诗、乐、舞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 (掌握)
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附石, 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在当时, 除了诗以外,乐也起着教育的作用,乐与诗到后来才发展成两种独立的文艺形式, 即以声音为媒介的音乐和以语言为媒介的诗歌。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为后代 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
【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理解)
“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内容方面,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所说的无邪一般 解作“诚正”。所谓诚正,当然有他具体的阶级标准。但我们从《诗经》本身的 题材和内容的广泛、风格和感情的多样等这些特点来分析,可以认为,孔子提出 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就像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 还是比较宽泛的。
【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理解)
“文质彬彬”:孔子主张文质并重,辞意兼顾《论语庸也》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完整表达了孔子的质文观。 孔子以后质文并重便成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并为后世学者所丰富和发展。这是强 调文质不可偏废,内容和形式并重的思想。在《论语卫灵公》中,”子曰:“辞,达而已矣 ”。这是强调文学既要有文采,又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不过 又无不及。孔子的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 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掌握)
“兴观群怨”:“兴观群怨 ”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什么叫做“兴 ”?就是说诗用比兴的的方法抒发感情,使 读者感情激动,对读者有启发感染作用,从而影响读者的意志。从兴的提法来看, 孔子已经意识到诗在感情上打动人的力量,但重点仍在理性上的启发。什么叫做 “观 ”诗歌是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因为通过诗歌可以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现 实生活的作用。从观的提法来看,孔子把握到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但落脚 点仍在政治教化。什么叫做“群 ” 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起 到提高修养、增强团结的作用。什么叫做“怨 ”? 就是说诗能起到讽刺时政,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了对苛政的怨情,起到表达民情的作用。“群 ” 和“怨 ”体现了孔子的礼治思想。总体来说,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做了全 面的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
【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掌握)
“中和之美”: 在诗的艺术标准方面,孔子很重视诗和乐的中和之美。他欣赏《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按孔安国的解释,即言其和也。孔子表示恶郑 声之乱雅乐也,因为郑声淫,所以主张放郑声,而极力推崇雅乐。在孔子看来, 雅乐是中和的,而郑声诗淫声,与中和背道而驰。孔子对诗和乐的这种看法,对 后世传播温柔敦厚的诗教曾发生一定影响。但孔子删诗,却保留了《卫风》《郑 风》中许多描写男女爱情的诗篇。这说明后世后世封建卫道者所强调的“发乎情, 止乎礼义 ”的说教,并不一定合乎孔子的原意。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在他的礼制 批评中,中和是一个重要的原则。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审美理想。
【1.3】《毛诗序》(先秦儒家诗论总结)(掌握)
“言志抒情”: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 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 立,与《诗大序》大相径庭。
【1.3】《毛诗序》(先秦儒家诗论总结)(掌握)
“感人教化”:“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说明诗歌 的社会作用,强调其教化作用,与孔子“兴观群怨 ”的观点,《荀子 ·乐论》中 的论点,一脉相承。儒家这些观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指导作用。
【1.4】《史记》(司马迁)(理解)
“春秋笔法”:“春秋笔法 ”,就是《春秋》的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通过叙述历史而为现世政治服务,在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褒贬中,寄寓了作者的政治 理想。采善贬恶,明辨是非,秉笔直书,爱憎分明。这就是司马迁从理论上对《春 秋》创作原则和写作方法的概括,并且宣告他写作《史记》就是继承这种春秋笔 法。
【1.4】《史记》(司马迁)(掌握)
“发愤著书 ”说:这是司马迁文论最有价值的观点,这是在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探 讨的基础上,更深入地把握了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捕捉了创作的根本动力。在司马迁看来,作者对生活必须有特别的感受,要经历磨难,达到愁苦忧思,疾 痛惨淡,蓄愤积于心胸,非发不可的地步,才能创作出伟大的作品,这就是“发 愤著书 ”如问主要内容则有(一.对春秋笔法的概括。二.提出成一家之言的观点。三.总结 发愤著书说)。
【1.5】《楚辞章句序》(东汉王逸)(掌握)
“作者对班固的驳斥 ”: 王逸的这篇文章是直接针对班固的《离骚序》而发的, 班固在《离骚序》中,对屈原其人及其作品进行了无端的诋毁和批评,基本否定 了刘安和司马迁对屈原及其作品所作的崇高的评价;而他所依据的则是,《五经》 经义。在这段文章里,作者运用了“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的论辩方法,引经据 典,同样用《五经》经义批驳班固的错误论断。作者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应当 有一个政治道德标准,而最高的标准就应当像孔子在《论语》中所主张的那样, 要讲谋国之忠,人臣之义,要赞美杀身成仁之勇,而反对怀道迷国、逡巡避患之 可耻可鄙。这就准确击中了论敌的要害,有力地辨明了论证的实质,在发出了上 述堂堂正正的论述之后,紧接着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火一样的热情,鸣钟击 鼓般的节奏,对屈原发出高声赞美,对于像屈原这样的忠正高洁之士,班固竟然 批评说他是“露才扬已,苟欲求进 ”,“怨刺其上,强非其人 ”,这完全是违背 五经经义的,作者征引伯夷叔齐的故事,有力地驳斥了班固对屈原的诋毁和批评, 使读者感到有理有据,义正词严,铿锵有力,痛快淋漓。
【1.5】《楚辞章句序》(东汉王逸)(掌握)
“对屈原的评价 ”:屈原是中国文学积极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历史上很多人对 屈原有不同的评价,这些不同评价,构成了我国文学批评史上一次重要的文学论 证。对屈原作品的艺术性,王逸做了高度的评价,认为屈赋文采珍奇,辞藻华美, 为历代所师法,“取其要妙,窃其华藻 ”。班固等曾非议屈赋的浪漫主义表现方 法“皆非法度之政,经义所载 ”在儒家思想定为一尊的汉代,立言必须依据五经, 王逸为屈原辩护,他引经据典肯定《离骚》也是依经立义的,他甚至把离骚中的 许多浪漫主义的想象,也用儒家经义一一对照,互相比附,他这样做的用意诗可 以理解的,但许多比附牵强附会,在理论上缺乏说服力。
【2.1】《典论论文》(曹丕)(理解)
“文以致用”: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还特别强调了文章的价值和作用,提出了文以致用的观点。曹丕所谓文章的概念与前人有所不同,前人所谓言辞、著作、 文章,一般是指道德政治和学术而言;这里曹丕所说的文章,除了上述所涉及的 范围以外,还包括诗赋章表等文学作品。曹丕在强调文章的价值、地位和作用时 称之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在理论上突破了前代的传统观念,给予文学 创作以如此崇高的评价,是建安时代文学领域中出现的新的倾向,也是我国文学 趋于独立发展的标志。这对促进当时文学的繁荣和发展是起了积极作用的。
【2.1】《典论论文》(曹丕)(掌握)
“文气说 ”: 曹丕以气论文的主要观点是:“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 可力强而致 ”这里所谓的气是指作家的才性,所谓体,是指作家天赋的本质,由 于作家天赋的才性、本质不同。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在评 述具体作家时也指出: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公干有逸气。这就是他文 气说的具体运用,曹丕的文气说的合理方面,是他认为作品风格的形成主要决定 于作家的气质和才性;这种看法的不足之处是,它过分强调了作家气质和才性的 先天性和不可改变性,而忽略和抹杀了后天的生活实践和学习锻炼等等对作家所 起的重大影响。这显然是片面的,这种学说尽管存在着严重的缺点,但他对后代 风格论的形成与发展却起着先导作用,这也是不容忽视的。
【2.1】《典论论文》(曹丕)(掌握)
“文体论 ”: 曹丕认为“文本同而末异,并对各种不同的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 这里所说的本,曹丕虽然没有做具体说明,应当是指文章写作上的共同的根本的 原则和规律。至于“末 ”,应当是指各类各类文章的体裁和表现手法,并连带涉 及到了风格问题,同时作者还对提出的八体文章的的四种特点即四课八类,做了 综合的分析(1)即 ”奏、议用于朝廷公事,重“雅 ”(2)书、论贵在辨析是非, 故宜“理 ”(3)铭、诔用于记载事功悼念亲故,故应重“实 ”(4)诗、赋以抒 情赋物为主,故宜“丽 ”。这些说明虽然还是比较粗略的,但却扼要而适当,而且在文体分类和风格分析的历史发展中是首出的,它使文体论在我国文学理论批 评史上开始占有一定地位,并且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值得注意。
【2.2】《文赋》(西晋陆机)(掌握)
“创作构思和布局谋篇的过程以及对灵感问题的探求。”:①陆机认为,进行文 学创作必须观察万物、钻研古籍,狂热以吸取间接经验,以提高写作技巧。至于 怀抱高洁的心情,即所谓怀霜之心,临云之志在创作中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了 这三方面的准备,要进入到创作过程,还必须到现世生活中去体验:“遵四时以 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 ”。文以情生,情因物感, 才是创作过程的起点。②有了创作的要求接着要运用艺术的想象: “精鹜八极, 心游万仞。艺术想象驰骋于穷高极远的空间,突破上下古今的限制,然后使得感 情更加鲜明,物象更加清晰。③于是进入写作过程,在抱景者咸叩,怀响者毕弹 的众多形象中作者进行了选择和概括:“或因枝以振叶,或沿波而讨源。或本隐 以之显,或求易而得难。”对艺术素材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工作。④ 最后作者创造出具体而概括的形象。“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陆机用诗一般语言,生动而具体地描绘出了艺术创作的全过程。这个过程从诗人 感物生情到穷情写物。 自始至终是在具体的形象而不是在抽象的概念中进行的。 尽管陆机没有用形象思维这个词,却通过对构思的形象化的描写,表达了这样一 种思想艺术创作过程实质上是形象思维过程,从而触及到艺术创作过程中一个带 有普遍规律性的问题。
【2.3】《文心雕龙神思》(南朝齐梁刘勰)(理解)
“神思”:神思是什么呢?本篇开宗明义就对想象下了明确的定义。刘勰借用“形在江海之 上,心存魏阙之下 ”这句古语,说明想象是身在此而心在彼,可以由此及彼,不 受身观局限的艺术思维活动。事实上,这也就是指明文学创作不能拘泥现实,专 构目前所见,从事刻板模拟,而应容许虚构的存在。而且要创作出有声有色的生 动的形象,也必须运用想象,可以说,没有想像就没有艺术创造。
【2.3】《文心雕龙神思》(南朝齐梁刘勰)(理解)
“神与物游”: 思理为妙,神与物游是刘勰想象论的重要纲领。它一方面说明想象活动必须扎根于现实,一旦脱离了现实,想象活动也就脱离了依据。另一方 面,神与物游也说明了作者的思维活动是与具体物象结合在一起的,实质上就是 形象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