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自考本科网谢绝转载声明:本页信息由阳光自考网:www.zikaobenkewang.com 整理发布,谢绝任何形式转载与修改后声明原创,侵权必究
18.简述雅可布森的语言学诗学。
雅可布森由于他在理论上的创见和贡献,被人称为“捷克结构主义之父”。雅可布森把诗 学看作语言学的一部分 ,他提出的基本问题是:“话语何以能成为艺术作品?”这就要研究诗 歌的语言结构、功能同其他语言结构、功能相异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雅可布森首先考察了在人们的交际活动中语言功能的构成因素 ,他认为 ,任何交际都是 由说话者所引起的信息构成的 ,但要通过说话者与受话者的接触。接触不一定要面对面 ,可以通过代码 ,代码可以是言语 ,可以是书写 ,可以是数字 ,或者是音响构成物或其他形式。 另外还必须有语境 ,语境能使信息具有意义。同一信息在不同语境中会有不同的意义。
同六个因素相对应的六种功能是:说话者:表情功能;受话者:意动功能;语境:指称功能; 接触:交际功能;代码:元语言功能;信息:美学功能。
雅可布森还根据索绪尔的语言理论 ,研究了诗学中两种基本的修辞手法 :隐喻和转喻。 1.莱辛的诗画界限论
莱辛认为,造形艺术和诗歌 ,它们有异中之同 ,即都要模仿自然;也有同中之异 ,主要表 现在四方面: 1.就存在形式说 ,诗是一种时间艺术 ,画是一种空间艺术 ,诗的表现范围要比 画广 ,画适宜于表现美 ,诗则除了美其他丑、怪、悲、喜、滑稽等均能表现。2.就模仿的媒 介说,诗用人为的符号 ,即时间中动作发出的声音;画用自然的符号 ,即空间中物体的形状和 色彩。3.就模仿的对象说 ,诗描绘时间中先后持续的事物即动作;画描绘空间中并列的事物即 物体。4.就追求的效果说 ,诗求其真 ,再现人的动作的复杂冲突;画求其美 ,即姿态和表情上 的静穆或静穆的伟大。上述诗画各自的特殊规律是相互不能超越的 ,否则就会招致失败 ,但 这些规律也不是绝对的。
2.三一律
所谓“三一律”,指行动的单一性、时间的单一性和空间的单一性 ,它在 17 世纪法国古 典主义悲剧中 ,是作家必须遵守的铁律 ,来自 16 世纪《诗学》的意大利注释家之手。卡斯 特尔维屈罗认为只有单一的空间与单一的时间和行动相适应 ,才能使观众信服。三一律对此 后的戏剧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3.鲍姆加登的“理性类比”概念
“理性类比”是“美学之父” 鲍姆加登于 1739 年在《形而上学》一书中提出的一个概 念 ,他用“理性类比”肯定了感性的东西 ,其内容包括:感性洞察力 ,即洞察相同之点的能 力;感性敏锐性 ,即洞察差别的能力;感性记忆;想像力;感性判断;对类似情况的观察;特殊感觉 力。“理性类比”反映了鲍姆加登把纯粹认识论的美学转到艺术和艺术理论的美学。
4.黑格尔的情境·情节·情致
为了实现艺术美的理想 ,黑格尔探讨了文艺创作的具体问题 ,如人物、环境、冲突等问 题 ,并且提出和论述了情境、情节、情致这样一些重要概念。分别介绍情境、情节、情致。
5.尼采的日神、酒神论
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 日神和酒神是二元 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 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 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 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6.巴尔特的代码理论
巴尔特在其《 S/Z》中分析巴尔扎克的小说《萨拉辛》时提出了关于代码的理论 ,用 S和 Z 分别代表书中的两位主要人物。他认为这篇小说具有自足结构和能指性质 ,小说中的人 物、读者和作者都不过是各种代码 ,并不具有实体性。他主要探讨词汇组合所包含的意义 , 用五种代码分析文本的能指 ,释义代码、寓意代码、选择代码、象征代码和文化代码。
7.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车尔尼雪夫斯基是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的继承者,他在美学上的一大贡献是提出了“美 是生活”这个唯物主义命题。他是在批判当代的美学思潮 ,特别是德国唯心主义美学思潮的 过程中提出这个命题的。他对“美是生活”作了这样的解释:任何事物 ,凡是我们在那里面 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 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的。这个命题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它恢复了现实的权利;其次是它揭示 了美对生活的依附关系;三是它在唯心主义美学思想泛滥的情况下,为美学的研究打开了一个 突破口。
8.象征主义的理论主张
象征主义的最大特征 ,是通过语言的差异性和暧昧性去揭示它们所暗示的事物现象的内 在性。象征主义的目的在于以主观变形来构成它的作品;把主客观两个世界联系起来的是波德 莱尔的“普遍相似性”的思想;象征主义的表现形式主要是象征;语言成为象征主义的中心;象 征主义还要求诗歌的音乐性和绘画性。
9.尼采的日神、酒神论
尼采认为悲剧是在日神和酒神这两种至深本质的二元冲突中产生的, 日神和酒神是二元 对立的两种冲动或精神。 日神代表着对生命个体的肯定,酒神代表着对生命本原的肯定;日神 代表梦的形象世界,酒神代表醉的现实世界;体现日神精神的艺术是造型艺术和史诗,体现酒 神精神的艺术是音乐和抒情诗。
10.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
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 ,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 ,除了作家 ,艺术品的 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 正因为主体不是单元的 ,是同环境联系的 ,故穆卡洛夫斯基强调对话 ,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 方式。
11.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论崇高》侧重与内在灵魂的涵养提高,重视作家的心智;列举崇高的五个来源;这五个来 源的关系;《论崇高》还提出了美的范畴问题;朗吉弩斯的《论崇高》标志着一个新的美学范畴 的诞生。
12.柏格森的滑稽论
法国“非理性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柏格森在 1900 年出版的《笑》中收入了论滑稽的意 义的三篇文章 ,他的滑稽论包括形式的滑稽、姿态和动作的滑稽、情景的滑稽、语言的滑稽 和性格的滑稽等方面的内容。
13.阿多诺的否定的美学
阿多诺在“法兰克福学派” 中是最独特的人 ,也是“社会批判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他 的美学思想大体上可以用“否定的美学”来加以概括,主要有三方面:1.反艺术;2.文化工业;3. 音乐社会学。
14.穆卡洛夫斯基的“主体的移心化”
传统的艺术主体仅指作家 ,穆卡洛夫斯基主张多功能艺术主体论 ,除了作家 ,艺术品的 保护人、商人、检察官、出版家、批评家等都可承担主体的功能,此即所谓“主体的移心化”。 正因为主体不是单元的 ,是同环境联系的 ,故穆卡洛夫斯基强调对话 ,把它作为联系实际的 方式。
简述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虽说是古典学问的再生 ,但它是从中古世纪的遗产起步的 ,而且经历了一个逐 步发的过程。文艺复兴是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开始的 ,但丁开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先河 ,代 表了文艺复兴的最早阶段。
1370—1450 年是文艺复兴的第二阶段,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文艺复兴主要表现在: 首先是对教育的改革,把人文学科放在对神学学科的优先地位;其次是知识的发展,或知识的 世俗化,主要是对古典文化的崇拜,以及随之而来的古典文化的再生;最后是文艺的全面繁荣。 恩格斯曾称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 面 ,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只是一个贵族运动,它并没有普及到人民大众之中;文艺复兴还只是一场文化思 想运动 ,它虽然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然而仅仅是初步的 ,还没有上升到政治层 面。
简述夏夫兹伯里关于美的思想。
夏夫兹伯里关于美的思想 ,就是以天赋能力为出发点的 ,表现为下列方面。
其一 ,美是形式 ,是和谐的形式 ,或形式的和谐。
其二 ,丑是无形式的物质 ,它同美是对立的。
其三 ,真、善、美是统一的 ,它们有共同的基础。(上述内容需展开论述)
夏夫兹伯里背离了大不列颠的唯物主义传统 ,最后导致同经验论感觉论的对立 ,但他的 影响从孟德斯鸠到尼采是巨大的 ,他开辟了英国美学的新时代。
柏拉图:《理想国》:理性主义的“模仿说”——理念至上的哲学思量 ,即绝对的真理。
提出“诗如画”的命题,对诗不齿,“一个秩序有定的理想国,有充分的理由对诗人关上大门。” 但敬神的诗和歌颂名人的诗可以进入理想国。他强调诗是影子的影子(即不真实,是谎言的), 与真理是隔层的。 同时强调“将诗人驱逐出理想国是一个权宜之计 ,要是哪一天诗人肯改邪 归正 ,随时欢迎回来。”——即诗人要遵循他理想国的统治—哲学家的法则。(也是其道德标 准的意愿)。其诗学思想:“为迷狂说”,代表作《伊安篇》。迷狂的诗不同于模仿的诗。迷狂是言神之言 ,即代神而言。可以说是代表西方非理性主义诗学的一个渊源。
亚里士多德:开启注重经验主义层面的哲学传统。思想体系;“形式”哲学,(其“形式”即 是柏拉图的理念),但他反对柏拉图把理念抽绎出来高架在个别之上的做法,而肯定形式就存 在于事物之中。《诗学》:核心议题之一为模仿正名。表现:①肯的模仿是人的天性②强调模仿 具有普遍性。诗正是通过必然的认知逻辑和可能的想象虚构 ,在个别的形象中表述出深层的 规律性的东西。提出诗人应该避免用自己的身份来说话。判定诗的题材在于叙写行动的人, “高尚的人模仿高尚的行为”,反之亦然。《诗学》的主要框架是悲剧结构的探讨。悲剧是以 行动为形式因(《物理学》提出四因说: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 目的因),说明行动是悲 剧的灵魂。他把悲剧分六个成分: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歌曲。其中情节最重要。 他解释,悲剧是行动的模仿,行动势必涉及人物,而人物必然具有性格和思想。所以依次看, 行动的模仿是情节。情节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悲剧模仿的不是人 ,而是行动和人生。诚然性 格决定了一个人的品格 ,但是他的幸与不幸 ,都是取决于行动。“净化说”:净化可以视为悲 剧的最终效果。以“卡塔西斯”(即原词)作净化解,那么悲剧的最后目的便是借情节以引起 怜悯和恐惧之情 ,而使之两种情感得到净化。它意味着悲剧的最终目的 ,要在观众那里得到 最后的完成。
贺拉斯:《诗艺》秉承诗学模仿思想,但更倾向于一种实践诗学,即探究诗人如何才能做到寓 教于乐 ,令读者有所启迪。美学原则:合式原则。合式意味着尊重规则。也意味着恰如其分 的表现诗中描写的人物。贺拉斯反对适随意虚构 ,诗必须切近现实。诗于娱乐中体现教诲功 能。同时强调,言如其人的语言风格。“合式”思想体现了罗马古典主义的文学趣味。作诗是 靠天才还是靠艺术?是《诗艺》中提出的一个影响深远的问题。其表明中庸的立场 :“苦学而 没有丰富的天才,有天才而没有训练,都归无用;两者应该相互为用,相互结合。”贺拉斯还 强调 ,正确的思考是好诗的起源性。《诗艺》中还有一个重要思想 ,就是诗如画。
但丁:“诗为寓意说”(直接来源于托马斯·阿奎那“経为寓意说”)。明确指出诗有四种意义: 字面的、寓言的、道德的、神秘的(直接取于阿奎那),将后三种统言为寓言义,即超越字面 的象征意义。《论俗语》:(拉丁语写成)提出民族语言作为文学语言的必然性。但丁理想中的 俗语必须是最适宜于诗的语言 ,他称之为一种光辉的意大利语 ,且必须是光辉的、 中枢的、 宫廷的、法庭的 ,并应该匹配最好的主题:安全、爱、美德。
锡德尼:《为诗辩护》:借对亚里士多德的《诗艺》的创造性阐释 ,对诗的本质、诗的功能、 诗人的职责等问题 ,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其实诗学思想 :①诗的自由创造的特征②诗人的 崇高地位③是的虚构问题(尤为突出)。他把诗人的模仿看作是一种再现、创造。最重要的是 强调了诗的自由创造的本质。诗的虚构问题:强调诗人是虚构者不是说谎者 ,诗人利用的不 是说谎而是虚构。他认为使之成为一个诗人的并不不是押韵和撰写诗行 ,而只有那种怡悦性 情的、有教育意义的美德、罪恶或其他种种超越形象的虚构 ,这才是认识是人的真正标志。 诗的本质是虚构 ,而虚构在本质上是诗人自由想象下的自由创造。
卡斯特尔维屈罗:《诠释》(对《诗学》)其理论集中在就诗作细致分析和悲剧理论阐述两个方 面。诗的特性 :①诗不同于历史。诗是创造性的模拟 ,诗是想象性的虚构。②诗不应采用科 学技术的题材。诗的目的:娱乐平民大众。提倡诗的平民化、大众化。其悲剧理论 :①悲剧 的三一律。(情节时间地点一致理论文艺复兴时期的首倡者,真正贡献,对地点限制的规定。) ②悲剧人物的性格。(把行动是否表现性格看做是悲剧成功与否的关键。)③悲剧行动及其产 生的根源。(原因 :a ,和利益相关或与虚有其表的利益相关 b ,和灾难相关或与虚有其表的 灾难相关)④悲剧受难的种类⑤悲剧的目的⑥悲剧的快感
新古典主义文论:17、18 世纪产生与法国、波及整个欧洲的一个古典主义思潮,欧洲君主集 权制的产生和宫廷文艺的要求和沙龙雅风与法兰西学院的建立及理性主义起到推动和决定性 因素。理性主义是其思潮核心 ,尊重理智 ,皈依理性 ,注重秩序 ,推崇法则 ,从理性的角度 来探索宇宙万象 ,来建设人的道德制度。主要表现:代表官方的沙坡兰的理论 ,代表艺术家 的高乃依与德莱顿的理论 ,以及代表新古典主义最高成就的布瓦洛的理论。
高乃依:“戏剧三论”:《论悲剧》《论戏剧的功用及其组成部分》《论三一律 ,即行动、时间、 地点的一致》。强烈的经验主义的性质。其悲剧理论:①当代悲剧的要求。提倡体现艺术实践 者勇于创新、迎合时代需要的理论勇气。其认为,真正的悲剧,不在于其主人公高贵的身份, 而在于它是否表现了一种崇高的使命意识和庄严风格 ,是否表现了某种巨大的国家利益或者 某种比简单的爱情更高尚、更强烈 ,因而也更容易引起人们恐惧的情感②突破三一律。基本 认同 ,但并不局限于规则的束缚。
布瓦洛:新古典主义文论的集大成者和新古典主义审美精神的杰出代表。《诗的艺术》的鲜明 特点,推崇“理性”的观念。文艺理论:①理性与自然。极力推崇笛卡尔遵循“ 良知”的主张, 强调具有“庸”的精神的“理性”,追求以理性为灵魂的艺术的典雅风格 ,是美与善的统一。 “理性”也是“ 自然”。新古典主义者认为 ,“人的自然”,也就是人性,其中最本质的东西就 是理性。②三一律与语言问题
启蒙主义文论:是 17、18 世纪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目的,思想的“启蒙”,以德 法为主要策源地。代表:法国:伏尔泰(《命运》《老实人》)、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论法 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狄德罗(《拉摩的侄儿》《论戏剧诗》)等人;德 国: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歌德(《判断力批判》)、席勒(《论悲剧艺术》)等人;意 大利:维柯(《新科学》)。
狄德罗:典型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文论《论戏剧诗》《画论》《关于<私生子 >的谈话》等。强 调模仿 ,忠于真实的自然模仿。提出“严肃喜剧”的主张 ,即建立市民剧 ,以人类的美德和 本分为主题。论文思想充分强调文学的生活功能。
莱辛:德启蒙二期代表。主要文论:《文学书简》《拉奥孔》《汉堡剧评》。文艺思想:其一 ,诗 与画的关系。以造型艺术和语言艺术各自所具有的不同规律来论证诗与画的界限。莱辛着重 阐释了诗与画的区别,其主要体现在:①希腊的造型艺术以美为最高法律,而诗可以表现丑。
②诗与画在塑造形象的方式上有很大区别。他认为 ,绘画等造型艺术是空间艺术 ,而诗是时 间艺术。③莱辛强调造型艺术是空间的艺术 ,只能选择最富于孕育性的瞬间 ,而诗的表象则 完全不受时间限制。其二 ,戏剧理论。倡导市民戏剧 ,反对古典主义的文风雕琢、矫揉造作 的戏剧。还对三一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论,认为它们是对古代文学理论的教条化和弯曲。 德国古典主义文论:就是 18 世纪后期至 19 世纪中期流行于德国的,以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 作为思想基础的文艺理论。主要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歌德、黑格尔等。其有四个特征 : ①人道主义意识强烈②以综合英国经验主义和大陆理性主义的美学和文论为目标③由浪漫主 义逐渐走向古典现实主义④德国古典时期的文论 ,从康德到黑格尔形成了一个合乎逻辑的发 展过程。
康德:德国古典美学和哲学奠基人。三大“批判哲学”:《纯粹理性批判》(1781 ,认识论)、 《实践理性批判》(1788 ,理论学)、《判断力批判》(1790 ,美学, 目的论)。文论基础:先 验唯心主义二元论(“现象界”和“物自体”)、不可知论(人的认知可以达到现象界,而物自 体是不可知的)、先验唯心论、外在辩证法的哲学。他用美学(主观目的论)和目的论(客观 目的论)来填补其哲学体系中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之间存在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判断力批 判》:前边部分是美学,研究的是主观合目的性,即事物的外在形式能否引起人的愉快或不愉 快;后面部分是目的论 ,研究的是形式的客观合目的性 ,即事物的内部构成能否成为合乎它 本身的目的。康德从质、量、关系、情状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审美判断力极其对象——美 ,得 出了审美判断和美的特点 :①美的无功利性②美的无概念的普遍有效性③没的无目的的合目 的性④美的无概念的必然令人愉快性。
康德文艺理论观点的两个命题:其一 ,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具体特征 :a.艺术不是自然。突 出了艺术的自由创造性 b.艺术不是科学。突出艺术的实践性。c.艺术不是手工艺。突出了艺 术的非功利性和愉悦性。其二 ,美的艺术包含审美判断的特点。具体体现 :a.美的艺术具有 形式上的合目的性。b.美的艺术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c.美的艺术具有无利害关系的自由愉 快性。d.美的艺术具有无概念的普遍性。其天才与审美意象的分析得出:天才的四个的点: 独创性、典范性、 自然性、仅限于美的艺术;审美意象特点:灌注生气;直觉形象;感性与 理性的统一;个别与一般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歌德:其文论思想没有严格体系。散见《诗与真》《歌德谈话录》。主要文论观点:其一 ,艺 术与自然。一方面 ,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另一方面 ,认为艺术超越自然 ,高于自然 ,每种艺 术的最高任务即在于通过幻觉 ,产生一个更高更真实的假象。其二 ,古典的与浪漫的。这从 文学风格和创作原则区分 ,并且有意提倡古典的 ,批评浪漫的。认为 ,古典是健康的 ,浪漫 是病态的。其三 ,世界文学。这观念比马早 20 年。
席勒:主要论著:《审美教育书简》《论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论悲剧艺术》《论悲剧对象产 生快感的原因》。其文论思想的出发点,是对人性的分析。他认为人性的完整要:感性与理性 的统一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理智与想象的统一 ,即如古希腊罗马时代。认为审美和艺术的
自由游戏状态,可以恢复人性的完整。“游戏说”:认为人类的艺术活动起源于游戏。(来源康 德)即剩余精力游戏说 ,凸显文学与艺术的非功利性。其游戏过程:从动物性需要 ,逐渐发 展到物质过剩和精力过剩 ,进而为物质的游戏 ,又通过想象 ,把物质游戏转化为审美游戏 , 审美的游戏使人追求美的本身,因而产生了有外向内变化的美的追求,这样产生了各种艺术。 “朴素的诗与感伤的诗”:就是现实主义倾向与浪漫主义倾向,朴素诗模仿现实,感伤诗则表 现理想。“悲剧冲突论”:《论悲剧艺术》和《论悲剧对象产生快感的原因》比较完整提出.(国 内普遍观点黑格尔首先提出),其本质就是,道德的合目的性与自然的或道德的反目的性的矛 盾冲突。
黑格尔:文论《美学讲演录》(中译《美学》)。其思想内容:黑格尔美学思想概述、黑格尔的 艺术史观及其艺术分类思想、黑格尔的诗论。具体表现:“三种艺术类型”:以“美是理念的 感性显现”为基地,构建美学大厦。以理念与感性显现形式的统一与否,分象征的、古典的、 浪漫的三类。“史诗、抒情诗和戏剧诗”:史诗 ,客观性;抒情诗 ,主体性;戏剧体诗 ,史诗 客观原则与抒情诗的主体性原则的统一。(评价最高)。“两善两恶的悲剧冲突”:他规定了理 想的悲剧冲突不应是单纯的正义与非正义、纯善与纯恶之争 ,而应兼有正义与正义之争和不 义与不义之争的性质 ,兼有两善两恶的冲突 ,这就是黑格尔的悲剧本质论。
浪漫主义文论具有的特征 :①追求理想的表现②重视和突出想象和情感在文学活动之中的巨 大作用③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④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必 考)