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章 《红楼梦》人物论
第一节 孤标傲世偕谁隐之林黛玉
1.禀承优秀传统文化而生之林黛玉:(1)把封建时代文 人唾弃虚伪造作,追求自然纯真的品格集中起来,并结 合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等塑造林黛玉。(2)黛玉的离合 悲欢与历代文人才子的坎坷际遇、不幸遭逢相通。
2.黛玉的面貌肖像:作者采取写意笔法:(1)眉:“两 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似蹙非蹙 ”,如烟般自然姣幻。 (2)眼:“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似喜非喜 ”,笑靥 显出哀愁,病态又无限娇美。(3)神在两目,情在笑容, 虚实结合。(4)是静态描绘中充满动态变化的少女形象。
3.一个无法抗拒命运的形象:落花:是黛玉深闺自怜又 无法抗拒命运的形象,也是她一生的美的概括。在各种 矛盾纵向发展和社会关系中写出她内心深刻具体的变 化:(1)初进府,外祖母爱抚,表兄相伴,流露出独养 女儿的娇气。(2)二进府,成为孤女,主观愿望和客观 环境之间的矛盾。(3)黛玉越被人践踏越要维护自己的 尊严:①一次看戏,众人觉得一个优伶像黛玉。黛玉自 尊心饱受损伤。②凤姐表明嫁给宝玉是高抬黛玉。黛玉 “起身便走 ”。③宝玉用《西厢记》中的妙词表达倾心, 勾起她身世孤凄之感。(4)黛玉写《葬花吟》表明无法 自己做主的命运。
4.“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般的纯真:黛玉可贵在 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是一种带有书卷气的幽香,随时随 地表现出真性情。
5.肩负着几千年来伟大孤独和寂寞的诗人:黛玉肩负着 几千年来伟大的孤独和寂寞,“冷月葬诗魂 ”唱出她的 人生归宿。(1)黛玉是大观园中第一个要从诗书中觅得 生存力量的姑娘。(2)大观园里真正的诗人是黛玉,她 把诗当正经事去做,成为性格中的一部分和生活中安慰。
6.林黛玉的爱情生活:(1)黛玉的爱情是曹雪芹创造出 的独特的表达方式。(2)宝黛的爱情故事充满了无邪的 天真,有一种“冤家 ”的甜味,他们的爱情纯洁得像一 道清泉。在老生常谈的反复嘱托中掂出不同的份量。
7.黛玉之死:(1)黛玉的病情急转直下,贾母安慰,“黛 玉微微一笑,把眼又闭上了 ”。紫鹃苦劝, “黛玉微微 一笑,也不答言 ”。两次微笑表示了对生的绝望及对死 的蔑视。(2)黛玉的悲剧是性格与时代的矛盾造成的。 (3)黛玉之死是作者对女性的理解扩大到当时社会全面 的观照,表达作者对封建社会的认识和批判。
8.灵芬秀异钟于一人:黛玉:(1)黛玉的悲剧是性格悲 剧、时代悲剧、社会悲剧,产生着巨大的反封建力量。 她的形象在读者的心中形成了思想感情的积淀,成为了 一种世界性共鸣。(2)曹雪芹写林黛玉是一种独创,是 创作的最高层次,是一种伟大的艺术。
第二节 古今未有之贾宝玉
1.出场的悬念和形象的不凡:(1)形象:体现作者全部 人生经验和理想。(2)出场不凡:①一落胞胎嘴里便衔 着五彩晶莹玉。②抓周只把脂粉钗环抓来玩弄。③说出 的孩子话惊世骇俗: “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 的骨肉。 ”④借王夫人的口描述“孽根祸胎 ”“混世魔 王 ”,一时“甜言蜜语 ”一时“有天没日 ”。(3)肖像: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鼻如悬胆,睛若秋波,虽怒时而似笑,即瞋视而有情。” 换了衣服,作者再次写他“面如傅粉,唇若施脂,转盼 多情,语言若笑 ”,加之金冠绣服,熠熠生辉。
2.宝玉性格的形成和发展的特殊条件:(1)贾母的溺爱 和庇护使他没有过早受到封建礼教熏染,保持了天真和 单纯。(2)贾母、王夫人的庇护形成特殊生活环境,宝 玉一些越出封建礼教界限的思想和行动由此生长。(3) 贾府嫡系,被视为珍宝,是家族的希望,富贵荣华、高 官厚禄、娇妻美妾应有尽有。(4)宝玉虽有不少纨绔习 气,但对封建社会腐朽面有清醒的认识。(5)极不自由, 自由空间小。出入有人跟随,父亲管束严格。
3.严酷的现实是性格发展形成的催化剂:严酷的现实指 封建家长对宝玉“软硬兼施 ”以及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悲 剧。软:家长们特殊关怀和给予的特权。硬:种种限制, 暴力手段的扼制。现实环境是宝玉性格形成的最重要的 催化剂。(1)宝玉的想法:希望死后,女儿们哭他的眼 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 的幽僻去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托生为人。”(2)宝玉 内心的痛苦不被理解。他的悲伤都是关于无法弥补,不 可挽回的事。(3)宝玉奠祭金钏。此时他的内心哀多于 恨。(4)宝玉知道贾赦看中鸳鸯后,心中惋惜、同情又 凄凉。(5)晴雯之死猛烈地撞击宝玉,他受《离骚》影 响写出《芙蓉女儿诔》,表现出“金刚怒目式 ”的恨: “箝诐奴之口,讨岂从宽?剖悍妇之心,忿犹未释! ”
4.宝玉的精神寄托和社会影响:(1)精神寄托:宝玉谤 僧毁道,但苦闷时从佛、道中寻找安慰。最后遁入空门。 ①大观园外,社会的腐朽味、男人的污浊味扑面而来。 ②他的社会接触也算广泛,诗词小范围流传。(2)社交 活动: 比较活跃:①去冯紫英家、沈世兄家赴宴;②经 常拜访北静王府;③其他朋友:秦钟、蒋玉函、柳湘莲 等。(3)社会影响:姐妹丫鬟们让他觉得女儿是圣洁的 水做的;家长们的影响令他没有激烈反抗;贾珍等的影 响使宝玉有些纨绔习气。宝玉读的书对他影响深远。
5.爱博而心劳:宝玉的爱是一种博爱。他的“忧虑日甚 ” “爱博而心劳 ”弥足珍贵,体现了作者的美学理想。(1)非常同情那些被压迫、被伤害的女性,却又救护无能。(2)替人充役,代人受过,凤姐评价:“爱兜揽事情。” (3)怡红院中的丫头比较自由。(4) 同情根本不存在的若玉小姐,给了焙茗几百钱去找,而自己则着急等待。
6.叛逆性格形成总述:(1)黛玉的死使宝玉终于彻悟。 他默默准备出世离尘。(2)目睹了众人的悲惨结局,重振祖业的任务落在了他身上。(3)博得一第,后弃之如 敝屣,把高官厚禄蔑视到零。(4)宝玉出走前给王夫人 跪下,磕了三个头,断了最后的羁绊。(5)宝玉不顾天 恩祖德,抛弃功名富贵、娇妻美妾,遁入空门与封建社 会决裂。(6)是一个新人萌芽的典型,也是一个具有冲 破民族主义思想的贵族阶级的叛逆者。
7.贾宝玉面面观:(1)叛逆的性格:①反对封建礼教; ②反对仕途经济;③反对封建婚姻制度;(2)性格中的 对立与谐调:①厌恶封建官场,但倾慕北静王;②反对 国贼禄鬼,又须与贾雨村等往还;③认为天地灵淑之气 只钟于女子,男子是渣滓浊沫,却不敢违忤圣人遗训; ④不满贾琏之流淫乐悦己,但他和金钏调笑时公子哥儿 味十足;⑤对许多少女甘心充役,但在气头上照样会摆 出主子款儿;⑥热情追求黛玉,但有时见了姐姐会忘记 妹妹。(3)宝黛的坎坷爱情:①黛玉的才情学问使他倾 倒,黛玉的思想心意与他契合。②童年之后,爱得更深 切。题帕定情后两人感情愈加深厚。③爱情日趋成熟, 婚姻愈加渺茫。④宝玉追求爱情幸福,但只沉溺在消极 的期待中。⑤封建家长牺牲儿女的幸福去换锦绣前程, 而一对恋人,却以死、以出家给封建家族留下了绝望。 (4)宝玉的结局:毗陵驿宝玉“光着头,赤着脚,身上 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向贾政倒身下拜。而后一 僧一道夹住宝玉,三人飘然登岸而去。
第三节 封建末世女强人之王熙凤
1.出场和形象:(1)先声夺人式。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2)形象:正面描写她光芒照人、华贵艳丽:①容貌: 丹凤三角眼喜时弯弯、尖尖;怒时大大、圆圆。两弯柳 叶吊梢眉随着感情变幻着柔姿或锋芒。②体态服饰:穿 窄褃袄,显示身量苗条、体格风骚,大红衣服。珠光宝 气、粉光脂艳。③言谈举止:黛玉初进贾府时,凤姐的 言行显示出她爽快、深谙人心的性格。
2.女强人特征:模样标致,言谈爽利,心机深细。女强 人形象:(1)管家奶奶气派,以刘姥姥角度展示凤姐宠 命优渥、大权在手的地位。处理各种人际关系适度得体。 (2)“设局 ”:心思果决。贾瑞调戏王熙凤,被王熙凤 设局整死。(3)“协理 ”:管理才干。把宁国府杂务整 理得有条不紊。(4)“弄权 ”:贪财狠毒。铁槛寺中谋 用官府力量害死两条人命,坐收三千两银子。
3.典型环境的典型形象:封建末世货币经济发展,成就 王熙凤对金钱狂热的形象:(1)放高利贷,一笔就是三 百两。(2)为三千两银子杀了张金哥一对情侣。(3) 她背靠贾家,来旺夫妻做经纪人,平儿做帮手,利用特 权挪用公款、放债、贪污。
4.纵情享乐的少妇:王熙凤的贞操观越出封建礼法,是 一种新的畸形。(1)当着刘姥姥及一屋子人和贾蓉打情 骂俏。(2) 以自己美色为诱饵,致贾瑞于死命。大胆、 放纵。
5.凤姐卓越的才干:凤姐的才干具有时代烙印:(1)伺奉贾母是为了利用,也出于诚心和孝心。(2)狂热追求 金钱,资本理财思想。(3)管理中不留情面。(4)凤 姐的嫡庶观很新,欣赏庶出的探春。(5)受商品经济产 生的刺激,追求进口洋物品。
6.王熙凤悲剧结局的深刻意义: “金紫万千谁治国,裙 钗一二可齐家 ”王熙凤是两府中第一能人,是“封建末 世女强人 ”。但她的才华被封建社会窒息了。(1)她的 判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预示着 她被休弃,最后死在大雪中。女强人也要向三从四德低 头。(2)“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凤姐 一生制造了那么多悲剧,自己也落入悲剧。(3)凤姐的 女儿巧姐被卖,封建贵族显露出人欲的互相吞噬。
第四节 光景常新说不尽
1.光景常新说不尽的原因:(1)成百成群地塑造真正的 性格。(2)人物性格塑造达到完全和谐的最高境界,“美 丑泯绝 ”(鲁迅)。(3)大观园中女儿们因性格千差万 别而形成万象纷呈局面。
2.宝钗的性格争议:(1)许伯谦尊薛抑林,邹弢尊林抑 薛:“一言不合,遂相龃龉,几挥老拳,于是两人誓不 共谈《红楼》”(2)红学家哈斯宝评宝钗:“乍看全好, 再看就好坏参半,又再看好处不及坏处多,反复看去, 全是坏。 ”
3.薛宝钗的形象:鲜艳妩媚: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 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有着花中之首的牡丹、鸟 中之王的凤凰般华贵、端丽的形象。
4.薛宝钗才识和“德 ”育:(1)才识:宝钗的才识最全 面、最正规、最深广:①生于书香继世之家,拥巨万之 富,学问扎实,比宝玉的杂学旁收更杂。②有运筹谋划, 理财治家的本领。(2)“德 ”育:具有封建社会最完备 的美德。虽出身百万皇商之家,但有“食无求饱,居无 求安 ”的素养。
5.“美丑泯绝 ”的薛宝钗:可以说她虚伪得可耻,也可 以说她俭朴得可贵,性格两重组合:(1)是士大夫阶级 “守节安贫 ”的发展和衍化。(2)有更高的追求和目的。 宝钗简朴的住处令人产生矫揉造作的观感。薛家富贵, 根本不用她就中俭省。
6.薛宝钗的冷和热:(1)宝钗的“冷 ”:①吃“冷香丸 ”。 ②对金钏儿投井的冷漠分析。(2)宝钗的热,追求自己 理想和信念,不遗余力宣传:①她对黛玉宣传女子只做 些针线纺绩,要拣正经书看。②劝湘云不应把诗当正经 事。③劝宝玉,宝玉骂她: “学的钓名沽誉,入了国贼 禄鬼之流。 ”④如果她也黄袍加身,会成为母仪天下的 女圣人。⑤作诗时常流露出人生理想:《临江仙》、《螃 蟹咏》: “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揭露容易被人看成是伪装;②学习刻苦,可能是被功利主义 愿望驱使;③优秀才能被看成是为富贵利禄做准备;④ 有正统士大夫阶级的情操,又透露着矫饰;⑤豁达冷静 的外表下包藏着热烈、炙热。她多方面表现了中华民族 道德精神的积极因素;她身上闪现着作者的理想,又宣 告理想破灭的必然趋势。
8.宝钗的为人行事:世故深,有虚伪和机心。(1)受“三 纲五常 ”、“三从四德 ”教育,对王妃的旨意诚惶诚恐。 (2)维护封建礼教,深得“孝悌之义 ”,善于察言观色, 练达人情。(3)善于体贴和笼络别人,在人际关系中十 分谨慎,保持着平衡。(4)一旦面临利害,会牺牲别人 保全自己。
9.宝钗的爱情悲剧:(1)宝钗的第一个不幸是入选落空。 其后以金锁配宝玉。(2)恪守“男女大防 ”,但又有爱 的要求。(3)宝钗的爱一向被看成淡漠、无情,其实她 的热烈和执着在深层。 “绣鸳鸯梦兆绛芸轩 ”是她爱情 的下坡路。
10.宝钗的性格深层意识:宝钗一次勃然色变,一次恸哭失声,都与她的恋爱婚姻有关:(1)“鹞子脚 ”事件宝钗大发脾气。(2)宝钗鲜活的深层性格因教养约束而封闭。被触动时才显示:①借靓儿找扇子时厉声斥责;又借戏名讽刺宝、黛二人;②宝玉挨打,宝钗大胆表露爱情,又立刻加以检束;③因被薛蟠指责偏心宝玉而大哭。
第五节 千红万艳的悲剧形象
1.元春:用青春、才貌为贾府换来护官符:(1)隐晦笔 墨揭示皇权不合理,皇帝昏庸。(2)元春是被深宫锁住 的可怜灵魂。①伴君如伴虎。②归省说深宫是“不得见 人的去处 ”。(3)元妃之死:带着无法倾诉的话离开人 间。(4)元春对宝黛爱情的影响:端午赐礼独宝钗、宝 玉相同,一定程度上促成宝黛爱情悲剧。(5)元春灯谜: “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
2.迎春:(1)贾赦的妾所生。①温和的懦小姐。②眉眼 浅淡,气质平静。(2)懦弱、慵散、懒于计较。无小才 有微善: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 ”中,迎春息事宁人与其 丫头绣橘义愤填膺对照。(3)悲惨结局:贾赦将她嫁给 贪财、好色的孙绍祖抵债。迎春嫁去一年便被凌虐至死。
3.探春:(1)“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 忘俗。”(2)探春最大的不幸是庶出,卑微出身是她天 然的缺陷。(3)有两个母亲但没有得到过母爱,认识到 家族中的利害关系。(4)清明的才和高昂的志:①抄检 大观园时,探春秉烛而待,对家族命运真正关切。②面 对抄检丑态,认识到百足之虫,死而不僵。③发起诗社, 展示出组织才能。对男尊女卑提出抗议:“孰谓雄才莲 社,独许须眉;不教雅会东山,让余脂粉耶。 ”(5)结局:“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抛闪 ”。
4.惜春: (1)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很少说话。(2) 绘画才能:①别号“藕榭 ”,长于作画,是唯一的丹青 能手。②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贾母让她画一幅“行乐图儿 ”。(3)性格:①孤僻冷落。②内心早已认清残酷 的现实。③回避人间一切肮脏罪恶。(4)结局:“独卧 青灯古佛旁 ”。惜春的悲剧在于心灵的冻结。
5.不由自主的沉醉感:湘云:(1)贾母娘家的侄孙女儿, 自小父母双亡。个性中充满勃勃生机。(2)海棠诗社发 起时,她急切加入,增加活力。(3)男儿风貌,少女情 怀,天真可爱。(4)与丫鬟翠缕相处情节显示出湘云的 无拘无束。(5)湘云的爱情与结局:她和宝玉有过爱情, 后嫁给卫若兰。程高本一百零九回说湘云后来守了寡。
6.无法抗拒的吸引力:妙玉:(1)“带发修行。…文墨 极通,经典极熟,模样极好。 ”(2)“可叹这,青灯古 殿人将老,孤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 ”:①妙玉出家 前的小姐教养唤起了生活经验, 回忆闺中女儿的乐事及 烦扰。②文墨极通,但“芳情只自遣,雅趣向谁言 ”。③对宝玉的缱绻深情:a.把自己吃茶用的绿玉斗来斟与 宝玉。b.独为宝玉生辰送粉红色笺纸。(3)道路坎坷及 悲剧结局:①元妃省亲,贾母去栊翠庵品茶,妙玉不卑 不亢,显示出道路的坎坷。②黑暗的社会对她“妒 ”且 “嫌 ”;③结局:“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
7.李纨:(1)贾珠之妻。(2)精神世界:被封建势力 所压迫, 以镇定平衡的心境迎接命运的安排。把希望寄 托在儿子贾兰身上。(3)李纨的文学评论、鉴赏、口才 和笔才都有一定水平,情致也好:①探春发起诗社,她 极力赞助,有雅人深致。②文艺批评水平高,识见高于 他人,坚持自己的标准和原则。(4)性格:幽默诙谐、 得体适度、不刻板拘泥:①宝玉生日夜宴,她表现得开 朗活泼。②明朗开放:评宝琴的怀古诗她主张不要除去 后两首。③和人相处关系融洽,心地善良宽厚。
8.秦可卿:(1)“袅娜纤巧,行事又温柔和平 ”,贾母 “重孙媳中第一个得意之人 ”。(2)她的病和出丧用墨 最多:①受贾珍的特殊关注。②不治而死,死时给凤姐 托梦。③用极为珍贵的寿材,出了压地银山般的大殡, 惊动王爷来路祭。(3)悲剧及结局:①落到贾珍和贾蓉 的包围中,孤立无援。②秦可卿第五回出场,第十三回 死亡。她的悲剧是腐朽罪恶势力对她身心迫害的结果。
9.红楼二尤:(1)贾珍妻子尤氏的妹妹尤二姐、尤三姐。 两人美貌异常;(2)二尤表现红颜薄命主题,反映贾府 男性主子的糜烂和女性主子的毒辣, 以及传统的贞操观 念、封建习惯势力对纯洁爱情的扼杀;(3)尤二姐温顺 善良,尤三姐刚烈泼辣,两人遭遇不同,都以自杀告终。
10.尤二姐: (1)贾琏偷娶尤二姐。王熙凤知道后想要 害死尤二姐。尤二姐病体怀孕,庸医又用错药,打下男 胎,最后吞金自杀。(2)个性懦弱,对贾琏抱有幻想, 却受尽王熙凤虐待, 以悲剧结束。
11.尤三姐: (1)尤三姐有自己的追求与爱情观,不受 人摆布。(2)柳湘莲以鸳鸯剑为聘礼,起疑心后想要辞 婚,索回宝剑。三姐伏剑自刎。柳湘莲自悔不及,削发 出家。(3)柳湘莲:“你们东府里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4)黛玉与尤三姐 相似,对自由爱情的执着追求,但最终理想破灭。
12.紫鹃:(1)黛玉的丫鬟和知心伴侣。(2)黛玉死后, 她选择出家,使黛玉的悲剧色彩更加浓重,具有感人力 量。(3)曹雪芹写紫鹃着重在于心灵。她的形象:穿着 淡雅素净,显示出含蓄疏淡的美。(4)保护别人而忘我, 是精神高尚的美。
13.晴雯: (1)宝玉四大丫环之一,但过的是千金小姐 生活。风流灵巧,眉眼像黛玉,口齿伶俐。因娇生惯养, 养成得理不饶人的性格。(2)金陵副册中第一位出场: “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 巧招人怨,寿夭多因诽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3) 晴雯撕扇:虽为丫环却敢作敢为。(4)针线活尤好,为 宝玉病补雀金裘。(5)晴雯之死:被人诬陷,一生清白 却冤屈而死,年仅十六岁。(6)宝玉作《芙蓉女儿诔》, 仿效《离骚》。(7)庚辰本脂批云:“明是为阿颦作谶 ” 用晴雯的悲剧来烘托黛玉的不幸。
14.小红: (1)本名林红玉。生得漂亮,聪明大胆,心 机深,冷静果断。(2)有着积极向上的心思,在怡红院 勾搭宝玉不成,瞧上了贾芸。(3)伶牙俐齿,攀上了凤 姐。(4)是贾府中难得的清醒者,对贾府的败落早有感 悟,她与贾芸私定终身,脱离贾府。在贾府败落时救了 宝玉和凤姐。
15.司棋: (1)迎春的丫头,母亲是王善保家的。脾气 刚烈、雷厉风行。“高大丰壮 ”,做事干脆利落,有“侠 女 ”之风。(2)司棋与表兄潘又安相会被鸳鸯撞见,潘 又安畏罪逃跑,司棋哭求鸳鸯保密。(3)司棋之死:潘 又安发财回来,司棋的母亲不同意,她撞墙而亡。潘又 安也刎颈而亡。王熙凤赞叹;“敢只是这么个烈性孩子!”
16.袭人: (1)本姓花,宝玉改为袭人。金陵副册第二 位,四大丫环之首。贾母命她服侍宝玉。(2)与黛玉同 一天生日,农历二月十二花朝日。(3)外貌:①模样比 晴雯略次一等。②细挑身材,容长脸面,穿着银红袄儿, 青缎背心, 白绫细折裙。③行事大方,见人和气但又刚 硬要强。(4)第一个和宝玉有性关系的丫头。评论者认 为是宝钗的补充。(5)宝玉出家后,她嫁给优伶蒋玉菡。
17.香菱: (1)原名甄英莲( “真应怜 ”),被卖到薛 家后改名香菱。甄士隐独女,是小说中第一个登场的女 性人物。(2)外貌美丽:①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点 胭脂。粉妆玉琢,乖觉可喜。②薛蟠为争夺香菱打死冯 渊,侧面烘托出她的倾国倾城。③周瑞家的评价她有可 卿之姿。④贾琏一见她就止不住艳羡。(3)步步血泪, 步步艰辛:①被拐子拐骗,被卖给冯渊,后又被卖给薛 蟠。②薛蟠娶了夏金桂后冷落香菱,打骂香菱。香菱受 到身心双重折磨。③金桂弄巧成拙, 自己毒毙。香菱被 扶为正室。生下一子便难产死去。(4)香菱学诗:拜黛 玉为师,梦中得句,写出“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 魄自寒。 ”“博得嫦娥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被补为“海棠诗社 ”社员。(5)性格特征:娇憨天真、纯 洁温和、得人怜爱。虽遭到厄运,但依然温和专一。
18.秋纹:(1)宝玉房里四个大丫环之一。(2)性格特 征:欺软怕硬,仗势摆谱的恶奴形象。无大恶, 目光短 浅,卑微庸俗。(3)情节品读:①秋纹被赏赐钱物,她 回到怡红院夸耀。②小红给宝玉倒了一杯茶,秋纹连声 讽刺。③冬日秋纹仗着自己是宝玉丫鬟,颐指气使。
19.翠缕:(1)湘云的丫鬟,天真活泼,豪爽直言。(2) 情节品读:翠缕与湘云论阴阳,主仆间随意自然,二人 无拘无束的个性没有被史府埋没。
第六节 红楼梦中的男性形象
1.焦大:(1)宁国府的老仆。跟宁国公贾演出过兵,有 恩于贾府。对宁国府后代糜烂的生活深恶痛绝。(2)性 格特征:善良、热情、真诚、自尊心强、进取心强、居 功自傲而敢说敢骂。(3)焦大骂府:①焦大醉骂事件中, 他骂赖二,骂贾蓉:“红刀子进白刀子出 ”。大胆揭露: “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 ②意义:焦大是个英雄,揭露宁府的荒淫无道,揭批了 封建大家族的丑恶形象。他反抗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展现了人民群众无限的力量和不屈的反抗精神。(4)鲁 迅说焦大: “是贾府的屈原,假使他能做文章,恐怕也 会有一篇《离骚》之类。 ”
2.贾珍:(1)浊臭逼人、无才无德,虽袭世职,又是族 长,是纨绔习气的集大成者。(2)性格表层上有伪装, 学文习武,规矩礼数周到,书中多处写他板脸训人的正 经面孔。(3)在秦可卿死后动真情:“哭得泪人一般 ”, 内心复杂纷乱。
3.贾琏:(1)被贾母骂做“下流种子 ”,到处拈花惹草。 (2)葸缩无光。(3)当着凤姐的面称赞香菱,浪荡子 调儿。(4)虽如贾珍般纵欲享乐,但有贾赦对他滥施淫 戚,王熙凤对他密切监视。(5)尤二姐的死触动他的旧 情,他拿包袱把尤二姐的衣物拿去烧了。(6)他想要贾 赦的姬妾丫环又“未敢下手 ”。贾赦把秋桐赏给他时, 他得意骄矜。他与贾赦相比,世面见得少,资格浅,胆 子小、心肠软点、同情心重点,人情味又浓点。
4.石呆子事件反映的人性问题:石呆子事件中,贾赦昏暴贪婪;贾琏尚有底线,贾雨村正人君子形象;但刻薄 寡恩、心狠手辣甚至徇情枉法,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