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自考资料(上海)大纲重点汇总2

2024-08-30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9071

【自考课程名称】红楼梦研究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三章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

第一节 《红楼梦》的主题多义性

1.封建家族衰亡史说:(1)反映十八世纪中叶封建末世社会矛盾封建礼教,男女不同的道德标准科举制 和深广的社会生活。(2)通过贾家揭露封建统治阶级 腐朽本质及必然没落的趋势。

2.爱情主题说:(1)宝黛爱情是全书最有诗情、最动人 心魄的篇章。(2)其他典型人物是宝、黛、钗悲剧性格 赖以形成和存在的典型社会环境。

3.宝黛爱情悲剧表现反封建说:通过宝黛爱情婚姻悲剧 表现反封建政治

4.十二钗悲剧说:(1)金陵十二钗:出身四大家族的 族小姐(宝钗、元春、探春、湘云、迎春、惜春、王熙 凤、贾巧姐)、贾府少奶奶(李纨与秦可卿)、贾府 孙女(黛玉)、妙玉。(2)表现她们的人性美悲剧美5.青年女性普遍悲剧说:(1)作品反映曹雪芹尊重 关爱同情女性的全新女性观。(2)写女性的才华悲苦,既颂扬,也表现悲剧。

6.妇女问题说:(1)中国妇女一直是沉重悲凉的社会   角色。妇女问题是清代作家要探讨的重要问题。(2)《红  楼梦》提出妇女问题但没有答案。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 的悲伤痛苦迷茫

7.贾宝玉叛逆道路说:贾宝玉是最主要的人物,荣国府 嫡派子孙,继承人。他的生活环境和具体境遇使他长成 叛逆性格,背叛了他的家庭。

8.子孙不肖后继无人说:(1)作品围绕核心问题(封建 贵族阶级子孙不肖、后继无人)展开书写。(2)揭露和 鞭挞地主阶级的种种罪恶,讴歌和赞美新兴力量叛逆 精神,深刻地揭示封建社会和地主阶级必然崩溃和没落 的历史命运。

9.第四回总纲说: “纲亦即主题,统帅全书 ”、“毛主席指示《红楼梦》第回是总纲 ”。

10.封建主义“崩溃 ”说:描写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 地主阶级没落。通过叙述贾府兴衰,揭露封建家庭的 淫腐败,揭示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

11.政治历史小说论:毛泽东鲁迅提出《红楼梦》是政 治历史小说。(1)毛泽东:最初当作小说读,后当作历 史读。(2)鲁迅:《红楼梦》面世,小说的创作手法产 生时代性的变换。

12.爱情掩盖政治说:《红楼梦》的爱情描写“掩盖 ”书 中的反封建政治内容。

13.影射曹家败,破反皇权主题说:(1)《红楼梦》“隐   晦曲折 ”,作者遭受难以直言的灾难,用小说的形式 。需从“虚幻 笔墨中揭示。(2)主旨:“描写贾氏   家族盛衰荣辱,揭示贾府衰败是因为贾氏自身罪孽及 高统治者奢靡挥霍和加罪,控诉最高统治者制造的人间 悲剧,影射曹氏家族。是一部具有强烈反皇权思想的书。” 14.理治说: (1)理治之书:用道德理念儒家佛家及   安邦治国等约束人行为规范的文章。(2)第一回“市井  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少,爱适趣闲文者多 ”。

15.色空说: (1)《红楼梦》悲剧意识贯穿始终,反映  “色空 ”观。否定世俗社会的追求,折射出对生命和宇  宙的哲理思考。(2)夏志清认为《红楼梦》是唯一能同  西方悲剧作有效比较的小说。其“色空 ”观是对人生变  幻莫测的悲观体验,对世界盛久必衰的观察和反省,否  定了封建末世的追求目标和道德风尚,弥漫着“末世 氛围。

16.三线结合与三重旨意说:(1)三条线索:宝黛爱情 悲剧(主线)、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过程、 理想世界线。(2)三重世界(诗意世界、现实世界、哲 学世界)三重悲剧(时代悲剧、文化悲剧、人生悲剧) 体现出三层境界

17.主题多义性:反映全方位生活,不同时代不同读者用 不同的阐释方法从不同视角解读。体现《红楼梦》主 题深刻性、多义性。

18.提炼人生哲理和探寻生活真谛说:(1)研究从作者  主观思想和作品客观思想入手,从“病 “梦 分析。 (2)“梦 ”“以现实生活为依据。探索病者心灵 ”,反  映患了“时代病 ”的人物在末世对前途的展望。 “病 ” 与“梦 ”融为一体,成为作者寄寓某种人生哲理的依托。 (3)透过眼泪观“病 ”察“梦 ”,笼上沉郁哀愁。《好  了歌》是他思想寓意的升华和结晶,也是核心。(4)  观命意:描述封建末世社会病情和人生梦想,抒发对黑  暗现实的痛绝之情及无可奈何忧伤情绪。

19.新旧两种事物及其代表人物的双重悲剧说: (1)作   者对新旧两个社会两种思想两种事物,“两两并行 ” “两两比较 ”进行描述。用平行比较的方法描述,展   示新旧矛盾。(2)王国维评《红楼梦》是彻头彻尾的悲   剧。引用叔本华悲剧理论,认为它的悲剧性在于剧中人   物的关系和位置不得不如此而形成的悲剧。

20.主题流动说:(1)传统主题概念存在着割裂、片面 看问题的缺陷。(2)主题流动性基于主题相对稳定,一 部作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一般只有一个或数个主 题说被社会和读者承认。(3)有什么样的社会思潮就有 什么样的主题说。


第二节 《红楼梦》的分期

1.《红楼梦》的思想内容:(1)以宝玉爱情婚姻悲 为线索,写他的人生道路;(2)以宝玉的人生道路为 重点,写贾府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主题;(3)以贾府的 子孙不肖后继无人为中心,写贾府的衰败;(4)以贾 府的衰败为典型,写封建统治阶级的衰败。(5)《红楼 梦》以宝、黛爱情悲剧及与宝钗的婚姻悲剧线索,全 面展现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生活,揭示封建阶级灭亡的 必然性。

2.《红楼梦》分期: 个阶段:(1)序幕(1-5 回);(2)回光返照(6-22 回);(3)死而不僵(23-80 回);(4)烟消火灭(81-120 回)。


第三节 《红楼梦》艺粹

1.第八回:钗黛初聚: (1)情节:宝钗、黛玉、宝玉。 (2)意义:①宝钗在婚姻上有绝对优势,上天意旨和家 长意愿双重结合。②开场白写出人的情态:黛玉锋芒 毕露,宝钗应付自如,宝玉无可腾挪。③喝酒的细节写 出宝钗的博学多识关切,介绍了宝玉的杂学旁收。④ 黛玉不懂为人处世,率意而行。宝钗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2.第二十六回:潇湘春困:(1)贾芸红玉、坠儿;宝 玉、黛玉、宝钗。(2)意义:①写青年男女恋情因身 份、教养、性格等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②没有直写 春天,但春意浓郁。③用通真的笔墨写宝黛初恋情景,  写出了爱情的年龄特征

3.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1)宝钗黛玉、 宝玉、小红、坠儿。(2)意义:①宝钗巧妙且心安理得 地给黛玉树敌,并无内疚。②宝钗表现得城府深严  机细密,手段圆滑,这一切源于私心。写出封建剥削阶  级的利己本质。

4.黛玉葬花:(1)两次葬花:宝玉、黛玉。(2)意义: ①两次葬花,黛玉都看见红消香断的景象,听到花魂或 鸟魂的悲歌与叹息。②落花的命运与黛玉命运相同,《葬 花吟》是黛玉全部精神生活的概括,是对命运发出的 抗争。③《葬花吟》也唱出所有薄命女儿的悲剧。

5.第三十回:宝钗借扇双敲:(1)宝玉黛玉、凤姐、 贾母、宝钗、旋儿。(2)意义:①宝钗对爱情不离不弃不远不近不冷不热。“借扇双敲 ”是一次大发作,展 示她的爱情生活。②爱情的妒火使宝钗性格中尖锐 的因素喷发出来。

6.第三十回:龄官画蔷:(1)宝玉龄官。(2)意义: ①一对不相称的恋人:龄官是女奴,如清流;贾蔷是主 子,如浊水。《牡丹亭》《西厢记》让龄官认识新的感 情世界,对贾蔷付出真心。②宝玉淋雨却提醒龄官躲雨显示宝玉对女奴的爱惜尊重

7.第三十四回:题帕定情:(1)宝玉晴雯黛玉。(2) 意义:①是宝黛共同走叛逆道路的标志。②宝玉挨打后, 宝黛二人产生冲破藩篱的强烈愿望。黛玉的题诗是忠贞坚定生死不渝的誓言。

8.第三十六回:梦兆绛芸轩:(1)宝钗袭人、宝玉。 (2)意义:①是宝钗爱情生活的下坡。②宝钗恋爱虽遭 挫折,但婚姻大有希望。

9.第四十一回:栊翠品茶:(1)贾母、刘姥姥、妙玉黛玉宝钗宝玉。(2)意义:①妙玉品茶讲究,其物 质及精神享受极其高雅。②妙玉给宝玉用自己的杯子,  写出她对宝玉的特殊感情。可山门挡住她对尘世的非分 之想。她是被封建社会加压后的扭曲形象。

10.第四十一回:刘妪醉卧:(1)刘姥姥。(2)意义: 写贫富两极的刘姥姥和贾母,对比出诗礼簪缨之族的 道德及汰侈情状。

11.第四十二回:蘅芜解疑:(1)宝钗、黛玉。(2) 义:①是钗黛友谊进一步发展的媒介。宝钗为人处世成 熟,黛玉纯情天真。②黛玉认为这是真正的关心和爱护, 是宝钗的一片真情,感觉到温暖幸福。为“金兰契互 剖金兰语 ”作铺垫。

12.第四十二回:宝钗论画:(1)惜春宝钗、黛玉。 (2)意义:①宝钗的“德 ”受封建礼教培养,“才 ”也 受传统文化熏陶。惜春善画,但宝钗比惜春更懂绘画的 理论。②作者借宝钗发表了一篇有名的画论,历来被人 看作是作者美学思想的直接具体的体现。

13.第四十三回:攒金庆寿:(1)贾母凤姐、尤氏。 (2)意义:①道出富贵之家的生活韵事,写出凤姐的 贪婪。②尤氏的劝说显示凤姐的春风得意之态。③ 凤姐不满贾母的守财方式,她追求金钱不择手段,身上 折射资本主义货币经济时代。

14.第四十三回:宝玉祭钏:(1)凤姐、宝玉、玉钏。 (2)意义:①金钏跳井沉重打击了宝玉,他深刻认识到 现实的黑暗丑恶。②揭露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写出 宝玉的不断觉醒。

15.第四十四回:凤姐泼醋:(1)贾琏、鲍二家的、 、平儿、贾母。(2)意义:封建社会提倡“三从四德 , 贾琏的行为受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和社会伦理道德保护, 是合法的。凤姐的反抗则非法,属于酒后无德。

16.第四十四回:平儿理妆:(1)凤姐、平儿、贾琏、 李纨、宝钗、袭人、宝玉。(2)意义:①平儿善良、厚 道、公正、光明。但她是不幸的,至亲俱无,只能听从 命运的摆布。②揭露了封建制度黑暗及奴隶们悲惨的 命运,也展示宝玉性格中的叛逆因素。

17.第四十五回:钗黛交好:(1)黛玉宝钗。(2) 义:①经过“诉肺腑 ”、“题帕定情 ”,宝黛二人感情 比以前更深厚,黛玉对宝钗的戒备心也稍松弛了些。② 黛玉对宝钗献上全部友情,而宝钗考虑的是如何赢得所有人的好感

18.第四十五回:宝玉夜探:(1)黛玉宝玉。(2) 义:题帕定情后,两人裸露出两颗真心。②这一段是 宝、黛爱情生活中值得珍惜的记录,写情之,又柔、 又细、又美,拥有诗意美感。

19.第四十六回:鸳鸯拒婚:(1)贾赦鸳鸯、邢夫人、 凤姐、贾母。(2)意义:①鸳鸯美丽聪明、心地纯正  ,有理想和憧憬,有是非观,贾母非常器重。②鸳鸯  宁愿死也不嫁给贾赦,是一个高尚刚强的女性。

20.第四十七回:贾母斗牌:(1)贾母、邢夫人、鸳鸯、 王熙凤。(2)意义:凤姐巧思捷对,表面取笑实则吹捧, 适度得体,显示了凤姐的性格。

21.第四十九回:香娃啖膻:(1)湘云宝玉、平儿、 探春、宝琴、黛玉。(2)意义:①湘云浑厚天真,性格 无拘无束,倜傥洒脱。她脱略形迹,放言无忌,让我们 想到李白嵇康、刘伶。是一个遗世独立的理想化的美 神。②湘云与众不同,说话做事痛快淋漓。可她幼时成 孤,出嫁早寡,同样遭遇悲剧。

22.第五十二回:晴雯补裘:(1)贾母、宝玉、晴雯。 (2)意义:①晴雯和宝玉形成奇特的主奴关系。晴雯任 情任性,宝玉体贴谅解。②晴雯会反抗压迫。她为别人 牺牲自己时,会深悔自己之不足,展示性格中的矛盾。  23.第五十六回:宝钗施惠:(1)探春宝钗。(2)  义:探春主导改革,但宝钗最懂得改革管理做人做事。 宝钗得到了包括探春在内的人的认可。

24.第五十七回:紫鹃试玉:(1)宝玉黛玉紫鹃、 贾母。(2)意义:①紫鹃大胆果断,是唯一能达到“忘 我 ”境地的人。②冒着生命危险拯救别人,高风亮节25.第六十二回:湘云醉眠:(1)宝玉、宝琴、岫烟、  平儿、湘云。(2)意义:①湘云浑厚天真毫无机心。 ②酒使湘云成了天马脱羁,横绝太空的幸福使者模样,  是大观园里的浪漫派

26.第八十九回:颦卿绝粒:(1)黛玉宝玉、雪雁。 (2)意义:①贾母等人决议瞒着宝、黛,先给宝玉娶宝 钗,再给黛玉说人家。②黛玉听闻宝玉定亲为误传,立 即迎着希望。显示出她的至死不渝

27.第九十七回:黛玉焚稿:(1)黛玉宝玉、宝钗。 (2)意义:①“黛玉焚稿 ”是后四十回最有魅力的章节。 ②为黛玉之死作铺垫,引导读者进入黛玉生命最后阶段, 陷入绝望和悲恸之中。

28.第九十八回:绛珠归天:(1)黛玉、宝钗、宝玉。  (2)意义:①黛玉的小气性都因这不幸的结局得到谅解。 ②黛玉的死激发读者的想象,语言中注入了感伤及愤慨, 扩散着凄凉情味。


第四节 大观园的春夏秋冬

1.名字里的春天:(1)四春:元春迎春探春惜春。(2)宝玉的丫鬟春燕

2.花名签上的春天:

黛玉 宝钗 探春 湘云 李纨 妙玉莫怨东风当自嗟--风露清愁任是无情也动人--艳冠群芳日边红杏倚云栽--瑶池仙品只恐夜深花睡去--香梦沉酣竹篱茅舍自甘心--霜晓寒姿《世难容》芙蓉 牡丹 杏花 海棠 老梅 兰花

3.诗词的春天:(1)黛玉《桃花行》:“桃花桃叶乱纷 纷,花绽新红叶凝碧。雾裹烟封一万株,烘楼照壁红模 糊。天机烧破鸳鸯锦,春酣欲醒移珊枕。 ”(2)

史湘云《如梦令》探春 宝玉《南柯子》 林黛玉《唐多令》 薛宝琴《西江月》 薛宝钗《临江仙》岂是绣绒残吐,卷起半帘香雾,纤 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也难绾 系也难羁,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 落去君休惜,飞来我自知。莺愁蝶 倦晚芳时,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 逐对成毬。飘泊亦如人命薄,空缱 绻,说风流。草木也知愁,韶华竟 白头!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 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汉苑零星有限,隋堤点缀无穷。三 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梨花一梦。几 处落红庭院,谁家香雪帘栊?江南 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 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 岂 必委芳尘。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 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 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情致 妩媚 平和 朴实 缠绵 悲戚 壮阔之气 形象 生动 写意 完整

4.大观园的夏:集中在第 26—36 回,端午前后。

5.夏天的穿着:(1)黛玉见宝玉穿着“簇新藕荷纱衫 ”。 (2)黛玉跟湘云去怡红院找袭人,见宝玉穿着“银红纱  衫子 ”睡在床上。(3)宝钗曾见袭人做“ 白绫红里的   ”。天气热,宝玉戴上睡觉就不会因不留神而受凉。

6.夏天的解暑秘方:(1)香雪润津丹:生津、解渴、降 暑、清火的中药,吃了后嘴里会清凉舒爽。(2)香薷饮 解暑汤:是一种食疗解暑之汤。

7.大观园的秋:(1)《红楼梦》以秋始,以秋终。秋天 设置了许多悬念与转折点。(2)《红楼梦》里描写了 秋天,脂砚斋评: “用中秋诗起,用中秋诗收,又用 起诗社于秋日。所叹者三春也,却用三秋作关键 ”。

8.大观园的冬:写到雪字 293 处:(1)关于雪的诗词文 19 处:①癞和尚念诗:“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 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②《飞 鸟各投林》:“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 真干净。 ”(2)带雪的地名 1 处:芦雪庵; (3)带雪出现的回目 3 处;(4)带雪的名字 2 个:黛玉的丫头 和宝玉的丫头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