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四章词的体制
任中敏《词曲通义》列词体为寻常散词、联章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
一、小令、中调、长调 者、大遍、成套者、杂剧词五大类。
1、 目前 ,通常按每首词的字数多少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种。
2、明代中叶 ,顾从敬刻分调本《类编草堂诗余》始分小令、中调、长调三类编排。
二、令、引、近、慢
1、令、引、近、慢本为音乐上之分类。现存文献中 ,最早将令、引、近、慢四者并称的是王 灼。
2 宋末张炎《词源》称引、近、慢三者为“小唱”。
三、词调与结构
1、词调初制的时候 ,调名往往即是题名。就《全宋词》的使用频率来说 ,使用最多的词调是 《浣溪沙》。
2、词在结构上一般分上、下两片(或称“阕”)。上片的最后一韵一般称为歇拍 ,下片开头的 一韵 ,多称为过片、过变 ,如果过片的句式与上片开头句式不同 ,则过片也称为换头。
第五章词的风格
一、婉约、豪放的语源及发展
1、婉约的原意是指人的言说态度谦和、宛转和简约。“豪放”最初也是用来描写人物个性的, 形容为人的自由自在 ,不拘成规。
2、以“豪放”论词 ,很可能源于苏轼。
3、宋末张炎虽粗分“豪放词”与“雅词”两种。
二、从风格到流派
1、正式将婉约与豪放两种词风并举的是明代的张綖的《诗馀图谱?凡例》。
2、清初王士祯易张綖之“体”为“派”,依据词风的不同 ,百分婉约与豪放两大流派。
第二编唐五代名家词
一、李隆基
1、《好时光》(宝髻偏宜宫样)为李隆基自度曲。主题是劝女及时嫁夫。表现女性之美的艺 术手法。
2.宝髻偏宜宫样 ,莲脸嫩 ,体红香。眉黛不须张敞画 ,天教入鬓长。 莫倚倾国貌 ,嫁取个 ,有情郎。彼此当年少 ,莫负好时光。上阕描写女子的美艳过人。先写发髻 ,宝髻二字透露出来的是精致与讲究 ,偏宜宫样是侧写其气质不凡。接下来写脸部 ,视觉上的脸嫩、眉长与嗅觉上的体香 ,衬托出一个青春可人的女性形象。
二、李白
1、其中《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萧声咽)两首最为著名 ,被宋代黄昇 誉为“百代词曲之祖”。
2、大约十里为一长亭 ,五里为一短亭。
3、《忆秦娥》(萧声咽)
①“西风残照 ,汉家陵阙”。
末二句痛极而返 ,是一种人生境界的升华 ,把秦娥一人一时之所感 ,骤然扩展到千秋万世众人 之命运。王国维评此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
三、张志和
1、仅存《渔歌子》五首。
2、《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词中的渔父 ,实是遁迹江湖的作者自况。
3、张志和《渔父》词当时曾传入日本 ,遂开日本国填词风气之先。描绘了一幅春江垂钓图, 寄予了自己的隐逸之怀。
四、刘禹锡
1、忆江南(和乐天春词 ,依《忆江南》曲拍为句春去也 ,多谢洛城人)这是文学史上倚声填词的最早记录 ,与诗友白居易酬唱之作。以拟人手法 ,说匆匆欲归的春天向爱春惜春之人殷勤致 意 ,写春之多情 ,别饶风趣。
五、 白居易
忆江南( 三首)
A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B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C 忆江南 ,其次是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 ,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①白居易青年时曾漫游江南 ,其后又在苏、杭等地任职 ,故晚年对苏、杭风情别具情愫。此三首词时作者闲居洛阳。《忆江南》三首是一组专咏江南的词 ,第一首泛忆江南 ,兼含苏、杭 ,以“江, 第一首以强烈的色彩对比描写了江南水乡的旖旎春色。择了杭州的寻桂、看潮和苏州的饮酒、观舞为描写对象 ,各有侧重地展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画面, 并以感叹作结 ,表露其身在洛阳、神驰江南的无限深情。之间 ,首尾各具 ,互有照应 ,脉络贯通 ,带有明显的民歌风味。
六、温庭筠 ,本名岐 ,字飞卿 ,太源祁人。是晚唐文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 ,为花间词派之鼻祖。张惠言认为其词全祖《离骚》,深美闳约。
1、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①张惠言、谭献等将此词认为是“感士不遇”之作 ,张惠言更直言此词“照花” 四句有“《离骚》‘初 服’之意。”
②艺术特点:此词艺术上在温庭筠的作品中也有代表性,“小山”、“鬓云”等多写感性印象 ,语言富丽精致 ,词风香软 ,而且章法极密 ,层次极清 ,以一线贯串 ,但中间暗寓转折。
2、菩萨蛮(水精帘里颇黎枕)两句的写景特色于一体;动静结合 ,柳的安静与雁的高飞形成对比;景象朦胧 ,以烟月构成总体背景。
3、菩萨蛮(玉楼明月长相忆)写作特色 :对环境和心情的直接渲染 ,极写女子孤独、凄苦的心境 ,笔法或古或今 ,意象浑厚而不失跳跃之致。 陈廷焯评道:“此种词 ,第自写性情 ,不必求胜 人 ,已成绝响。”
4、更漏子(玉炉香)宋代胡仔、近人李冰若均视此词为温词之冠。
5、更漏子(柳丝长 ,春雨细)
①主题:其一认为此词描写困居华屋的女子凌晨梦醒后的惆怅 ,可以归入闺怨词一类;其二认 为此词是“思君”,是“托于弃妇 ,以自写哀怨”。
此词写法颇有特点:上下阕俱用对比手法。
6、梦江南(千万恨)
“山月不知心里事 ,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既写“天涯”景色 ,又以山月、水风的无知衬写游子的孤寂。末句情景相生 ,写碧云飘荡摇曳 ,适足 以形象地表现出游子飘泊无依的生存状态 ,低徊深婉。
7、梦江南(梳洗罢)
①创作主题:此词以江水、远帆、斜阳为背景 ,截取倚楼颙望这一侧面 ,塑造了一个望夫盼归、 凝愁含恨的思妇形象。
七、皇甫松
陈廷焯、李冰若对其词风的总体评价;《采莲子》(菡萏香连)采莲过程的 细节描写理解其中采莲女子形象。
1、摘得新(酌一卮)
主题:此词写对人生的感慨 ,抒发了繁华消歇、盛筵难再的深层感喟和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的 消极思想。
2、梦江南( 二首)(兰烬落 ,楼上寝)知作者名
创作特色:两词都以梦中的欢情反衬眼前的孤寂 ,语言形象生动而饶有诗情画意 ,是梦境 ,也 是诗境画境。
3、采莲子( 二首)(菡萏香连十顷陂 ,船动湖光滟滟秋)
塑造了怎样的女性形象?“举棹”、“年少”就是相和之声 ,作者选取采莲过程中的几个细节描写 , 如贪戏弄水、脱裙裹鸭、贪看少年、融水抛莲等 ,塑造了一个活泼可爱、憨态可掬的采莲女子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