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码咨询:
学历升本微信免费咨询、规划、助学
初中升本、高中升本、中专大专升本
自考、成考、函授、国开、助学加分
初中学历补办高中毕业证
自考论文包过辅导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一章 先秦
一、单选题
1. “诗言志 ”的思想最早出自于 ( )
A.《庄子 ·天下篇》 B.《论语》 C.《尚书 ·尧典》 D.《毛诗序》
2. 被朱自清先生称为中国历代诗论“开山的纲领 ”的是 ( )
A.诗言志 B.诗以言志 C.诗者 ,志之所之也 D.诗言是其志也
3. 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感染作用的言论是( )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4. 孔子强调文学艺术具有认识作用的言论是 ( )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5. 孔子概括《诗经》 三百篇的内容 ,谓之( )
A.文质彬彬 B.尽善尽美 C.思无邪 D.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6. 下列强调文学艺术具有交流情感作用的言论是 ( )
A.诗可以兴 B.诗可以观 C.诗可以群 D.诗可以怨
7. 孔子在《论语 ·八佾》 中对《韶》 乐的评价是 ( )
A.“尽美矣 ,又尽善也 ” B.“尽美矣 ,未尽善也 ”
C.“未尽美也 ,亦未尽善也 ” D.“尽善矣 ,未尽美也 ”
8. 先秦时期 ,提出“非乐 ”主张的是( )
A.孔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9. 墨子强调作品的实用价值 ,认为文章写作应该 ( )
A.“先质而后文” B.“先文而后质 ” C.“质文并生 ” D.“文质彬彬 ”
10. 荀子文学观的核心是 ( )
A.写实 B. 明道 C.言志 D.缘情
二、多选题
11 .孔子主张“放郑声 ” ,原因在于郑声 ( )
A.是民间歌曲 B.未能尽善尽美 C.不符合“ 中和之美” D.是歌咏男女爱情的 E.不符合古乐的传统
12.下列文艺观点 , 出自《论语》 的有 ( )
A.思无邪 B.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C.诗言志 D.辞达而已矣
E.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13. 墨子提出“言必有三表 ” ,其“三表 ”分别是 ( )
A.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 B.原察百姓耳目之实
C.本之于作者心中之情 D.察其合乎中和之美
E.废以为刑政 ,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
14. 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 ( )
A.明道 B.宗经 C.崇仁 D. 尚礼 E.征圣
————答案&解析————
1. 答案:C
解析:“诗言志”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原文如下:帝曰:“夔!命女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刚而无虐,
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故选 C。
2. 答案:A
解析:诗言志中“志”的含义侧重指思想、抱负、情感等。
诗言志的初始意义就是说诗要表现人的内心思想、情感、抱负。
朱自清先生在《诗言志辨序》中提出“诗言志”是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故选 A。
3. 答案:A 解析:
4. 答案:B 解析:
5. 答案:C
解析:《论语 ·为政》:“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故选 C。
6. 答案:C
7. 答案:A
解析:《论语·八佾》原文如下: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故选 A。
8. 答案:C
解析:墨子从“尚用”、“尚质”的观点出发,提出“非乐”说。他认为统治者的音乐享受是从剥夺民财民力而 来,对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是有害的。音乐享乐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益处,这也是他的小生产者的观点的反映。 故选 C。
9. 答案:A
解析:质指人内在的固有的道德品质,文指人的外在的文饰。墨子将质引申为社会的物质生活,将文的外延 扩大为一切审美活动,用先质而后文说明审美和艺术活动要建立在一定物质生活基础上的思想,物质生活基 础即实用价值。故选 A。
10. 答案:B
解析:荀子文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明道、征圣、宗经三位一体,其中明道是其文学观的核心。荀子特别强调 “道”,认为论辩著说都是作者思想中“道”的反映;“道”是治理国家的核心,写文章,要“心合于道,说合于 心,辞合于说”,即文以明道,形式为内容服务。故选 B。
11. 答案:CE
解析:孔子崇尚中和之美,对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民间乐曲采取轻视、排斥的态度,说“郑声淫”,因此主
张“放郑声”。而对于《韶》、《武》古乐则推崇之至,这反映出他复古守旧的倾向。故选 CE。
12.答案:ABDE
13.答案:ABE
解析:《墨子》原文: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于何本之?上本于古者圣王之事。于何原之? 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于何用之?废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此所谓言有三表也。 故选 ABE。
14.答案:ABE
解析:荀子特别强调“道”,认为论辩著说都是作者思想中“道”的反映;“道”是治理国家的核心,写文章,要 “心合于道,说合于心,辞合于说”,即文以明道,形式为内容服务。基于“明道”的要求,在写文章时,一定要引 征圣人的言论和经典著作中的某些原文片断,以增强论证效果,这就是“征圣”和“宗 经”。故选 A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