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自考资料大纲重点第五章

2024-09-12 阳光自考本科网编辑


自考历年真题与复习资料领取
自考免费咨询

【自考课程代码】03708

【自考课程名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自考资料免费下载QQ群】500005660

✦✦(点击)全套自考课程资料免费下载✦✦

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1.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

[单选](1)1927 年 4 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 ,国民党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建 立了自己的统治。东北易帜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自己的统治。国 民党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 治。在国民党统治下,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在中国进一步扩张,封建经济仍然占着 优势地位 ,官僚买办资本急剧膨胀, 民族资本企业受到多方面的挤压。

[多选、简答](2)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表现

①建立了庞大的军队。

②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

③大力推行保甲制度。

④厉行文化专制主义。

[多选、简答](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

①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它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 的主要形式。

②在民族资本中 ,工业资本所占的比重小 ,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所占的比重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是以纺织、食品工业为主的轻工业,缺乏重工业的基础, 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技术、设备以至原材料方面不  得不依赖外国垄断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

④民族资本所经营的工业,规模狭小,经营分散,技术设备落后,劳动生产率低。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和封建势力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2.中间党派的活动及其政治主张

[多选](1)中间党派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 识分子。

[多选、简答](2)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不满帝国主义侵略和国民党的独裁统治,要求民主和发展资本主义,九一八事变 后,大多要求实行全国抗日;不赞成中国共产党的纲领、路线,不赞成红军战争 和土地革命斗争;它们发动了一个改良主义运动,期望另找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 资本主义的道路。

[单选、多选、简答](3)影响较大的中间派别邓演达领导的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又称第三党);梁漱溟为首的乡村建 设派;黄炎培为首的中华职业教育社;曾琦、李璜、左舜生为负责人的中国青年 党(又称醒狮派、国家主义派);张君劢、张东荪、罗隆基为代表的中国国家社 会党(又称再造派)等。

二、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1.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和人民军队的创建

[多选、简答](1)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①八七会议的主要内容有:第一,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 主义错误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 ,保证中国革命的继续向前发展。 第二,选出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中央临时政治局。第三,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 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②八七会议的历史地位。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 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由大革命失败 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多选、简答](2)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

①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②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前 赴后继的革命精神。

③成为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开端。

④它揭开了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

[多选、简答](3)秋收起义的特点

①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

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③不仅是军队的行动 ,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多选、简答](4)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为共产党领导的其他各地的起义武装树立了榜样。

③开辟了一条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共产党深入农村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 正确道路。

④代表了 1927 年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2.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开辟

[单选](1)从八七会议到中共六大前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 索。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中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 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思想,回答了红色政权存 在和发展的原因及条件,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 思想。

[多选、简答](2)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①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根本原因)

②国民革命的影响。

③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和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④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各项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

(3)红军反“ 围剿”作战的胜利。

(4)根据地土地革命的开展 ,土地革命路线、方针、政策的完善。

(5)国民党统治区文化战线的反“ 围剿”斗争。

三、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土地革命战争的发展及其挫折

[多选、简答、论述](1)中国共产党发动和开展的土地革命

①农民土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基本问题。开展土地 革命,就是要消灭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革命是 红军反“ 围剿”胜利和革命根据地发展的重要条件,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主 要任务就是发动和开展土地革命。

②1928 年 12 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 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获得土地的权利。

③1929 年 4 月,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 地”。保护了中农的利益。

④1931年 2 月,毛泽东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所有,废除了地 主的土地所有制 ,实现了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⑤毛泽东等人还规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即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 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土地分配方法,即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土地革 命的开展 ,充分调动了根据地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

[多选、简答、论述] (2)土地革命前中期中国共产党内出现的三次“左”倾错 误及其原因、危害

①表现:第一次是 1927 年 11 月至 1928 年 4 月的“左”倾盲动错误 ,认为革 命形势在不断高涨 ,盲目要求“创造总暴动的局面”。第二次是 1930 年 6 月至 9 月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地认为中国革命乃至世界革命进 入高潮,盲目要求举行全国暴动和集中红军力量攻打和夺取武汉等中心城市。第 三次是 1931 年 1 月至 1935 年 1 月以陈绍禹(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 义。

②原因:八七会议以后,党内一直存在着的浓厚的近乎拼命的冲动。全党的马克 思主义理论准备不足,理论素养还不高,实践经验也很缺乏。共产国际的干预以 及对王明的全力支持 ,更使许多人失去了识别和抵制能力。

③危害:六届四中全会后,党在国统区的工作混乱,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共临 时中央政治局继续推行“左”倾错误;白区党的工作遭到破坏,临时中央政治局 迁到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 围剿”失败 ,被迫长征。

2.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单选] (1)中央红军实施战略大转移 ,长征初期红军的严重损失。毛泽东正确 主张得到多数人的赞同,红军转向贵州进军。遵义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 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和红军,开始确 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 转折点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多选、简答、论述](2)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

①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②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

③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④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3.红军三大主力部队胜利完成长征

[单选](1)中央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是:1934 年 10 月至 1935 年 10 月:红军 长征起止时间是: 1934 年 10 月至 1936 年 10 月。

[多选、简答、论述](2)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①它粉碎了国民党“ 围剿”红军、消灭革命力量的企图,是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 关键。

②通过长征,把中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了西北,这为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救亡的新 高潮准备了条件。

③长征保存并锤炼了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④长征播撒了革命的火种。

⑤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